Workflow
Trade Divergence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 - 7 月出口放缓,但降幅小于预期,且第三季度还会进一步下滑-China_ July exports slowed but less than expected_ And will slide further in 3Q
2025-08-11 10:58
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涉及中国整体商品贸易情况 包括出口和进口数据及其分析[1][4] * 涉及多个贸易伙伴 包括美国 欧盟 日本 东盟 韩国 台湾 拉丁美洲 俄罗斯 非洲等[2][4][25] * 分析涵盖多种产品类别 包括低端消费品 机械和电气产品 高科技产品 以及集成电路等[3][4][25] * 同时分析了多种大宗商品的进口情况 如原油 成品油 铁矿石 铜 煤炭 钢铁产品等[6][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出口表现与预期** * 中国7月出口放缓但优于预期 环比季调后下降1.9% 但同比增长7.2% (摩根大通预期6.2% 市场共识5.6%)[1] * 趋势增长动能放缓至0.7% (3个月环比折年率) 低于6月的7.5%和5月的20.9% 部分反映了上半年抢出口效应的消退[1][4] * 出口放缓是广泛的 涉及主要目的地和产品类别[2][3] **分目的地出口表现** * 对美国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6.6% 此前6月曾恢复20%以上 (相较于4月和5月贸易战高峰时40%的暴跌)[2] * 对日本(-4.9%) 欧盟(-1.5%) 和东盟(-4.0%)的出口也出现温和放缓[2][4] * 对韩国(+4.5%) 台湾(+12.7%) 拉丁美洲(+2.9%) 和俄罗斯(+1.6%)的出口则有所增长[2] **分产品出口表现** * 低端消费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5.3% (包括纺织品 服装和玩具)[3][4] * 机械和电气产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1.2%[3][25] * 高科技产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1.8% (包括数据处理设备和手机)[3][4][25] * 集成电路出口相对具有韧性 环比季调后仅微降0.6% 趋势增长率保持在44.5%的高位 部分归因于美国持续对电子产品给予关税豁免[5] **进口表现与原因** * 7月进口同比增长4.1% 环比季调后增长1.6% (摩根大通预期-0.3% 市场共识-1.0%) 扭转了6月环比下降1.6%的趋势[1] * 近几个月进口普遍弱于预期 反映了国内需求疲软[4][6] * 进口增长部分由从日本(+2.1%) 欧盟(+0.9%) 和巴西(+0.6%)的进口提振[6] * 从美国进口环比微降0.2% 新兴市场亚洲(-0.6%)和澳大利亚(-2.4%)的进口也有所下降[6] * 大宗商品中 成品油进口环比大幅增长18.8% 而其他大宗商品(如原油 铁矿石 铜 煤炭 钢铁产品)的进口量仅小幅放缓[6] * 高科技产品进口环比增长0.8% 连续第六个月保持稳健的趋势增长 对整体进口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6] **贸易差额** * 7月贸易顺差收窄至982亿美元 低于6月的1148亿美元[1][15] **未来展望与驱动因素** * 预计整体出口增长将在三季度转为收缩 环比下降9% (对比二季度的+7.5%) 四季度环比下降3% 原因包括全球需求降低和美国抢出口效应结束[4][7] * 净出口对上半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31个百分点 预计其对全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13个百分点[7] * 预计三季度美国不会对中国再次加征关税[7] * 自关税日以来 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 而对东盟和其他地区(包括欧盟)的出口上升 这被视为转运和贸易转移的证据 但这些动态正在逆转[4][8] * 随着针对转运的惩罚性关税生效 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有效关税税率因新贸易协议而缩小 预计美国在出口目的地中的份额将上升 而其他地区的份额将下降[4][8] 其他重要内容 **数据图表支持** * 纪要包含大量数据表格和图表 支持上述观点 详细展示了分目的地 分产品 分大宗商品的贸易数据及历史趋势[10][15][25][45] **历史背景与结构变化** * 2019年 中国对G3国家(美欧日)的出口占总出口的39.6% 对东盟占14.4% 对俄非拉地区占12.6%[22] * 图表显示了贸易战开始的时间点[43] * 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领先影响(领先6个月)[32] * 提到了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变化[36][37]
高盛:美国关税对亚洲出口的初步影响 -分化态势
高盛· 2025-05-12 1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大幅冲击亚洲出口,4月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降,韩国、台湾和越南对美出口适度增长,地区内对美出口出现分化且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2] - 基准情景下,2025年地区整体对美出口因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平均下降2%,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部分会被非中国地区对美出口20%的增长抵消;若今年剩余时间无关税减免,亚洲对美出口平均下降5%,四季度同比降幅达20% [2][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关税情况 - 4月美国对亚洲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大陆进口商品关税跃升至超100%,对其他亚洲经济体商品关税限制在20%以下 [3][4] 分析对象选择原因 - 选择韩国、越南、台湾和中国大陆4月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因其数据公布早、与地区贸易高度相关、占地区贸易总额超一半且行业构成与地区整体相似 [2][6] 4月贸易数据评估 - 美国关税上调使4月地区对美出口受影响,中国大陆对美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约20%,韩国、台湾和越南对美出口有所增长,其平均有效关税上升7个百分点 [7] - 中国大陆对非美目的地出口改善,一定程度抵消对美出口损失,符合近年出口多元化趋势 [7] - 行业层面,韩国、越南和台湾对美汽车和金属出口受25%关税影响表现低迷,电子产品出口因美国关税临时豁免而大幅增长 [11] - 中国大陆对低关税目的地出口增加,可能存在关税规避情况,对墨西哥出口一季度适度增长,对韩国、台湾和越南出口前四个月增量约20亿美元,数额相对较小 [14][15] 贸易展望 - 基准情景下,预计地区对美出口分化将进一步扩大,2025年地区整体对美出口平均下降2%(四季度同比下降10%),中国对美出口影响部分被非中国地区对美出口20%的增长抵消 [22] - 若今年剩余时间无关税减免,亚洲对美出口2025年平均下降5%,四季度同比降幅约20%,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降幅相似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