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搜索文档
日照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路径分析
齐鲁晚报· 2025-11-21 15: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十五五"规划纲 要则明确提出"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的具体要求。为此,如何充分结合日照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 展实践,克服其间存在的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资源不平衡、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诸问题,切实提升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水平,成为日照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抉择。 三、实行资源互补,有效整合养老与医疗要素 一是推广"医联体"合作模式。首先,大力推广"医联体"合作模式,使更多医院与附近养老院间建立一对一 或一对多等形式不一的合作关系,并明确双方服务项目及具体服务方式。安排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每周或 每月去签订医联体的养老机构坐诊,改善养内设医重"养"轻"医"局面。其次,建议各医养结合机构成立专 门的医养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做好机构内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平衡与整合。 二是发挥社区平台关键作用。其一,加强市内各个养老院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在社区医疗机构内设置老 年人特别护理区,为周边合作养老院入住的病患老人提供及时的诊疗和护理服务。其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应辅助社区托养中心,通过签约等多元合作形式,在托养中心设置医养结合病床,在减轻家 ...
经济第五大省,再获一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6:16
平顶山港开港与河南内河航运发展 - 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是河南省内河航运体系关键枢纽与豫西南多式联运核心节点,总占地面积562.8亩,布局南北两大港区,共设11个500吨级泊位 [1] - 港口完善提升后综合吞吐能力达51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万标箱,可高效承载矿石、化工材料、钢铁、水泥等多元化货物运输 [1] - 平顶山港开港标志着沙河、沙颍河河南境内261公里主干航道全线通航,平顶山成为河南第4个货运通航城市,水运成本优势显著,公、铁、水成本之比约为5:2:1 [1] - 河南省启动内河航运"11246"工程,目标经过3至5年努力,使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项目投资额达1000亿元,航道通航里程超2000公里,建成6个现代化港口 [2] - 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占全省51%,铁矿储量占全省76%,钠盐储量达2300亿吨,对水运需求旺盛,港口可辐射豫西及陕西、山西等西北省份 [4] - 2024年河南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但总量较中部其他省份仍有差距 [4] - 2025年河南计划完成水运投资200亿元,投资额超过湖北(100亿元)和湖南(90亿元)两省总和,显示出对水运发展的高度重视 [4] 各地产业政策与科技发展 - 北京市科委支持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并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和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 [5] - 上海市推出11项举措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等领域,目标培育高端及新锐品牌,打响"上海制造"化妆品品牌 [6] - 广州市出台全国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专项产业政策,加快推动该未来产业在场景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并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 [7] - 武汉市印发《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建成20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 [8] - 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首次过半,达53.2%,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2024年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15.49万篇,占世界总量39.2% [10]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城市"双碳—社会—治理"指数,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排名靠前,北京在降碳路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综合排名第一 [11] 其他区域政策动向 - 国家五部门选取北京、河北、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重庆等10个省份作为银发医养行动重点省份,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人才资源库 [9]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五大省,再获一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3:58
平顶山港开港与河南内河航运发展 - 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是河南省内河航运体系关键枢纽与豫西南多式联运核心节点,总占地面积562.8亩,设11个500吨级泊位,综合吞吐能力达51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万标箱 [1] - 平顶山港开港标志着沙河、沙颍河河南境内261公里主干航道全线通航,平顶山成为河南省第4个货运通航城市,水运成本优势显著,公、铁、水成本之比约为5:2:1,内河水运成本在0.05—0.1元/吨公里区间 [1] - 河南省启动内河航运"11246"工程,目标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项目投资额达1000亿元,航道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并建成6个现代化港口 [2] - 2024年河南省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但总量远低于中部省份湖北(7.53亿吨)、安徽(6.94亿吨)等 [4] - 2025年河南省计划水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投资额超过湖北(100亿元)和湖南(90亿元)两省总和 [4] 平顶山港的战略意义与辐射范围 - 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占全省51%,铁矿储量占全省76%,钠盐储量达2300亿吨,对水运需求旺盛 [4] - 作为河南省最西端的内河港口,平顶山港可依托沙颍河航道与淮河生态经济带,辐射豫西全域及陕西、山西等西北内陆省份,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联动 [4] 各城市未来产业政策动向 - 北京市计划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并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 [5] - 上海市推出11项举措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是培育高端及新锐品牌,打响"上海制造"化妆品领域品牌 [6] - 广州市发布全国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专项政策,将构建南沙、番禺及海心沙"2+1"未来出行场景,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 [7][9] - 武汉市印发《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建成20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 [10] 国家层面政策与数据发布 - 国家五部门选取北京、河北、吉林等10个省份作为银发医养行动重点省份,旨在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11] - 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首次过半,达53.2%,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位,2024年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15.49万篇,占世界总量的39.2% [12] - 中国城市"双碳—社会—治理"指数报告发布,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排名靠前,北京在降碳路径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化等方面综合排名第一 [13]
视频丨我国开展银发医养行动 北京等十省份为重点省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5 09:5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组织开展银发医养行动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及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1] - 行动旨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 北京等十个省份被确定为重点省份 [1] 行动实施原则与保障机制 - 行动按照立足实际、平等自愿、双向选择、满足需求的原则实施 [3] - 各地需建立退休医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 依法保障其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 [5] - 劳动报酬由双方协商确定 鼓励提供灵活排班及带薪休假 [5] - 医养结合机构可对退休返聘医务人员本人或其近亲属入住费用给予优惠支持 [5] 退休医务人员支持方向 -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鼓励机构招聘退休医务人员 [6] -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协议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卫生服务 [6] -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 开展健康评估、药事咨询等服务 [6] -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作为专业师资 对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开展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培训 发挥传帮带作用 [6] - 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就近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 依法依规到基层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6]
