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餐饮
搜索文档
调查|外卖“店铺实拍”竟是假图!AI门面、虚构堂食,记者揭穿商家套路
新浪财经· 2025-10-24 12:27
市场监管新规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新规要求平台对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并公示取餐地址 [1] - 新规强制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要求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并留存相关信息 [12] 行业现存问题 - 存在大量无堂食外卖商家聚集经营 例如东直门附近大厦内十几家外卖店共享狭窄通道 仅设取餐窗口 [1] - 外卖平台商家信息展示存在"货不对板"现象 多家店铺使用虚假"店铺实拍"图片 如锅贴店、炸鸡店、现熬粥连锁店和米线店的实际店面与平台图片严重不符 [2][3][7] - 部分商家在宣传上误导消费者 如东二环附近蛋糕店使用展示大面积外摆区的"品牌故事"图片 但实际门店仅有操作间无展示区 [9] - 平台查看商家证件流程繁琐且存在技术障碍 需完成图案验证等步骤 并可能被系统错误提示"访问过于频繁"或"无法查看" [12] - "互联网+明厨亮灶"功能执行不畅 部分店铺后厨直播点击后显示"摄像头正在线下维护/升级/检修中"无法播放 [12] 消费者认知与地方实践 - 部分消费者对无堂食外卖存在抵触心理 担忧商家为节省成本而影响食品原料和人工质量 [2] - 重庆发布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明确无堂食外卖等关键术语定义 [14] - 杭州发布《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 提出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审核商户资质、设置共享粗加工间和厨房等创新管理要求 [14]
新华视点丨多地规范无堂食外卖:如何把好“入口关”?
新华网· 2025-10-10 17:09
在部分地区,无堂食外卖聚集在商场、农贸市场的地下楼层,由于不通风、设施简陋、天气闷热,一些男性经营者上身赤膊、汗流浃背地制 作外卖。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多地规范无堂食外卖:如何把好"入口关"?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凯、冯维健、张璇 油污遍地,食材和垃圾桶摆放在一起……你是否会担心,吃得津津有味的外卖,有可能出自一些卫生环境堪忧的无堂食小店? 近期,一些地方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无堂食外卖规范经营。各地规范成效几何?如何拧紧食品安全监管"安全阀"、把 好"入口关"? "看不见的厨房"存隐患 近两个月来,记者在部分省市调查发现,无堂食外卖从业者投资5万元左右就能做套饭、麻辣烫等快餐品种,门槛低、点多面广,加上竞争激 烈,食品加工过程"不对外",一些外卖商家仍存食品安全隐患。 ——部分经营场所环境脏乱。重庆华宇·北城中央汇小区临街商铺大部分是无堂食外卖商家,记者走访看到,部分商铺垃圾桶随意摆放,空气 中弥漫着一股异味。一些无堂食外卖门店内,食材、厨具、储物箱等杂乱放置,灶台烟机上满是油渍。 在石家庄市某农贸市场,记者穿过市场楼梯转角处的一条昏暗通道,发现一家专做外卖的粥铺,入口处气味刺 ...
外卖商家宣传“无预制菜”,最大难点是让消费者相信
南方都市报· 2025-09-20 15:46
有关预制菜的争论仍在继续。不少外卖平台上,一些店铺开始打出"无预制菜"甚至"绝无预制菜"的 标签来招揽顾客。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网上关于"无预制菜的店全是预制菜"一类的吐槽、投诉屡 见不鲜,有消费者发现,厨房里没有了灶台和烟火,取而代之的是微波炉,美食烹饪的"锅气"似乎成了 一种奢侈。 在预制菜受到不少争议的背景下,商家打出"无预制菜"的宣传,无疑能引起一些关注。实事求是地 说,这种宣传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如今之所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媒体的"议题设 置"。早在预制菜发展之初,不少消费者就对其充满疑惑,随之出现了预制菜和非预制菜之争,那时就 有商家反其道而行之,迎合消费者对传统美食加工方式的偏好,打出"拒绝预制菜"的宣传。这种操作在 传统美食街尤为普遍。 媒体报道的这类"无预制菜"店铺,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报道提供的反馈看,似乎并没有预期 的那么好,反倒是引发不少质疑,所谓"非预制菜"未必名副其实:一是有消费者反映在此类店铺买到了 变质过期食品,消费体验并不好;二是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有消费者表示,此类连锁店铺,通常首页 为一段食客满堂的视频,而实际进入店铺页面环境后却连门店照片都没有。 ...
