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兴农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中卫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经济日报· 2025-08-17 09:24
不只硒砂瓜,中宁县的枸杞畅销海内外,海原县的肉牛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卫市围绕"大 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增值,农 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中卫市深入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精品农产品展销 店,增强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原标题:宁夏中卫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近段时间,宁夏中卫市硒砂瓜迎来了丰收季。硒砂瓜产销对接活动接连举行,助力打造优质农产品 销售体系。 "2014年瓜农户均收入突破万元,2024年户均收入突破10万元。"中卫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家骥说, 10年10倍,得益于不断探索,从"靠天种地"走向"科技兴瓜",从"提篮小卖"走向品牌强农,从"跟着感 觉走"走向精准把握市场趋势。 据介绍,中卫市建成全国首个硒砂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已培育出100多家生产经营主体。2024 年,中卫市种植硒砂瓜42.7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实现总产值18.37亿元,"中卫硒砂瓜"品牌价值达 35.98亿元。 借助自身数字信息产业优势,中卫市构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合体,规模 化建设、集约化生产、产业 ...
建体系 优品质 拓市场 宁夏中卫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5
中卫市硒砂瓜产业发展 - 硒砂瓜产业实现10年10倍增长 2014年瓜农户均收入突破万元 2024年户均收入突破10万元 [1] - 中卫市建成全国首个硒砂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培育100多家生产经营主体 [1] - 2024年种植面积达42.7万亩 总产量110万吨 总产值18.37亿元 品牌价值35.98亿元 [1] 农业科技与品牌建设 - 产业模式从"靠天种地"转向"科技兴瓜" 从"提篮小卖"升级为品牌强农 [1] -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建设精品农产品展销店提升产品认知度 [1] - 构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 特色农业综合发展 - 中宁县枸杞畅销海内外 海原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形成多品类协同发展格局 [1] -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 通过延链条优品质打品牌拓市场提升效益 [2] - 采用"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思路 发挥资源优势带动全产业链增值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点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 - 通过产销对接活动打造优质农产品销售体系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1]
海大集团(002311):持续进化的农牧白马,海外扩张有望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
国信证券· 2025-08-06 22:2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大集团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32] 核心观点 - 海大集团以饲料主业为基石,构建了饲料、种苗、动保、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2025H1饲料总销量达1470万吨,同比增长25%,显著高于全国7.7%的增速,市占率从2024年的8.41%提升至9.27% [3][8] - 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海外业务拓展迅速,2024年海外饲料销量同比增长40%至240万吨,2025H1维持40%增速,目标2024-2030年CAGR达20%,海外市场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9] - 2025H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5%至58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2%至26.4亿元,饲料业务收入占比80.13%,毛利率9.79% [4][8]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薛华通过海灏投资间接持股21.76%,管理团队技术背景深厚,战略定位"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 [7] 业务表现 饲料业务 - 2025H1饲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4.0%至471.39亿元,水产料、禽料、猪料外销量分别增长16%、24%、43% [8] - 公司设定短期目标2025年外销增量300万吨,中期目标2030年总量达5150万吨,并加速海外拓展 [9] 农产品销售与动保业务 - 2025H1农产品销售营收同比增长15.6%至97.35亿元,毛利率提升3.37pct至20.26%,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优化,对虾养殖采用工厂化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 [10] - 动保业务推出功能料、保健料等创新产品,与饲料技术协同,微生态制剂业务毛利率维持在55%左右 [10][2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1/58.68/66.65亿元,EPS分别为3.10/3.53/4.01元 [3][30] - 饲料业务预计2025-2027年营收1111/1265/1415亿元,毛利率9.50%/9.64%/9.89%;农产品销售业务营收197/204/215亿元,毛利率17.0%/17.0%/16.3% [25][28] - 整体营收预计2025-2027年1354.5/1515.9/1677.2亿元,同比增速18.2%/11.9%/10.6% [28] 管理优势 - 公司2017-2024年平均ROE达19%,资产周转率优于同行,通过"采购+研发+销售+生产"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16][23][24] - 采购团队采用集中采购与期货保值策略,研发团队根据原料价格动态调整配方,三级服务营销体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23][24]