我国鼓励“银发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新华社· 2025-11-04 15:20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银发医养行动,旨在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医养结合力量 [1] - 行动遵循立足实际、平等自愿、双向选择、满足需求的原则,将社会服务需求与退休医务人员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相结合 [1] - 目标是推动退休医务人员实现老有所为,更好顺应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1] 参与人员与服务范围 - 参与人员条件为医疗卫生机构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医务人员,包括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护士,以及具备相关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药师、技师和行政管理人员 [1] - 服务范围依法依规涵盖诊疗、康复、护理、药事、安宁疗护、检查检验、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 [1] - 服务内容还包括业务培训、质量控制、教学科研、机构管理、顾问咨询、志愿服务等支持性工作 [1] 具体服务模式与实施部署 -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到协议合作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参与医养结合机构教学科研管理、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1] - 选取北京、河北、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重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行动重点省份 [2] - 重点省份将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人才资源库,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2]
北京首个“内嵌式医疗床位”医养合作模式落户大家的家
北京商报· 2025-10-31 21:44
合作模式发布 -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与大家保险集团旗下专业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共同发布首个北京"内嵌式医疗床位"医养合作模式[1] - 该模式将专业医疗资源深度嵌入大家的家·北京友谊城心社区[1] - 发布仪式于10月29日重阳节举行[1] 模式特点与目标 - 实现"医养零距离"为都市养老和社区健康服务探索可输出、可复制的"北京样板"[1] - 在养老社区内设置2张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标准的标准化医疗床位并配套相应专业医疗设备[1] - 对医疗区域进行系统性适老化改造确保长者使用安全便捷[1] - 依据医疗服务规范对功能空间进行科学分区管理[1]
我国将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2
医养结合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 - 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直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1]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 -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1] - 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实现医联体内转诊、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用药、养老等服务衔接 [1] - 到2027年底,符合条件且具备意愿的医养结合机构原则上均纳入紧密型医联体 [1] 专业人才培养与支持 - 国家和各地联动引导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相关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2] - 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医养结合人才等能力提升培训,到2027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 [2] - 鼓励医养结合机构配备营养指导员,为老年人提供膳食指导和营养干预 [2] 基层医疗服务优化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预约转诊等便捷服务 [2] - 支持在养老机构设置家庭医生工作站,促进养老护理员、社工与家庭医生团队协同工作 [2] - 到2027年底,失能、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不低于80% [2]
山东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96.5%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
大众日报· 2025-10-30 09:12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构建 - 全力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 - 推动医疗养老资源有序对接和医养服务全面衔接 按照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医养融合、优势互补原则 [1] - 实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 遴选出16个项目县 每个县支持1000万元 [1] - 实施全省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病区提升项目 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 [1] - 对新增医养结合机构实施建设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对医务人员给予激励倾斜 [1] 医养资源供给与现状 - 深入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三年提升行动(2024-2026年) 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医养资源供给 [2] - 布局市、县加快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 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增设老年医学科 [2] - 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发展康复、护理服务 [2] - 全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达到312家 [2] - 96.5%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 96%的县(市、区)至少设置1处安宁疗护病区 [2] 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模式 - 鼓励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机构 引导有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2] - 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两院一体、签约服务、托管嵌入等形式扩大服务供给 [2] - 全省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125家 总床位33万张 [2] - 615家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建立两院一体模式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服务超过5000对 [2] 老年健康服务与疾病管理 -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 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刚性需求显著增加 [2] - 建立镇(街道)、县和省市三级管理的筛查评估和诊疗随访闭环模式 针对老年期痴呆 [3] -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初筛随访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复筛 省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3] - 对初筛中发现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及时分类干预或转诊 截至目前重点联系县65岁及以上常住老人中60%接受了认知功能初筛 [3]
五部门联合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环球网· 2025-10-30 09:08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1] - 行动部署七个方面共25项具体任务 [1] - 目标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及医疗养老资源共建共享 [1] 具体发展目标 - 第15个五年计划(2026-2030年)目标将平均寿命提升至80岁 [1] - 第14个五年计划(2021-2025年)明确将寿命目标提高1岁 [4] - 到2024年平均寿命已达到79岁提前实现第14个五年计划目标 [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人均寿命从1981年的67.7岁增长至1996年超过70岁2020年达到77.9岁 [4] - 为应对老龄化正考虑提高退休年龄并支持老年人就业 [1] - 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
守护“夕阳红”!我国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新华网· 2025-10-29 22:09
政策核心目标 - 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 服务资源布局 -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 -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1] - 引导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1] - 引导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1] 人才队伍建设 - 国家和各地联动,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2] - 医养结合机构支持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 [2] - 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2]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 - 重点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2] - 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 [2] - 鼓励开展失智老年人特色服务 [2] - 推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 行动任务范围 - 通知聚焦完善服务资源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居家和社区服务、拓展服务供给、强化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加强质量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等7个方面 [1] - 共提出25项具体任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