外卖宣传“无预制菜”,最大难点是让消费者相信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8:18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操作?其实,这类做法并不局限于打"无预制菜"招牌的商家,此前南都报道就提到,使 用"AI假图"的商家在多个外卖平台均有出现,大量消费者反馈与实物差距过大。至于为何强调"无预制 菜"的商家会照搬这种操作,原因可能是这种商家只做外卖而无堂食,这也意味着其处于无消费者现场监 督的状态。一般而言,消费者更信赖实体店家,故商家在宣传的时候制造一种有堂食的假象,多少算是提 供了某种"证明"。 有关预制菜的争论仍在继续。不少外卖平台上,一些店铺开始打出"无预制菜"甚至"绝无预制菜"的标签来 招揽顾客。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网上关于"无预制菜的店全是预制菜"一类的吐槽、投诉屡见不鲜, 有消费者发现,厨房里没有了灶台和烟火,取而代之的是微波炉,美食烹饪的"锅气"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在预制菜被置于舆论风口浪尖,受到不少争议的背景下,商家打出"无预制菜"的宣传,无疑能引起一些关 注,甚至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宣传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如今之所以出现在我们 的视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媒体的"议题设置"。真要追溯的话,早在预制菜发展之初,不少消费者就对 其充满疑惑,随之出现了预制菜和非预制菜之争,那时 ...
都匀回应鸡腿饭外卖“有活蛆”投诉:防蝇等设施不完善已立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16:07
事件概述 - 消费者反映在鸡腿饭外卖中发现活蛆 [1] - 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核查后未发现所售外卖鸡腿饭存在活蛆 [1] - 但涉事商家因食品存储及卫生设施问题被立案调查并自行停业整顿 [1] 公司状况 - 涉事公司为“泥好茄·爆汁土豆泥茄子拌饭(培育店)” [1] - 公司证照齐全 [1] - 公司冰柜内食品未分类存放 [1] - 公司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完善 [1] 监管行动 - 都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公司立案调查 [1] - 监管局督促公司及时整改 [1] - 监管局表示将持续强化网络外卖食品监管并督促平台落实责任 [1]
都市评:外卖厨房莫成安全盲区 政府与平台要有针对性监管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03:23
行业新业态概述 - 集约式外卖厨房(又称共享厨房或联合厨房)是随着外卖业务兴盛而兴起的新业态,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建造众多独立厨房,分别出租给商户专营外卖业务,不设堂食 [1] - 该业态显著降低了餐饮创业门槛,商户仅需租赁约10平方米的空间,由两三人即可完成备菜、出餐、打包全流程工作 [1] 行业运营乱象 - 暗访发现行业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与消防安全隐患,具体乱象包括食材随地摆放、厨师赤膊炒菜、油烟室内排放、消防通道堵塞等 [1] - 业态利用了消费者无法现场监督的漏洞,构建了不透明的食品生产体系,甚至外卖骑手都直言不会在此类厨房点餐 [1] 行业监管挑战 - 面对多家商户共用场所、流动性大、变化频繁的新业态,传统的监管方式面临挑战,需要更精准的动态监管机制 [1] - 外卖平台在监管入驻商户方面较为松懈,部分平台以“最快一小时审核”吸引商户入驻,但消费者在平台上无法看到部分商户的真实情况 [2]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政府出台针对性管理办法,探索“明厨亮灶+星级评定”联动机制,并考虑将“明厨亮灶”纳入食品经营许可的前置条件 [2] - 外卖平台需切实履行对入驻商户的审核监督责任,不能只专注于价格战和补贴 [2] - 建立政府、平台、商户、消费者四方共治机制,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
实探:外卖员曝光小作坊 外卖档口隔间内徒手做蛋包饭
新京报· 2025-08-13 23:15
