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通信

搜索文档
核心产品已在轨数十台套,激光通信光传输链路解决方案提供商「聿凡领光」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8-20 10:36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日出安盛资本领投 誉华资产和老股东原子创投等机构跟投 一苇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 [2] - 所筹资金用于工厂扩产升级 团队扩充和新项目研发 [2] - 成立不到2年已完成2轮融资 计划今年年底左右开启第3轮融资 [10]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成立于2023年11月 专注于激光通信终端光传输子系统和模块研发制造 [2] - 创始人拥有10余年航天型号任务研制经验 主持过多项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光电子专项 [2] -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头部光通信公司和航天军工院所 具备星间通信链路系统设计能力和核心部组件研发制造能力 [2] - 已建立从激光光源 光放大 光调制到后端接收的全链路光传输产品矩阵 并通过宇航级验证 [7] - 光传输核心组件实现100%国产化 兼顾高性能和低成本 [4] 产品性能与产能建设 - 具备年产1000台套光传输部组件能力 新厂房投产后产能将提升至1500台套/年 增幅50% [2][9] - 航天产品占比60% 航天光传输核心部组件年产能将跃居行业领先水平 [2][9] - 产品体积 重量 功耗和成本均较市面已有产品优化 [7] - 正在进行100Gbps超高速率和片上集成研发 以提升系统集成度 [7]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定位 - 为国内多家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头部厂商批量化供应光传输产品 [2] - 2024年已交付千余套光传输产品 大部分供应商业航天客户 以单功能模块为主 [8] - 采用"先商业后体制 弹性售卖"策略 既售标准化光模块 也提供整体光传输子系统定制化服务 [8] - 2025年计划交付集成子系统产品 并开拓体制内科研院所客户 [8] - 光传输产品占卫星激光终端成本约40% 是终端的"信息中枢" [5] 在轨验证与可靠性 - 完成航天领域多个卫星型号项目 数十台套产品在轨应用验证 [2] - 2024年完成4次共11台单机在轨验证 累计在轨工作时长超4000小时 [8] - 通过辐照 单粒子 热真空等极端环境测试 [8] - 2025年4月完成星网二代星首批卫星3台单机在轨验证 [8] 行业前景与市场需求 - 激光通信传输速率达10Gbps以上 抗干扰性强 无需频段申请 终端能耗低且体积小 成为新一代星间通信主流技术 [4] - 中国GW星座和G60星链规划发射2.5万颗卫星 按每星配备4套终端计算 产生10万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需求 [4] - 终端市场规模2024年约10亿元 2029年将增长至超300亿元 [4] - 海量终端需求带来光传输产品供不应求局面 [5] - 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星上光传输全链路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 主要竞争对手为法国KEOPSYS 美国Nuphoto和英国Gooch&Housego等外资企业 [6] 应用领域拓展 - 产品应用覆盖卫星激光通信 军工雷达电子 海洋物探等领域 [2] - 技术在军工雷达电子 海洋物探等新质应用场景具备广阔应用潜力 [11]
长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9 05:5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整条生产线仅需1名工人,其集成封装小间距和微小间距LED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 [1]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2024年营业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90% [1] - 长春市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重点产业升级 - 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政府联合设立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专项,集聚97家创新主体和2700余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 [2] - 已在汽车相关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项,申请专利700余件,制定标准108份,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上车应用 [2] - 长春市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建成两大科创平台、28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16个市级科技产业园区 [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通过"科创专员"和"揭榜挂帅"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指标低成本替代国外产品 [3] - 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2497户增长到2024年的3367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从1037户增长到2499户 [3] 创新生态优化 - 长春光客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长春市未来种子基金500万元资金支持,解决资金难题并快速投产新技术 [4] - 长春市重点建设"1+6+N"基金集群,科创基金规模达240亿元,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科技成果转化 - 长春市组建7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培育1300余名技术经纪人,对接供需并发掘适合本地转化的项目 [5] - 长春市年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从2022年的850项增长至2024年的3517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