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养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普祥健康递表港交所 旗下3家医院撑起逾七成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9:37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农银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未披露拟发行股份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 [1] - 募资用途包括拓展内地及海外业务、医养结合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支付系统多元化及运营资金 [1] 业务布局 - 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排名第二 [1][2] - 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网络(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 [2] - 北京医疗机构覆盖6个城区,这些城区人口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 [3] - 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公司在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 [4] - 同期毛利率为25.7%、22.5%、23.5% [4] - 2024年医养结合业务收入2.46亿元(占比96.4%),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912万元(占比3.6%) [4]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5.3%降至2024年3.1%,最大客户占比从1.6%降至0.8% [5]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51%降至2024年42.6%,最大供应商占比从16.9%降至10.1% [5] 核心收入来源 - 普祥肿瘤医院、普祥中医院及大黄庄医院2022-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53.2%、69.4%、73.2% [6] - 公司明确表示这3家旗舰医疗机构是主要收入来源 [6] 行业前景 -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 [3] - 华北地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1亿元增至2034年800亿元(CAGR 11.5%) [3] - 行业受人口老龄化和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存在医养结合供给空白 [3]
一周港股IPO:普祥健康等11家递表;首钢朗泽延迟招股
财经网· 2025-07-07 18:40
港股市场动态 - 上周(6月30日至7月6日)共有1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7家公司招股,5只新股上市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 [24] - 截至6月30日,约200宗IPO申请正在处理中,较年初倍增,包括中东和东南亚企业 [24] - 医药行业IPO活跃,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39家医疗健康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6] 递表公司概况 普祥健康 - 华北地区领先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5.0亿元,净利润4440.1万元 [2]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0%,老年患者比例在华北前五大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2] 镁信健康 - 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GPV市场份额第一,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 [3]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净亏损收窄至7576.4万元 [3] 海拍客 - 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最大交易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10.1% [4] - 覆盖290000家注册买家,2024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7840.3万元 [4] 紫金黄金 - 全球第九大黄金储量企业,2024年产量全球第十一,2022-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速61.9% [6] -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净利润6.21亿美元 [6] 亿纬锂能 - 全球锂电池平台企业,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 [7] - 2024年营收486.15亿元,净利润42.21亿元 [7] 芯迈半导体 - 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第11位,OLED显示PMIC市场第2位,2024年收入15.74亿元 [9] - 2022-2024年净亏损从1.72亿元扩大至6.97亿元 [9] 同仁堂医养 - 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3年市场份额1.8%,2024年净利润4619.7万元 [11] - 2024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9% [11] 玲珑轮胎 - 全球第三大OE轮胎制造商,连续五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12] - 2024年营收220.58亿元,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26% [12] 招股公司动态 - 安井食品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额44.2倍,国际发售5.85倍,基石投资者认购9000万美元 [14] - 富卫集团引入Mubadala Capital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0亿美元 [15] - 蓝思科技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 [16] - 首钢朗泽因诉讼延迟后重新招股,无基石投资者 [17] 新股上市表现 - 云知声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涨幅44.59% [20] - IFBH首日收盘价39.50港元,涨幅42.09% [21] - 拨康视云-B首日收盘价6.20港元,跌幅38.61% [22] - 安井食品首日收盘价57.00港元,跌幅5.00% [23] 医药行业IPO趋势 - 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IPO募资156亿港元,恒瑞医药占比63% [26]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40余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7]
IPO周报 | 云知声成为「港股AGI第一股」;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
IPO早知道· 2025-07-06 21:13
一周IPO动态,覆盖港股、美股、A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云知声 港股|挂牌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 以"9678"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AGI第一股"。 作为中国AGI技术的先行者,成立于2012年的云知声在以深度学习模型发布为标志的人工智能自然 语言处理取得突破后不久,即利用自己在交互式AI方面的研发专业知识和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市场洞 察力,推出首个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作为自己的中心技术平台云知大脑的初始核心算 法模型,并为广泛的垂直行业的客户赋能一系列AI解决方案。 2016年,云知声战略性地开始建立Atlas AI基础设施,其基于云知声的智算集群,高效地为机器学 习任务动态调度强大的算力,同时这也前沿AI模型的开发、优化和商业化提供重要支撑。目前,云 知声的智算集群拥有超过184 PFLOPS的计算能力,以及超过10PB的存储容量。在过去几年 UniCore的演进和优化的基础上,云知声于2023年推出了一个拥有600亿个参数的自有大语 ...
