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养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泰安市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率高达89.7%,构建“寿比泰山”健康服务新格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7-21 19:44
文章核心观点 - 泰安市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率高达89.7%,显示出行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显著成效,并正在构建“医养泰安·寿比泰山”的健康服务新格局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政策层面将医养结合提升至战略高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多项发展规划,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工作格局 [2] - 全市投入资金106.6亿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22个医养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2] - 市财政对普惠性医养服务机构按每张床位每月300元给予运营补贴 [2] -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评估结果与运营补贴、资质审批挂钩 [2] - 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从2019年到2024年底增长近3倍,达到112家,其中68家实现双证齐全 [2] 服务创新与体系建设 - 自主研发老年人智慧医养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对94.01万老年人及68763位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 [3] - 52家医养结合机构实现信息化搜索引导,便于老年人就近选择服务 [3] - 城区和县域分别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设备共用等服务共享 [3] - 158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优待窗口与优先就诊通道,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全部设立老年病科 [3] - 新建、转型、挂牌12所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增加老年医疗服务供给 [3] - 创新推出“两院一体”、“一院多区”、“虚拟病床”等14种服务模式,“虚拟病床”模式累计服务30267人次,80%患者可在“医”与“养”状态间灵活切换 [3] - 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超87% [3] - 构建四级安宁疗护体系,122家服务机构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3] - 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2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3] 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 - 在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开设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和“1+X证书”试点,培训各类医养健康专业人才2.7万人次 [4] - 泰安市中心医院作为国家和省级人才培训基地,自2021年起累计为全省培训3106名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护士及安宁疗护专业人员 [4] - 成立“泰安市医养结合暨安宁疗护品质联盟”等组织,促进服务同质化发展 [4] 品牌建设与标准化 - 泰山医养中心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并获批国家级智慧医养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了包含476项标准规范的健康服务标准体系 [5] - 发布5个地方标准、2个省级团体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泰安标准” [5] - 成功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提升了泰安医养结合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5] - 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养老全过程,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智慧中药房”,计划2026年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 [5]
【省卫生健康委】陕西10项措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23
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 - 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质量 鼓励床位转换 [1] - 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 [1] - 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设施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服务 [1] 医疗卫生与养老协作机制 - 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2025年底前每个县至少确定1家二级医院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 [1] - 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推动增加老年护理床位 支持老年特色医疗机构发展 [1]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 2027年底比例达80% [1] 信息化与传染病防控 - 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 支持远程诊疗和慢性病管理 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数量 [2] - 强化传染病防控管理 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2] 服务模式创新与人才建设 - 实施"五床联动"照护服务 开展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 延伸服务到居家社区 [2] -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在招聘使用培养方面向医养结合机构倾斜 壮大"银龄行动"志愿者队伍 [2] 行业监管机制 - 强化安全生产联合监管 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行业监管 建立卫生健康与民政部门双向通报机制 [2]
【汉中】康养融合守护“夕阳红”
陕西日报· 2025-05-28 06:42
