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融资
搜索文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快出清,数量压降已超七成
第一财经· 2025-10-27 12:13
2025.10. 27 本文字数:184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随着一揽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快速落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大幅压减。 10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作 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在谈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方面称,经过中央和地方各方 面努力,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 71%、62%,风险明显缓释。 这意味着仅用两年半时间,中国压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超过七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 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 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等。 不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事实上承担着政府融资职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城市建设的先锋 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过度举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带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 膨胀,给地方经济财政运行带来较大风险。 长期关注政府投融资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快出清,数量压降已超七成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7 11:44
政策成效与债务化解进展 - 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及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显著下降,2025年9月末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和62% [1] - 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 [3] - 2024年至2028年计划发行10万亿元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截至目前实际发债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置换进度过半 [3] - 结合隐性债务置换政策,融资平台数量已减少7000多家 [4]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持续缩减,2024年底为10.5万亿元 [4] 融资平台的历史角色与转型出清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的经济实体 [2] - 在新预算法施行前,融资平台承担了为地方公益性项目建设筹资的职能 [3] - 随着地方政府被允许发行债券筹资,绝大多数融资平台需要退出历史舞台 [3] - 政策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至2028年底)完成融资平台出清任务,纯公益性“空壳”平台应撤销,有产业类主营业务的平台应转型为一般性国有企业 [4] - 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并推动其市场化转型,是化解债务风险的核心举措 [5] 中央化债政策与制度建设 -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财政部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化债 [3] - 2024年11月中央出台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核心是发行10万亿元政府债券置换等量隐性债务 [3] - 政策强调在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同时,严禁新增隐性债务,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4] - 在封堵地方债“后门”的同时,加大依法举债“前门”,如优化债务结构、中央财政加大举债力度(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如2024年安排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