普祥健康拟上市:董事长小18岁妻子卞娇任首席执行官,表弟王伟斌任总裁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42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是中国华北地区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 [3] - 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计,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且2022-2024年间收入增速在地区前五大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3] - 2024年公司老年患者比例在市场前五大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0% [3][4]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 [3][4] - 毛利率分别为25.7%、22.5%、23.5%,销售成本占比从74.3%上升至76.5% [3][4] - 2024年其他净收入429.7万元,占收入0.9%,销售开支占比从0.3%增至1.0% [4] 股权结构 - 王伟斌与徐华勇共同控制股东大会73.99%投票权 [4] - 具体包括王伟斌全资拥有的Yangyuan BVI(43.52%)、Jade Trust控制的One Percent BVI(17.41%)及徐华勇全资拥有的Huayiyongsheng BVI(13.06%) [4] 管理层架构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6] - 王伟斌(54岁)任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负责整体战略规划 [6][7] - 卞娇(36岁)任执行董事兼CEO,负责战略业务方向及全面管理,系王伟斌配偶 [6][7][9] - 徐华勇(45岁)任执行董事兼总裁,负责医疗机构管理,系王伟斌表弟 [6][7][9] 高管背景 - 王伟斌为创始人,2004年创办普祥投资,拥有日内瓦大学应用金融博士学位 [7][9] - 卞娇2014年加入集团,拥有曼彻斯特大学人力资源硕士及清华大学MBA学位 [9] - 徐华勇拥有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0]
普祥健康报考港股上市,2024年营收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11
公司上市计划 - 普祥健康于6月30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农银国际 [1] - 募资用途包括拓展中国内地及海外业务、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实施多元化支付结算系统 [1] 公司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6月王伟斌创立的普祥投资,最初为北京润富投资(现北京神玉艺术文化)的附属公司 [3] - 北京润富及双全控股均由王伟斌控制,王伟斌现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 [3] - 当前注册资本1亿元,由北京普祥养源健康管理(90%)和香港普祥健康集团(10%)持股 [4] - 王伟斌与徐华勇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股东大会73.99%表决权,徐华勇任执行董事兼总裁 [4] 业务概况与市场前景 - 公司定位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 [4] -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达10.2% [4] - 华北地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1亿元增至2034年800亿元,CAGR达11.5%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 [4] - 医养结合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96%(2022年96.4%、2023年97.1%、2024年96.2%) [5] - 毛利率保持22-26%区间(2022年25.7%、2023年22.5%、2024年23.5%) [5] - 销售成本占比呈下降趋势(2022年74.3%、2023年77.5%、2024年76.5%) [5]
普祥健康递表港交所:医养结合服务去年贡献96%营收,旗下3家医院撑起逾70%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6:48
公司上市申请 - 普祥健康向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农银国际,未披露发行股份数量和募集资金数据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内地及海外业务、医养结合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多元化支付系统及运营资金 [1] - 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计,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1][2] 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北京等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 [2] - 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公司在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医疗机构覆盖北京6个城区,覆盖人口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 [3] 行业前景 -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 [3] - 华北地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1亿元增至2034年800亿元(CAGR 11.5%) [3] - 行业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且存在医养结合供给空白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亿元,净利润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 [5]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65.4%,2024年增速放缓至18.6% [6] - 毛利率维持在22.5%-25.7%区间 [5][6] 收入结构 - 2024年医养结合业务收入2.46亿元(占比96.4%),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912万元(占比3.6%) [4] - 普祥肿瘤医院、普祥中医院及大黄庄医院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53.2%提升至2024年73.2% [8][9]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低于5.3%,客户分散但供应商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42.6%-51%) [8] 运营特点 - 公司积累超过20年运营管理经验,专注中老年群体需求 [2] - 通过构建社区长期医患关系获取患者,业务高度依赖华北地区 [3][8] - 流动比率维持在1.1-1.3,速动比率0.9-1.0,显示短期偿债能力稳定 [6]