食品安全违规行为 - 上海浦东新区长青路2114号2层外卖店后厨存在严重卫生问题 包括酸臭味和焦煳油味从门窗缝隙飘出[1] 店员未佩戴口罩和手套徒手抓取食物[5] 生熟食材混合存放且砧板未区分生食区与熟食区[5] 发霉拖把紧挨食材包装箱[5] - 操作违反《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的规定 执法人员要求立即断水断电并立案调查 全部食材被封存且经营资质接受核查[6] 外卖行业运营模式 - 涉事店铺采用低成本共享厨房模式 月利润达1.2万-1.5万元 档口与操作人员实行五五分成 无需支付租金仅分摊食材和水电费[7] - 同一场地运营九家不同名称外卖店铺 通过更换品牌名称方式重新上线以维持销量 日式厚切猪排饭售价27.8元 使用优惠券后仅12.8元 单一平台月销量超400份[7] 行业监管漏洞 - 外卖平台存在审核漏洞 允许批量开设幽灵店铺 此前江苏浙江等地已开展专项整治 要求平台下线违规商家并加强审核[9] - 专家建议建立吹哨人奖励制度 鼓励骑手和消费者参与监督 沈阳宿迁等地试行骑手随手拍举报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举报线索即来自骑手[9]
无堂食外卖脏乱差?浙江有新解法
新华网· 2025-08-12 13:39
行业监管创新 - 浙江省首创《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推行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平台助力+商户自治的组团式管理模式 [1] - 全省排摸出161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 涉及3040家商户 已完成14个聚集区规范化治理 [6] - 通过统一档口办证、统一管理人员、统一信息公示等"六统一"标准实现标准化运营 [6] 运营模式升级 - 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为无堂食外卖聚集区 重新规划功能布局 配备共享仓库和粗加工间降低商户运营成本 [2] - 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 从单纯收租转向提供巡查、消杀、培训等综合管理服务 [4] - 建立线上线下双重监管体系 线下完善食品追溯 线上开通"外卖在线"实时后厨监控功能 [4] 商户效益提升 - 共享仓库使商户档口面积利用率提升 租金成本降低 订单平均响应时间较其他区域快3分钟 [3] - 规范化管理显著延长商户生存周期 11个档口中超70%品牌保持稳定 突破行业普遍3个月更替周期 [4][5] - 吸引连锁餐饮品牌设立轻量化外卖门店 利用成熟管理模式带动整体商户品质提升 [5] 平台协同机制 - 外卖平台通过政策支持、红包补贴和流量倾斜等措施 引导分散商户向合规聚集区迁移 [6] - 成立网络餐饮自治联盟 建立商户自查互查机制 形成食安引领、服务融合的发展格局 [6]
有外卖商家16万营业额一算账却亏1万
新浪财经· 2025-08-10 18:2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可供总结。文档仅包含版权声明和免责条款,与投资分析无关。建议提供包含具体行业数据、财务表现或市场动态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1]
超六成消费者认为15元以上咖啡太贵 调研提醒商户留意顾客流失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20:45
外卖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订单增长导致堂食客流显著下降,餐饮行业价格锚点被拉低 [1] - 75%消费者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 [3] - 86%消费者在发现外卖比堂食便宜时更倾向于选择外卖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7月以来80%被调查者就餐方式发生明显改变,44%外卖频次增加、堂食频次降低 [3] - 86%消费者表示未来外卖价格回升后会降低外卖消费频次 [5] - 仅有15%消费者在外卖价格回升后仍会购买原商品 [5] 低价消费心智强化 - 半数消费者认为补贴后的外卖价格接近正常价格,商家仍有利润 [3] - 超六成消费者认为外卖价格应长期维持当前水平 [3] - "低价即常态"消费心理被大额补贴进一步强化 [5] 外卖消费体验下降 - 超七成消费者近期外卖体验下降,主要问题为配送时长变长、食品安全问题、菜品份量减少等 [5] 行业专家观点 - 补贴大战导致价格扭曲,冲击市场秩序,无法实现多方共赢 [5] - 外卖平台内卷式竞争造成价格严重扭曲、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6] - 补贴大战可能导致餐饮行业进入"量价俱损"周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