医养结合行业现状 - 勉县聚兴阳光老年公寓现有190余位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较大 [1]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医养中心收治110位老人,失能群体占比95% [2] - 截至2024年底,汉中市25家医养结合机构共设床位6048张,65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床位数达10.6张 [2] 服务模式与设施 - 勉县聚兴阳光老年公寓与勉县红十字医院仅一墙之隔,通过绿色通道实现不挂号、不排队就医 [1] - 公寓提供广场舞、手工课等10余种活动,改善老人生活质量 [1] - 汉中市探索建立"医养+保险"联动机制,解决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1]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 汉中市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长护险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保障 [1]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医养中心40位老人享受长护险照护,每月补贴1320元至1620元不等 [2] - 患者家属案例显示,长护险每月报销1620元,显著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 人才培养与行业支撑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定制化培养方案,输送兼具医疗护理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 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职业信心,致力于提升老人生活尊严 [2] - 汉中市已建成省级医养结合品牌企业3家,初步构建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 [2]
潍坊临朐中医药与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
齐鲁晚报网· 2025-05-21 15:01
中医药与医养结合实践 - 临朐县开展中医药与医养结合特色实践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提升中医药认可度和知晓度 [3] - 景福养老护理院举办中医专家爱心义诊活动 提供健康调理建议和针灸理疗服务 缓解患者慢性病症状 [1][3] - 县域内656处村卫生室 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6家镇街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4] 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 - 临朐县聚焦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全链条发力 多领域协同 以"名院 名科 名医"撬动中医药发展 [3] - 建成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 特色专科18个 培育全国名老中医 省市中医药专家56名 [3] - 打造全省首家中医医养结合机构 全市唯一省级县域中医医共体 [3] 医养结合服务创新 - 延伸医养结合服务链条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结合惠民综合体提供助餐 助医 助卫等特色服务 [3] - 创新"医护上门"小程序 配送基础医疗设备 融合中医药康养服务 新增智能艾灸仪 中药汤包等特色产品 [4] - 已为2000余人开展送药上门 爱心义诊等医养服务 [3] 行业认可与品牌建设 - 临朐县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 [4] - 景福康复护理院运营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4] - 城关等8个镇街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镇街" [4] 产业发展规划 - 临朐将举办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第三届沂山论健 中医药健康大会 展示中医药产业根基和政府作为 [6] - 持续创新探索中医药"+旅游" "+康养" "+研学"发展新业态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6]
从“五床联动”看东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创新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20:03
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 东营探索"五床联动"模式实现"医、护、康、养、居"无缝衔接,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型保障向品质化供给跃升 [1]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解决资金难题,参保人仅需支付15%护理费用,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承担85%,如脑梗康复月费6000元自付降至900元 [1] - 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医养联合体,河口区中医院与蓝城集团合作改造87张闲置床位为普惠型康养公寓,通过床位共享模式降低运营成本35%,入住费用控制在每月3200元以下 [1] 基层医疗机构转型 - 乡镇卫生院转型为中医理疗中心,针灸推拿床位利用率达90%,通过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新职能与城市医院错位竞争 [2] - 垦利区胜坨镇卫生院开设失智老人照护专区,配备专业设备和24小时监护,月费2800元包含饮食康复医疗,入住率100%带动年营收增长40% [2] - "县管乡用"机制派遣县级专家下沉带教,2024年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康养服务比例提升至42%,人均服务时长增加3.2小时 [2] 智慧养老系统建设 - 农村"家庭床位"系统配备智能手环和便携终端,实时上传血压血糖数据至云端平台,异常指标触发三级预警并实现30分钟内上门处置 [2] - 截至2025年4月智慧系统覆盖2.3万户农村家庭,急诊响应效率提升50% [2] 社会价值重构 - 医养结合试验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供给转向品质权利,通过资源整合和基层破局重构"老有所养"价值 [3] - 模式创新使老年群体获得医疗照护的同时实现人格尊重,如案例中老人反馈"不只是病人更是被尊重的老人" [3]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上线 首批121家机构“掌上可查”
河南日报· 2025-04-27 07:29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上线 -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正式上线,首批涵盖121家机构,公众可通过"健康河南"和"河南老龄健康"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并进行导航和咨询[2]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000万人,医养服务需求较大,但存在信息分散和供需对接低效问题[2] - 电子地图提供机构等级、位置分布、特色服务、机构规模及实景照片等信息,方便用户综合对比,并具备智能导航功能[2] - 首批上线的121家机构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机构、已定级机构或实践样板,后续将逐步覆盖全省所有医养结合机构[2] - 电子地图将接入"豫事办"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覆盖面[2] 电子地图的功能与优势 - 电子地图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例如郑州市民张女士通过电子地图快速锁定了某省级示范机构[3] - 对机构而言,电子地图提升了曝光度,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如郑州瑞阳老年病医院上线后咨询量明显增加[3] - 电子地图的导航功能让群众能更容易找到医院[3] - 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电子地图中医养结合机构的床位、人员、医保等信息,逐步开发适老化界面、语音输入查询等功能[3] 首批上线机构名单 - 首批上线的121家医养结合机构分布在河南省多个省辖市,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济源示范区[2][3][4][5][6] - 具体机构包括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阳老年病医院、巩义阳光医院、新密市矿区办事处中康佳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中牟锦源老年公寓等[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