普祥健康冲刺港交所:华北第二大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营收超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2:53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是一家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4年,主要服务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中老年群体[2] - 公司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及其他延伸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区别于传统养老资产运营模式[2]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北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区域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网络(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3] - 北京医疗机构覆盖6个城区,服务范围约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排名行业第一[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2] - 2022至2024年收入增速在华北地区前五大提供商中排名第一,2024年老年患者比例在Top5中排名第一[2] - 医生资源包括397名医生(219名全职+178名多点执业)和424名其他医护人员[4] 商业模式 - 采用"小综合+大专科"特色诊疗模式:综合医院满足基础需求,专科提供精准服务,形成内部转诊机制实现分级管理[4] - 支付结构均衡结合医保与自费支付,支撑财务可持续性[4] - 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华北地区从271亿元增至800亿元(CAGR 11.5%)[4] 财务与资本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39亿元、0.44亿元[5] - 引入中金资本、华西基金、Paincare Holdings三家投资方,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20.5亿元人民币[5] - IPO募资拟用于拓展海内外业务、深化医养服务、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多元支付系统及营运资金[5]
新股消息 | 普祥健康递表港交所 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08:34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是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 [4] - 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计,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且在2022-2024年前五大提供商中收入增速排名第一 [4] - 公司2024年老年患者比例在市场前五大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4]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13家医疗机构网络,战略布局于北京等人口密集且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具备20年运营管理经验 [4] - 通过构建社区长期医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地方法规对新设医疗机构的高标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如北京市核心城区存在高监管壁垒) [4] - 医养资产具备显著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可依托现有机构扩大患者来源并延伸服务半径 [4] 行业前景 -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2% [5] - 华北地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1亿元增至2034年8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1.5% [6] -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及社区场景需求提升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0亿元,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8.6% [6][7]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11.9% [6][7] - 毛利率从2022年25.7%波动至2024年23.5%,销售成本占比从74.3%升至76.5% [7]
全市首创,陶然亭“幸福久久”开启养老服务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6-27 18:52
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 陶然亭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与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999)签约成为全市首家"幸福久久"服务项目试点 [1] - 项目开创"一键呼叫+专业上门"服务新模式 通过党建引领精准破解居家养老痛点 [1] - 设立专门医疗服务站 整合999在非急救医疗照护和养老助残领域的专业优势 [1] 服务内容与机制 - 提供19项专业医疗服务(留置胃管 上门打针 伤口换药等)及生活照料服务(助餐 助浴 助洁等) 医疗服务可享医保报销 [2] - 建立"四统一"机制:统一服务规范 工作流程 收费标准和监督管理 定期检查服务质量 [2] - 两周内累计服务40余人次 覆盖10个社区1.1万名常住老年人 [2] 运营模式与行业影响 - 采用999调度平台自动派单模式 工作人员确认上门时间和服务项目 [2] - 4位持证护士经专业培训后可提供居家医疗及照护服务 解决失能老人看病难和机构服务上门难问题 [1] - 项目为全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可复制范本 未来计划推动更多分站点接入医养体系 [2]
【省卫生健康委】陕西10项措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23
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 - 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质量 鼓励床位转换 [1] - 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 [1] - 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设施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服务 [1] 医疗卫生与养老协作机制 - 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2025年底前每个县至少确定1家二级医院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 [1] - 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推动增加老年护理床位 支持老年特色医疗机构发展 [1]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 2027年底比例达80% [1] 信息化与传染病防控 - 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 支持远程诊疗和慢性病管理 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数量 [2] - 强化传染病防控管理 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2] 服务模式创新与人才建设 - 实施"五床联动"照护服务 开展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 延伸服务到居家社区 [2] -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在招聘使用培养方面向医养结合机构倾斜 壮大"银龄行动"志愿者队伍 [2] 行业监管机制 - 强化安全生产联合监管 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行业监管 建立卫生健康与民政部门双向通报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