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办“红缨子”专场 茅台反哺凸显责任初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6:49
高粱种植与农业升级 - 公司持续推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20余年,已建成100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高标准种植基地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通过有机肥、绿肥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3] - 最新"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5] - 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显著提升酿酒原料品质 [5] 农户收益与乡村振兴 - 红缨子高粱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 [3] - 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种子、有机肥等物资扶持,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超100亿元 [7] - 创新"高粱+保险+期货"模式,推出"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 [3] - 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527户全部种植高粱,近年400多年轻人返乡务农 [4]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 - 红缨子农业科技公司承接20项研发项目,育成11个高粱新品种 [6] - "红缨子MAP"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管理精准化、过程可视化 [6] - 植保无人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种植户可实时接收灾害预警 [6] 产业链延伸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处理酒糟30余万吨,生产有机肥12万吨、发酵饲料2万吨 [3] - 生物质沼气产量达10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近10亿元 [3] - 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带动1100余人就业 [3]
汲取榜样力量 建设农业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41
农业科技与粮食生产 - 徐淙祥通过良种和良技将"望天田"改造为"高产田",印证现代农业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人才 [1] -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农机合作社注重农业科技应用,使农业生产更"聪明",促进农民增收 [1] - 阜阳市颍州区种粮大户将以规模经营为引擎、科技赋能为抓手,多种粮、种好粮 [1] - 合肥市庐阳区果蔬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将学习徐淙祥,钻研种植技术,走科技兴农富农路 [1] 农技推广与基层实践 - 固镇县农技推广中心深入田间"把脉问诊",强调专业知识与农民实践相结合,助推农业增效 [2] - 安徽省农科院小麦栽培团队10余年来助力小麦高产丰产,将继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2] - 霍山县基层干部表示将延伸产业链,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种粮效益 [2] 农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安徽农业大学组织学生学习徐淙祥事迹,引导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3] - 教育工作者将徐淙祥事迹作为思政教材,培养建设农业强国的青年人才 [3]
新华时评|为端牢中国饭碗奋发作为
新华社· 2025-07-23 17:51
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 - 安徽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50余年扎根黄淮平原,通过科技兴农将小麦亩产从不足200公斤提升至突破800公斤,带动小农户实现"望天田"变"高产田" [1] - 徐淙祥领衔研究的优质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 [2] - 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补齐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短板,同时依赖乡村"土专家"精准应用农业技术 [2]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 徐淙祥通过规模经营优势、栽培经验顺口溜化、农忙观摩活动及"庄稼医院"式劳模工作室,实现"带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的传帮带模式 [2]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与农户协同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共同富裕 [2] 农业人才发展 - 年轻农业从业者需学习"爱粮"情怀与精神,投身"三农"事业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 - 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综合型人才长期扎根一线 [1][2]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吉林独有的冰与火之歌
央广网· 2025-07-20 20:59
