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护理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Unum(UNM)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4 22:00
Unum Group (NYSE:UNM)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04,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Hello, and thank you for standing by. My name is Bella, and I will be your conference operator today. At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everyone to Unum Group 3Q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ll lines have been placed on mute to prevent any background noise. After the speakers' remarks,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We do request for today's session that you please limit to one question and on ...
守护养老“钱袋子” 安享养老“好日子”
金融时报· 2025-11-04 09: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从基础的资金保障到专业的照护服 务,从固定的居住场景到灵活的旅居需求,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成为关键课题。 在此背景下,金融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依托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完善的养老社区布局以及创 新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为应对养老挑战、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持续优化。今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 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满足参加人多样化领取需求。在原有政 策规定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条件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三种 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情形。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与产品体系持续完善,养老金融市场正迎来历史性机 遇期。银行、基金、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正围绕"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与特色化服 务,尤其是实现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的服务覆盖,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主动养老意 识,更能通过长期资金积累,为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动能,实现个人养老保障增强与社会 ...
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丨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
人民日报· 2025-11-03 12:31
"每个月拿出几顿下午茶、火锅的钱,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一份踏实" 优化金融产品—— "吸气,呼气,伸展,感受安定的心境……" 人民日报记者 屈信明 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养老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 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支持力度,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一堂瑜伽课下来,34岁的教练吕乐和学员们微微发汗又倍感放松。在这个重庆姑娘看来,从事瑜伽 教学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收入波动较大, 各方面保障不够充分。"吕乐说。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吕乐说,小时候的经历,让她更加认识到养老保障的重要性。"有一年,爷爷查出重病,一家人面 临较大的医药费和照护压力。我感受到为未来生活增添保障十分必要。"她说。 20岁出头,吕乐便开始投保健康险产品,后来又打 ...
助力老有所养 金融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 2025-11-03 09:20
虽然养老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满足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需求还有较大缺口,需要从多样性上下功 夫。多样性意味着"因人而异",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年龄、健康状况及收入水平的养老群体,设计覆盖 保障基本生活、财富增值、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多样性还意味着"因地制 宜",我国区域间老龄化程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文化传统差异显著,一些地区需要强化基础养老 保险和金融服务的覆盖,一些地区则可发展高收益养老投资产品、建设中高端养老社区。 金融机构还要在养老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上做文章,让产品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养老群体。乡村是金融服务 的薄弱环节,要向农村养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比如为农村养老群体设计流程便捷、费用实惠的养老金 融产品,同时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部分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复杂、难以理解,也导致养 老群体参与意愿较低。金融机构在简化产品说明、购买流程的同时,也要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降 低参与门槛,提升便利度。 金融机构毫无疑问是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主创"之一。如何在超3亿老年人催生的万亿级别大市场中抢占 机遇,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自身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金融机构要以当前养老领域的挑战和难题为 ...
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大有可为
搜狐财经· 2025-11-03 07:35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养老领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既有国家政策引领,也有地方政策配 套,金融机构要更好把握与政策的贴合性,用好政策红利,助力发挥老有所养合力。比如紧密贴合政策 方向,将金融服务嵌入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以旧换新等政府补贴的消费场景中,借助政策优势降低创 新成本、提升业务规模。金融机构也要在监管政策引导下,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健性,突 出"稳"字当头。 养老是国之大计,金融是国之重器。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大有可为。无论是增供给还是促需求,金融机 构都要牢牢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金融服务与增进民生福祉相向而行。(赵展慧) 编辑/张丽 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不断更新,数量已超过1100只;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为老年人护理添 保障;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速落地,撬动金融资源流向养老产业……从需求端着手,夯实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从供给端发力,支持扩充养老设施、产品和服务,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正在加快 书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 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 ...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21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内,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大家保险供图 泰康之家·福园养老社区内,护理师陪伴老人聊家常。 池艺珊摄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 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景观。 大家保险供图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养老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产 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支持力度,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优化金融产品—— "每个月拿出几顿下午茶、火锅的钱,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添一份踏实" "吸气,呼气,伸展,感受安定的心境……" 一堂瑜伽课下来,34岁的教练吕乐和学员们微微发汗又倍感放松。在这个重庆姑娘看来,从事瑜伽教学 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收入波动较大,各方 面保障不够充分。"吕乐说。 吕乐的经历既反映年轻人保障意识提高、提前规划养老,也是养 ...
