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56个项目获奖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8:37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黄焱表示,工行将为优质项目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科 技成果转化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作为大赛承办地,郑州航空港区还向青年创业者发出邀请。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鹏表示,郑州 航空港区已形成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全力打造"青年创业乐园",为广大青年创业者提供优质创业环 境。 本届大赛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参赛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向。最 终,"微纳卫星高光谱高空分主被动成像载荷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冠军;"面向数字经济的超高速通信解 决方案"与"碳化硅涂层基座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获得亚军;"六足全地形特种机器人"等三个项目获 得季军。 参赛获奖项目将获得全方位扶持,包括最高10万元激励资金。落地项目还可择优纳入省级、市级大众创 业扶持项目,享受最高15万元项目补助及5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此外,获奖项目还可获得孵化空间、 技术转化咨询及产业链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加速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闭幕式上,多个优质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共青团河南省委与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青年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平台。 中新网郑州11月4日电 (陈贵洋) ...
陈晨星:持续深耕行业生态IP,让科研与资本实现“双向奔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17:50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西安报道 10月28日下午,由陕西科控投资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招 商银行西安分行支持,21世纪创投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的"科学家遇见投资人"闭门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 专场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举办。 "科学家,是探索未知、定义未来的先行者;投资人,是发现价值、赋能创新的同行者。"21世纪经济报 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在活动现场这样开场。她指出,当前"投早、投小、投科技"已成为创投行业的坚定 共识,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则是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理想。资本与科研的相遇,不仅是理念的契 合,更是时代的呼唤。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大省,西安交通大学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陈晨星表示,之所以选择 在西安交大举办专场活动,正是看中了这里丰沛的智力资源与澎湃的创新活力:"我们期待通过本次活 动,将西安交大乃至陕西最前沿的科研力量,与国内顶尖的投资视野进行深度链接,为打通科技成果转 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出更有效的路径。" 当前,越来越多投资人走进高校与科研院所,来寻找下一代技术突破与产业机会。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 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促进科技成果转 ...
西安交大柴渭:科学家和投资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17:41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正是贯彻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本次活动以"融合·共创·新动能"为主题,正是对国家战略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 10月28日下午,由陕西科控投资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招 商银行西安分行支持,21世纪创投研究院担任智库支持的"科学家遇见投资人"闭门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 专场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举办。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柴渭在致辞时表示,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 关键时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日益重要的议题。 "我们深知,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无法真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柴渭说。 他指出,科学家和投资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两大关键力量。科学家掌握着前沿技术和创新资源, 投资人则拥有市场洞察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路 径,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本次活动汇聚了顶尖科学家、头部创投机构合伙人、金融机构负责人等产学研融各界精英,这种跨界的 ...
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央视新闻· 2025-11-04 16:11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针对性解决了 科研人员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过程中"如何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迫切难题,为科技成果跨 越"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鸿沟、落地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起关键桥梁。 该标准突出了三方面重点: 一是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可行性分析,提出转化流程规范推进的路径和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 了"转化手册"。 二是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路径,为我国优势科技成果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加速 我国从国际标准"积极参与者"向"主要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三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清晰判断科技成果是否适合转化为标准,分析科技成果适 合转化的标准类别。同时,细化标准中涉及专利的处置,对标准必要专利的信息披露、许可声明提出要 求,填补了此前先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的技术依据空白。 当前,标准研发和科技创新同步趋势明显,标准研制逐步嵌入科技活动各个环节中,为科技成果快速进 入市场、形成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场监管总局将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加快 推进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标 ...
期待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产品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8
政策推动与市场成果 - 政策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持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将样品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 [1] - 近年来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密集落地 包括修订法律 印发规定 制定行动方案 开展赋权试点和单列管理试点等 [1]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1] 现存挑战与转化瓶颈 -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堵点卡点 需将技术创新的先行一步转化为引领发展的领先一步 [1] -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受限等原因导致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心存顾虑 表现为不敢转 不想转 不会转 [2] - 部分科技成果因与市场需求脱节而沉睡 存在为科研而科研的问题 [2] 体制机制完善方向 - 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先用后转等机制 以减少相关人员后顾之忧并增强企业信心 [2] - 需探索建立成果转化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并引导企业参与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 [2] - 需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让企业成为出题人 答题人和阅卷人 以从源头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 [2] 企业主体作用与配套政策 - 企业最贴近市场且对技术感知敏锐 是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关键 [2] - 需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如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首购首用 探索税收优惠 以及对样品产品进行针对性补贴 [2] - 科技成果需同国家需要 人民要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 完成从科学研究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以实现创新价值 [3]
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开幕
中证网· 2025-11-03 19:54
