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服务
搜索文档
二十届四中全会名词卡片:医育、医养结合服务
新华网· 2025-11-21 13:44
如何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 "十五五"时期是提升托育、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时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发展医育、医养结 合服务的路径和措施,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医育、医养 结合服务 A - 十周四峰 名词卡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 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 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 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 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 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 护服务供给。" -"十五五"规划建议 释义 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医 疗机构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托育或养老机构形 成紧密的业务指导和签约服务关系,或者医疗机构直 接办托育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医疗托育、医疗 养老融合发展,并带动区域内相关服务协同发展。 第一,加强支持措施的部门协同,多渠道扩大有效供给。加强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民政、住房城 乡建设、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疾控、药监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完善支持性 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在市县区域内持续发展普惠性医育、医养结合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基础性、兜 底性服务需求。探 ...
京津冀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1-20 06:20
京津冀推进医养结合,方便老年人异地就医。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京津冀542家单位。扩容 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纳入河北省56家医养结合机构,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开展科普讲 座、人员培训、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施芳)2025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18日在北京举办。会 上,签订了通武廊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协议与京津冀康养旅居战略合作 框架协议。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0日 04 版) 推介会以"项目聚力 协同赋能 共绘京津冀养老服务新蓝图"为主题,由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 河北省民政厅共同主办,京津冀三地养老协会承办。 据介绍,京津冀三地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京津冀养老服 务人才培训协同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现京津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 促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养老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
守护“夕阳红”!我国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新华网· 2025-10-29 22:09
政策核心目标 - 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 服务资源布局 -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 -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1] - 引导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1] - 引导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1] 人才队伍建设 - 国家和各地联动,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2] - 医养结合机构支持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 [2] - 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2]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 - 重点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2] - 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 [2] - 鼓励开展失智老年人特色服务 [2] - 推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 行动任务范围 - 通知聚焦完善服务资源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居家和社区服务、拓展服务供给、强化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加强质量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等7个方面 [1] - 共提出25项具体任务 [1]
苏州首家内嵌式公立护理院!吴中区甪直镇护理院揭牌启用
扬子晚报网· 2025-10-29 18:02
核心观点 - 苏州市首家由公立医疗机构设立的内嵌式护理院揭牌启用 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模式 [1] 项目概况 - 护理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隶属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 为医院住院楼内嵌式机构 [1][5] - 项目一期面积1600平方米 设有活动室、露台花园、营养配餐室等多个功能区 [5] - 项目将原病区的50张床位改建为护理床位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营模式 [5] 运营模式与服务内容 - 运营模式为在不改变职能、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统筹协调卫技人员担任护理院医务人员 [5] - 服务对象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患者、残疾人、临终患者、绝症晚期等群体 [5] - 服务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康复促进等专业服务 核心是“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模式 [5] - 项目旨在形成“以护助医、以医促护”的良性循环 有效缓解区域内家庭的照护压力 [5] 公司背景与资质 - 运营方苏州市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是甪直镇唯一一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承担全镇20余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 [3] - 医院先后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省老年营养病房优秀单位 并于今年成功升级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3] - 医院作为首家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 肩负“医养结合”转型使命 [11]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苏州市经济发达、人口基数较大 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 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9] - 目前全市建有老年(病)医院9家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 设置护理院112家 床位数超2万张 [9] - 全市185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 902家全科医生工作室入驻日间照料中心 [9] - 苏州市卫健委联合多部门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和探索 打通体制机制堵点 实现了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的政策创制 [1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项目是盘活存量医疗资源、构建覆盖老年群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一次深化改革 [13] - 项目有效破解传统养老模式中“医养分离”的痛点 实现“医养就在家门口” [11] - 项目是推动医养协同发展、探索医养融合路径的一次生动实践 [11][13] - 项目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 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11]
五部门: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6:5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1] - 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供给增加、服务能力提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2] 服务资源布局与体系建设 - 依托现有网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毗邻建设 [3] -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到2027年底推动每个县至少有1家机构直接开展服务,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 [3] - 引导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拓展服务 [3] - 支持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到2027年底原则上将符合条件的意愿机构均纳入医联体 [4]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5] - 开展各类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到2027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 [5] - 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病自我管理、伤害预防、中医药保健等 [6] 居家与社区医养服务 - 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扩大覆盖面 [7] - 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7年底失能、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不低于80% [7] -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六助”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7] 服务供给拓展与深化 - 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有意愿的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全覆盖 [8] - 深化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8] - 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到2027年底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机构均纳入 [9] 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 - 每年为提出申请的失能老年人开展至少1次健康评估等服务 [10] - 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纳入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对收住此类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予以补贴 [11] - 鼓励设立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支持有条件的机构设立记忆门诊,开展认知功能筛查 [11] - 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范围 [11] 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 - 老年人入住时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服务方案,入住后动态调整 [12] - 推广多学科连续服务,确保老年人Ⅱ度及以上压疮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12] - 建立老年人自带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用药衔接与指导 [13] - 加强行业监管,机构每月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 [14]
