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减隔震
icon
搜索文档
震安科技两年亏1.82亿募投项目未达预期 深圳东创拟6.16亿入主赋能业务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6-19 07:47
控制权变更 - 震安科技控股股东华创三鑫的100%股权拟以6.16亿元转让给深圳东创,交易完成后实控人由李涛变更为宁花香和周建旗 [1][2] - 李涛放弃12%股份表决权(3315.49万股),交易后其持股比例降至5.28%,深圳东创通过华创三鑫持有18.12%表决权股份(5007.29万股) [2] - 深圳东创曾于2019年计划以6亿元估值被科创新源收购,后交易终止,此次转为收购方引发市场对其资本运作预期 [1][3] 新实控人背景 - 宁花香与周建旗为夫妻关系,周建旗为华为前员工,2009年创立深圳东创并任总经理,公司曾用名东创精密 [3] - 深圳东创主营精密模具及注塑结构件,为华为核心供应商,并与中兴、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长期合作 [3]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3-2024年连续亏损,净利润累计亏损1.82亿元(2023年亏4113万元,2024年亏1.41亿元),扣非净利润累计亏1.88亿元 [6] - 2024年营收4.17亿元(同比下滑),毛利率31.65%(同比降2.91个百分点),隔震产品毛利率27.74%(同比降5.81个百分点) [6] - IPO募投项目2024年效益为负(减隔震生产线亏708万元,智能化基地亏2099万元),可转债募投项目亏579万元 [7] 募资与项目进展 - 2019年IPO募资3.84亿元,2021年可转债募资2.85亿元,2022年定增募资2.5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定增项目投资进度45%,累计投入1.1亿元 [7] 行业地位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为A股唯一专注建筑减隔震产品的企业,国内行业龙头 [4][5] - 2024年调整销售策略以保障现金流,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收入下滑,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减值 [6] - 深圳东创入主旨在通过行业资源整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盈利及竞争力 [7]
2025年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研判:隔震减震技术应用需求领域愈加广泛,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2 12:44
行业概况 - 减隔震技术通过隔震器和阻尼器等设备降低地震作用,狭义上主要指建筑领域,采用该技术可降低地震能量传导20%-80%[1][2] - 建筑减震技术可降低地震作用20%-30%,隔震技术可降低50%-80%,隔震技术安全储备更大且震后维修成本更低[2][4] - 2024年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达64.23亿元,较2017年的6亿元增长近10倍,预计2026年将达150亿元[1][11] 技术对比 - 建筑减震技术应用范围广但设计复杂,隔震技术操作简单但适用性受建筑高宽比限制[4] - 隔震技术经济性更优,可减少上部建材用量并提升楼盘均价,减震技术可能增加工程造价[4] - 隔震产品使用年限普遍超过60年,减震产品多为50年,部分阻尼器仅30年[4] 政策环境 - 2021年《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政策从"鼓励"转为"强制执行",覆盖区县从287个扩至648个[6][18] - 高烈度地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强制采用减隔震技术,装配式建筑鼓励应用该技术[8][10] - 多地出台配套细则,如北京《减隔震技术规程》、新疆《应用管理办法》等,行业立法体系完善[9][10] 产业链格局 - 上游为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中游为震安科技等制造商,下游覆盖学校、医院、商住地产等场景[4][12] - 行业存在技术、服务和品牌三重壁垒,生产工艺复杂且需符合多项国家标准[12] - 主要企业聚焦工艺优化,如震安科技掌握橡胶配方与硫化工艺,天铁科技实现产品系列化覆盖[14][16] 重点企业 - 震安科技2024年营收4.17亿元(同比-39.9%),产能行业领先,产品涵盖全系列隔震支座及阻尼器[14] - 天铁科技2024年营收21.36亿元(同比+41.96%),双主业布局,轨道减振产品类型齐全[16] 发展趋势 - 政策覆盖区县持续扩大,山西、甘肃等地已对学校医院强制使用隔震技术[18] - 技术向高可靠性升级,智能监测系统实现风险预警,主动减震技术逐步应用[19] - 行业加速标准化建设,将建立检测试验中心并推行企业资质分级管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