小冰麦种植规模与分布 - 吉林省镇赉县小冰麦种植面积达10000亩,其中南岗子村为核心产区[3] - 洮南市小冰麦播种面积达2.6万亩,规模超过镇赉县[5] - 镇赉县自1999年引进33号小冰麦品种,经过20余年本土化培育形成稳定种植体系[3] 产量与经济效益 - 镇赉县10000亩小冰麦预计产量2700吨,加工后产值达1890万元[6] - 南岗子村3200亩核心区采用绿色技术集成应用,产量预计超全县平均水平10%[6] - 洮南市圣一农业种植燕麦草每公顷可产10吨干草,每吨售价1500-2200元[8] 种植技术与创新 - 机械化收割单日可完成传统数日工作量,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供给[10] - 南岗子村3200亩核心区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科学调度[10] - 采用"麦收后复种大豆/白菜"的轮作模式提升亩产效益[6] 品种特性与市场价值 - 小冰麦蛋白质含量比国标高15%,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口感劲道[8] - 镇赉县打造"南岗子"牌小冰麦面粉,凭借绿色品质站稳市场[12] - 洮南"粒粒金"牌通过广州农交会与粤港澳多家企业建立合作[12] 生态与产业协同效应 - 小冰麦种植可防止春季风蚀,接茬种植燕麦草冬季覆盖地面保护生态[6] -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改良盐碱地,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6] - 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5][12]
青年夜校课上新了(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无人机培训行业 - 贵州省贵阳市"筑农夜校"无人机培训班原计划招收50-60人,实际报名人数达800人,需求远超预期[1] - 高性能农业无人机售价约6万元,通过农机补贴政策最高可获3.44万元补贴(国家补贴1.44万元+市级补贴2万元),实际成本降低50%[2] - 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已尝试将无人机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效率提升且成本降低[2] - 2024年12月创办至今,"筑农夜校"已培训1000余名农民,2025年计划开展30多期培训覆盖2000人次以上[3] AI技能培训市场 - 海口市秀英区AI课程单场吸引40余名学员,部分学员站立旁听,显示强烈学习需求[5] - 课程设计以实操为主,涵盖AI写作、PPT制作、视频生成等实用技能,单次课程时长近2小时[5] - 秀英区"自贸港青年夜校"自2025年2月起已举办5期AI系列课程,采用"课随人走"的灵活授课模式[6] - 课程覆盖社会公众及小微企业员工,部分学员已将AI应用于网格管理、社区服务等实际工作场景[6] 电商直播产业 - 新疆尉犁县电商直播课程自2024年4月开办,已举办6期,单期学员超50人[7] - 课程内容涵盖直播基础、平台运营规则、农产品营销策略等,包含实操演练环节[8] - 尉犁县电商协会2015年成立,带动当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现已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引擎[8] - 学员案例显示,通过短视频引流可使农产品销售额持续攀升,部分外地创业者专程跨地区参加培训[8]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千亩粮田与花卉小镇绘就青春实践新范式
新华网· 2025-07-11 09:57
乡村振兴实践模式 - 采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由种粮大户与花卉小镇负责人担任"实践导师",高校教师担任"理论向导",带领学生深入田间与产业园区进行实践教学[1] - 实践内容包括观摩千亩粮田机械化作业和花卉苗木基地产业融合模式,解码"科技报国"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1][2][4] 现代农业机械化应用 - 种粮大户承包一千余亩良田,拥有20余台大型农机设备,机械化使劳动效率成倍数提升,双抢季节仅需20余人即可完成全程农事[2] - 无人机施肥可节省一半以上成本,大型收割机与无人机阵列组成"科技战队",2024年汛期帮助周边农户抢收早稻减少损失超百万斤[2][5] 花卉产业融合发展 - 采用"全容器化栽培"技术使花卉存活率达100%,通过"花旅经济"实现三产联动,包括研发栽培、观光旅游和文创产业[4] - 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技术骨干全部本地化,从外聘江浙栽培师转变为培养本地村民[4][8] 科技兴农成效 - 北斗导航插秧机实现厘米级定位,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数据回传,田间机械化设备成为"钢铁新农人"[6] - 无人机作业不仅是农机应用,更是"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体现,机械效率诠释"科技兴农"战略[6][9] 产业经济效益 - 种粮大户通过政府补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便利,机械化管护使单人可管理千亩粮田[2][5] - 花卉产业通过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美丽经济"带动就业与收入增长[8][9]
向“新”发力,滨州青年擎起民营经济发展大旗
齐鲁晚报网· 2025-07-07 22:36
科技攻坚 - 山东开泰集团智能抛喷丸清理成套设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1.02%、国际市场占有率23.07%,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4] - 公司本土培育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2人、技师150人,其中"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达百人 [6] - 李福庆工匠创新工作室近两年斩获9项创新成果、6项发明专利,研发的智能喷砂机器人创效超1300万元 [6] - 山东昊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遥测水位计,突破3D-MEMS硅电容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 [8] 绿色革命 - 山东友泰科技青年突击队通过工艺革新实现每小时节水4立方,全年节水高达32000立方 [11] - 公司三泥资源化清洁生产项目将危险废物"三泥"引入生产装置替代部分蒸汽,降低处置成本 [11] - 滨州中裕食品"小麦麸皮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将麸皮价值提升十倍至每吨2万元 [13] - 公司打造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119.88亿元 [13] 农业产业化 - 滨州中裕食品育种研发中心主任李恒钊选育出裕田麦126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推动滨州优质麦种植面积从零跃升至近百万亩 [15] - 公司首创"三产融合、绿色循环"模式,包含高端育种、生态养殖等十大板块的小麦全产业链 [13] 青年人才发展 - 团滨州市委扩容"招商青年大使"规模,举办青年企业家专场活动30余场 [16] - 围绕重点项目成立100支青年突击队,新建青年友好新阵地并组织活动100余场 [16] - 开展寒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征集岗位33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