截至2024年底,山东有60岁及以上人口2482万
大众日报· 2025-10-29 08:5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82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4.62% [1][2] - 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 [2] 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 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2] - 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将59.1万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9.2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2] 养老服务体系与设施 - 全省认定普惠性养老机构1631家,占比达到60% [1][3]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养老机构达2731家,护理型床位占比76.4% [3] -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6万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8万户 [3]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96.5%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4] - 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1125家,总床位超过33万张 [4] -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62家,建设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50个 [4] 银龄产业与养老服务消费 - 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98个相关项目纳入2025年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85亿元 [5] - 累计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27.7万张,发放消费补贴1.35亿元,带动相关消费6.8亿元 [5] - 累计提供服务22.44万人次 [5]
远洋椿萱茂“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再加码,让“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照进现实
新浪证券· 2025-08-20 18:08
公司资质与认证突破 - 公司正式获授北京市海淀区凤凰护理院家庭病床定点单位及温泉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单位资质 [1] - 授牌仪式获得北京医院、海淀区温泉中心卫生院、民政局及凤凰护理院等多方机构领导现场指导与高度评价 [3] - 公司被纳入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政府支持的医养联合体成员 未来模式将推广至全市及津冀地区 [9] 医疗服务体系升级 - 创新性融入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两大核心医疗服务 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养护四位一体特色服务体系 [4] - 家庭医生团队提供13项常规医疗服务包括基础检查、采血检验和慢病管理 [4] - 家庭病床服务支持养老院内住院级治疗且所有合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4] - 通过医院绿色通道实现优先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 解决看病难约号难问题 [4]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依托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动态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实时追踪 [7] - 专业照护团队提供24小时贴心照料 结合适老化居住环境确保安全舒适 [7] - 定期开展书法绘画太极等社群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7] 行业合作与专家支持 - 北京老年医院多个科室主任及中华医学会专家出席活动并提供现场义诊服务 [3] - 湘雅医院医学博士及国家卫健委慢病管理专家库成员参与医师团队活动 [3] 市场反馈与模式验证 - 在住长辈及周边社区长辈高度认可 称赞解决挂号难住院难问题 [13] - 多位长辈反馈养老院内享受与医院同等医疗服务 体现对老年群体关怀 [1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公司定位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服务理念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7][15] - 未来将继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内涵 重新定义新时代养老品质 [15] - 此次资质获得标志着医养结合创新实践进入全新阶段 是对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 [11]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围绕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陕西日报· 2025-07-30 07:5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全省建成养老机构944家 新建老年助餐点近5000个 4527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助餐服务 过去一年为140余万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1] -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 "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19.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 [1] - 养老床位数增长至24.08万张 增幅达36.82% 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90.5% 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73%行政村 [2] 医养结合服务推进 - 建立医养结合协调机制 推动建设546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连续两年为8.9万余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2] - 医养结合机构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数量增至238家 全面开通医保住院及门诊结算业务 [3][4] - 在全国率先将老年健康促进五项行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 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 开展政府补贴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2023年以来培训10.79万人次 [2] - 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 - 支持职业院校形成产教融合合力 打造6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近3年在国际赛事获奖15项 [3] 文旅康养产业融合 - 重点推进8个文旅产业链群建设 以陕南三市 西安 铜川为重点发展生态康养特色产业群 [4] - 柞水县云山湖 山阳县天蓬山寨 留坝县等康养旅居项目成为老年人旅游消费重要目的地 [4] 资金支持与设施改造 - 省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2023年达61% 2024年提升至64% [5] - 2023年以来实施适老化改造小区1321个 新增养老服务综合体84个 加装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列入重点改造内容 [5] 行业监管与安全保障 - 将944家养老机构全部纳入消防监管范围 其中550家床位数超100张的机构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4] - 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及养老服务条例相关规定 [4]
多部门印发通知促进养老服务领域供需适配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14:04
政策动态 -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明确补贴对象为经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1] - 补贴项目涵盖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和社区服务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机构服务分为长期(30天以上)和短期(30天以内)两类 [1] - 政策旨在减轻失能老年人照护负担,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1] 行业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22% [2] - 国家卫健委同期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2] 市场影响 -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预计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加速行业发展并提升服务效率,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 - 政策将助力养老服务行业与市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与民生双重效益 [1]
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印发 更好顺应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48
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旨在通过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和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 - 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范围、标准和流程,每2年开展一次评估,每次命名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各100个左右,2030年完成创建工作 [1] 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标准 - 示范机构需运营满5年及以上,近2年入住率达到实际运营床位的65%及以上,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期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入住失能、失智老年人占比超过65% [2] - 优先推荐条件包括:开展老年人健康和需求综合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评估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早期干预老年疾病;开展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提供心理干预、培训和支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2] 动态管理机制 - 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如发生严重社会影响的负面事件、违法案件或政策执行不力、服务水平下降、老年人权益受侵害等情况,将取消称号且3年内不得申请创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