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麦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弘扬科学家精神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丨风吹麦浪
河南日报· 2025-11-17 07:40
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的科研成就 -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途径与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4] - 培育出"郑麦9023"等小麦品种20余个,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4] - 几乎每隔10年就育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43年来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20余个 [10] 代表性小麦品种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 2001年选育出的"郑麦9023"兼具优质强筋、早熟、抗赤霉病等特性,连续6年种植面积居我国小麦品种首位,累计种植近3亿亩 [10] - "郑麦9023"在2002年实现我国食用小麦出口创汇零的突破,2003年该品种生产的优质强筋小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 [11] - 种植优质小麦每亩净利润可比普通小麦高一二百元,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11] - 第二个代表性品种"郑麦7698"带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 [13] - 2019年推出的"郑麦1860"在豫皖苏陕四省25次机收实打测产亩产超800公斤,可实现减肥20%条件下不减产,收获面积于2024年登上全国小麦品种第一位 [14] 小麦育种行业的战略方向与创新重点 - 行业未来应加强创新力量的组织协调,改变当前省内小麦科研各自为政的局面 [7] - 育种方向不应仅集中于面包、饼干的烘焙品质改良,更要符合中国蒸煮食品的特性要求,让面条馒头的品质向95分迈进 [7][15] - 行业需关注节肥品种研发,肥料投入居小麦生产成本首位,新品种要在节约氮肥和磷肥方面取得突破 [15] - 未来育种向高叶黄素和高黄酮含量方向发展,高叶黄素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高黄酮具有保健功能 [15] - 良种培育需预测未来10年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新品种应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14] 农业科研团队的建设理念 - 团队建设首要的是集聚人才,尊重、爱护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6] - 必须将科学置于崇高地位,营造科研人员追求科学真理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17] - 认可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其奉献同样是对社会的贡献 [17] - 鼓励科研人员自立自强,勇于奋斗,不怕失败,以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为追求进行科研创造 [17]
一粒“新麦”的超强攀登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食品消费优质化,市场对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延展性和弹性好的强筋小麦需求急剧增加 [3] - 国内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过去主要依赖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口强筋小麦,因其稳定性好、品质指标过硬,是生产高端产品的主要原料 [3] - 核心种源受制于人潜藏供应链风险,推动行业必须培育自主的过硬强筋小麦品种以保障粮食安全 [4] 公司研发历程与突破 - 研发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选育出兼具超强筋品质与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品种新麦26,让“超强筋”概念进入视野 [1] - 早期阶段性成果包括2003年和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新麦9和优质强筋小麦新麦18,其中新麦18在2005-2008年连续4年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 [4][5] - 2010年新麦26通过国家审定,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等多项主要品质指标超越进口优质强筋小麦“加麦2号”和“美麦DNS”,面团稳定时间最长达50多分钟,远超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10分钟 [10] - 新麦26成为国内首批发布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并在2020-2022年位列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 [10] 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 - 新麦26可完全替代进口小麦,成为粮食加工企业制作高端面包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 [10] - 新麦45于2021年通过国审,具备超强筋、综合抗病性好、矮秆抗倒、高产稳产特性 [12] - 新麦58于2023年以1618.88万元转让费刷新我国小麦品种经营权交易纪录 [13] - 新麦2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余亩,创造经济效益126亿元 [13] 技术优势与创新方法 - “超强筋”是以强筋为基础,多项关键品质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水平,能满足特种食品、专用粉精深加工的更苛刻要求 [9] - 研发团队采用逆向育种思维,深入田间与农民交流,走访面粉和食品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 [10] - 团队构建“新麦超级群”协同创新体系,集成多种优异基因资源、聚合多个先进技术平台、汇聚多方科研力量,并利用加代等方式缩短育种年限 [12] 产业链应用与影响 - 新麦26成为行业“明星亲本”,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以其为骨干亲本选育新品种,推动我国超强筋小麦育种水平整体提升,解决长期困扰育种的“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难题 [13] - 在黄淮海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民反馈新品种管理省心、产量有保障,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1-0.3元/斤,亩产稳保600-650公斤,实现丰产丰收 [14][15] - 大型面粉企业利用“新麦”超强筋小麦加工成强筋小麦芯粉、烩面粉、拉面粉、面包粉等明星产品,应用于高级面包、优质拉面、饺子皮等丰富餐饮场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