活动概况 - 活动为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 于11月3日开幕 [1] - 活动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西安市投资合作局 西安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办 [1] - 活动旨在搭建共享发展机遇 深化合作共赢的平台 加强两地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人才培育交流合作 [1] 西安科技产业与投资环境 -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介绍西安科技产业优势及创新生态建设情况 推动技术 人才 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 [1] - 西安市投资合作局解读西安在产业扶持 要素保障 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 [1] - 西安高新区 经开区 浐灞国际港展现西安在产业布局 政策支持 载体建设方面的优质投资环境 [1] 创新平台与成果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分享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创新企业方面的亮点成果 [1] -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肩负构建科创服务新生态 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使命 [1] -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出以科创引擎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特色路径 [1] 合作展望 - 活动将进一步激活西安与长三角两地高校校友资源与企业创新活力 [2] - 未来两地将持续深化合作 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高效配置 [2] - 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双重动力 [2]
搭建桥梁,促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科技日报· 2025-11-03 14:49
活动概况与核心成果 - 山西农业大学专场路演活动促成8项科技成果签约,总金额达570万元[1] - 活动旨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深化校地校企协同[1] - 山西省科技厅自9月起围绕能源低碳转型、先进制造升级等关键领域密集举办系列路演活动[1] 能源低碳领域路演 -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路演活动集中展示清华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氢能储能等领域的18项重大科技成果[2] - 活动促成多项合作签约,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创新生态链[2] - 中科院煤化所专场路演展示高精度气相镀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前沿技术,成果与山西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2] 先进制造与工业技术领域路演 - 中北大学专场路演遴选工业智能、气象监测等领域6项高水平成果[4] - 活动针对性邀请43家相关企业及4家金融机构,搭建精准对接与投融资桥梁[4] - 某重点制造企业与“智能重构工业测控网络”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家投资机构就“高可靠性气象仪”项目探讨投融资方案[4] 创新转化模式探索 - 太原理工大学“校企双进”活动重点推介“机器人精密谐波减速器关键技术”等3项试行“先使用后付费”的科技成果[5] -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可降低成果转化风险、增强企业合作信心,提升转化效率和成功率[5][6] 政府战略与生态构建 - 山西省科技厅以路演为抓手,采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协同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3] - 系列路演活动旨在营造科技成果转化氛围,树立标杆,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热情,服务产业发展需求[3] - 下一步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6]
前三季度我市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9%——
南京日报· 2025-11-03 10:40
投资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9% [1] - 制造业投资增长12.0% [1]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公司决定投资5亿元利用现有厂房新增生产线,实施全新线控产品布局,并搭建智能转向系统芯片自研平台 [3] - 2024年以来项目已投入约7000万元,首个项目预计明年3月实现批量生产 [3] - 自2015年落地南京以来几乎每年新增2-3条产线,2018年至今已新增近10条产线和40台(套)机加工设备 [3] - 公司占国内转向系统市场份额约33%,客户覆盖奔驰、宝马、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品牌 [3] - 通过采购本地企业天加环境的冷水机组,每年节电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能标煤3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吨 [5] 江苏精煜智显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投资建设的彩色滤光片及新型显示器件项目总投资约5.8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6亿元 [6] - 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收20亿元,项目自今年4月入场,7月复机,预计年底实现产出 [6] - 明年产能将达每月6万片玻璃基板,今年还将追加数千万元投入 [6] - 项目主攻五代线以下LCD用彩色滤光片市场,并布局染料液晶调光玻璃、电子纸彩色滤光片业务 [6]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 - 9月底园区实现省市重大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恒河高端卫生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从立项到开工建设仅用时4个多月 [8] - 截至9月底园区累计完成签约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 [8] - 园区配备中试基地,包括甲类中试厂房、仓库及配套功能区,并组建专家委员会对中试项目进行专业论证 [8][9] 其他重点项目落地 -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建邺区落地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0] - 南京谊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纳米酶—益生菌联合制剂研发生产项目落地杏湖产业园,全面达产后预计年营收超3亿元 [10] - 江苏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南京江北新区,是国内首家实现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量产的企业 [10]
聚焦场景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金融时报· 2025-11-03 10:04
应用场景的战略意义 - 应用场景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是科技成果从研发走向产业应用的核心载体[1] - 应用场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超越简单供需对接,成为全链条创新的牵引器与孵化器[1] - 应用场景是技术迭代的磨刀石,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指引和改进动力,同时也是市场验证的试金石,检验新技术新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并形成规模化效应[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科技成果向应用场景转化存在障碍,实验室成果难以在产业田结出硕果是当前创新生态的痛点[2] - 场景供需两张皮问题突出,研发机构成果与市场场景脱节,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却找不到适配的新技术新产品[2] - 场景培育软硬失衡现象明显,部分地区重视硬件建设但忽视法规制度等软件支撑,缺乏明确场景开放规则和完善的中试验证体系[2] 解决方案与未来方向 - 需要以精准布局破解供需错位,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场景布局体系[3] - 应提前布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应用场景为颠覆性技术提供试验田,同时深挖高价值小切口场景的细分潜力[3] - 以软硬并举筑牢培育根基,硬件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支撑体系,软件上加快完善法规制度政策体系建立场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3]
秦创原引领科创蝶变
陕西日报· 2025-11-03 07:0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西北首条硅光中试线贯通使硅光芯片流片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两周,研发成本降低50% [1] - 秦创原构建“一总多区”协同格局,实现“西安研发、地市转化”的高效联动模式 [5] - 陕西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在2024年同比增长215.82% [6]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陕西“三项改革”单位扩展至201家,11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20家 [2] - 通过“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举措破解转化堵点,697名科研人员凭成果转化贡献实现职称晋升 [2] - 秦创原“服务换股权”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AI质检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7] 光子与光伏产业链发展 - 陕西光子产业已培育300多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形成“材料—芯片—器件—系统”完整产业链 [3] - 以隆基绿能为龙头形成覆盖硅料至应用的全产业链,其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将成为全球转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 [5] - 隆基绿能10余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纪录,配套企业如拉普拉斯等20余家相继入驻西咸新区 [6] 创新生态与产业产出 - 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2.20%,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四 [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4万家,34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达2.25万亿元 [8] - 重卡变速器、单晶硅片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三,占全国产量十分之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