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大有可为(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21
虽然养老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满足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需求还有较大缺口,需要从多样性上下功 夫。多样性意味着"因人而异",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年龄、健康状况及收入水平的养老群体,设计覆盖 保障基本生活、财富增值、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多样性还意味着"因地制 宜",我国区域间老龄化程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及文化传统差异显著,一些地区需要强化基础养老 保险和金融服务的覆盖,一些地区则可发展高收益养老投资产品、建设中高端养老社区。 金融机构还要在养老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上做文章,让产品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养老群体。乡村是金融服务 的薄弱环节,要向农村养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比如为农村养老群体设计流程便捷、费用实惠的养老金 融产品,同时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部分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复杂、难以理解,也导致养 老群体参与意愿较低。金融机构在简化产品说明、购买流程的同时,也要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降 低参与门槛,提升便利度。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养老领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既有国家政策引领,也有地方政策配 套,金融机构要更好把握与政策的贴合性,用好政策红利,助力发挥老有所养合力。比如紧密贴合政策 ...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不同群体看养老金融发展实践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02
养老金融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1]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分类施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养老金融业务[5]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6]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最低100元即可投保,交费周期灵活,可选择终身领取保险金,试点城市重庆推出当年即有用户购买[3]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从试点到常态化经营,累积养老准备金规模超百亿元[4] - 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发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交费灵活、资金安全、支持长期年金领取等特点,打造基础性保障功能的养老金管理工具[4] - 蚂蚁保平台搜索"养老金""养老保险"的用户数同比增加22.3%,截至8月末90后投保养老险人数同比增长14.9%[4] - 个人养老金制度开立账户人数超过7000万人,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4]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数百万人享受相关待遇[7] - 南宁市长护险项目为被照护人员平均每年减少护理支出超2万元,成都长护险项目抽样显示失能人员照护经济负担降低约44.3%[7] - 长期护理保险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定点服务机构超过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万人[8] - 中国人寿寿险江门分公司主承保的"邑康保"覆盖50家当地照护服务机构,失能老人享受每月500元补助[9] 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 中国人寿与深圳市福保街道共同探索普惠型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采取开放式运营,满足长住、短时照护、用餐等需求[10][11] - 平安集团融合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服务提供商打造居家养老"护联体",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11] - 太平人寿浙江分公司整合市场资源,为老年客户提供就医协助、康复理疗、上门照护、适老改造等居家养老服务[11] 养老产业资金支持 - 中国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向善耆家园养老院发放7000万元信用贷款,定价低于5年期以上LPR,支持养老院建设[14] - 养老机构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捐赠建设、市场化运作、盈利循环发展"模式,通过慈善+商业方式降低运营成本[14] - 金融机构应加强产品供给和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发挥服务客户优势,保险机构发挥长期投资能力,基金证券公司发挥权益类投资优势[15]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功能充分发挥
金融时报· 2025-10-31 10: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行业指明高质量发展方向,行业紧扣会议部署,在保障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主动作为,彰显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作用 [1] 守牢风险保障主责主业 - 行业坚守风险底线,建立“事前预警、事中响应、事后兜底”全链条机制应对重大风险,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已在20多个省份落地 [2]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人,商业健康险近5年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2] - 行业创新开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投资建设养老社区项目百余个,并在全国多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 [2]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行业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2024年搭建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已有超110万辆新能源车通过平台投保,提供风险保障超1.1万亿元 [3] - 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为稳外贸提供支撑 [3]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截至2024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资金 [4]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截至2024年末行业多渠道投资科技企业规模超6000亿元 [4] - 绿色保险2024年提供风险保障超330万亿元,险资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等产业的支持力度 [4]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72%,并针对新市民、小微企业推出专属保险产品 [4] 深化行业改革 - 截至2024年8月末,行业总资产突破4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5] - 车险等综合改革推进,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费用率创20年来新低,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5] - 市场结构优化,大型机构“压舱石”作用突出,中小险企特色发展成效明显,全球40家最大保险公司中半数已进入中国市场 [5][6]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吸引全球再保机构入驻,推动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 [6]
“十五五”政策信号一文看懂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19:36
经济发展重心 -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和核心标尺,经济发展重心彻底转移到“质”的提升上 [2] - 未设具体经济增速目标,只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增强宏观政策灵活性 [2] - “十五五”期间年均GDP增速预计保持在4.5%至5.0%区间,基准情形下潜在增速区间为4.5%至5.3% [3] 消费与内需 - 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未来经济发展将从投资依赖转向消费主导 [3] - 将通过政策协同、制度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长效机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4] - 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8] 资本市场改革 - 要求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提高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功能 [5]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改革,为硬科技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融资支持 [5]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6] - 改革核心是构建更具韧性、适应性的金融生态系统,推动资本市场向创新资源整合平台转变 [6] 财政政策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更注重精准发力、效能提升 [9] - 财政政策将在推动战略目标达成、稳定总需求、引导长期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 - 财政资金在生育、教育、养老、社会保障、消费补贴等方面将有更大投入 [9] 货币政策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1] - 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总基调,更注重力度、时机和节奏的平衡,避免大水漫灌 [11] - 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引导资源流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11]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13] - 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实施全面的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 [13] - 数据要素建设侧重基础制度和生态完善,人工智能发展强调科技攻坚与产业赋能 [15] 养老保险体系 - 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 [16] - 商业健康保险核心作用是弥补基本医保缺口,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终身稳定现金流 [16]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全国49个城市试点,截至2024年底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