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衡器计量
icon
搜索文档
“制造立市 文旅兴城”双轮驱动 湖南衡阳构建特色产业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7
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 [1] - 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数字百强城市、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1] 制造业发展 -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铜铅锌材料产业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 衡钢集团产值从2020年88亿元增至2024年146亿元,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产业规模从2020年52亿元跃升至2024年141亿元 [3] - 五矿铜业2024年产值突破108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40亿元,正培养一批重点企业向百亿级目标迈进 [3] 产业格局构建 - 构建"稳五进三布二"产业格局:稳定发展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钢管及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五大优势产业 [5] - 进军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其中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今年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5]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商业载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已集聚4862家企业 [5] 文旅产业发展 - 通过高质量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动"办会兴城",注重文旅+科技融合及闲置资产盘活 [4] - "周末不忙、来趟衡阳"城市口号唱响省内外,酃湖公园、南岳里、东洲岛等文旅项目持续火热 [4] - 采用"演艺+文旅"创新模式,承办薛之谦、邓紫棋等大型演唱会期间组织300多台公交车保障出行 [4]
从“制造立市”到“文旅兴城”,衡阳市交出“十四五”精彩答卷
长沙晚报· 2025-10-20 18:46
经济发展总体表现 - 衡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年均增速6%,位居全省第二 [3]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61,稳居全省第一 [3]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发展 -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盐卤化工、铜铅锌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8个省级产业集群 [3] - 衡阳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数字百强城市及"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3] - 衡钢、特变电工、五矿铜业等企业产值大幅增长,正"一企一策"扶持中核二七二等企业冲击百亿 [4]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 实施"稳五进三布二"的产业发展蓝图 [5][6] - "稳五"即稳定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等五大优势产业,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实力强劲,盐卤化工有多个百亿项目,钢管及有色金属领域集聚多家百亿企业,电子信息依托富士康、比亚迪发展,核技术应用发挥"一集团一校一园"优势 [6] - "进三"是进军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智能衡器计量今年产业规模将破2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有4个化工园区支撑,数字经济凭借"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集聚4862家企业 [6] - "布二"即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载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润泽科技已在衡阳建设14万平方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美湖股份的人形机器人核心组件已供应给腾讯、蚂蚁机器人,并推动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公司落子布局 [6] 文旅产业与城市品牌 - "演艺+文旅"模式效果好,承办薛之谦、邓紫棋演唱会,300余台公交车接送外地观众 [3] - 202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通过文旅+科技融合、盘活闲置资产等让酃湖公园等文旅项目焕发生机 [3] 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 - "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45个国省平台 [5] - 出台"园区18条""衡十条""餐饮十条"等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5]
湖南衡阳大力发展智能衡器计量制造业态——提升“衡阳精度”全链条服务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6
产业发展现状 - 湖南将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衡阳市通过培育计量产品 检测设备 传感装置等制造业态 构建完整计量服务生态圈 [1] - 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自5月20日启用以来 已签约企业26家 构建"计量校准—产品检测—体系认证"全链条服务能力 [1] - 园区企业衡阳群英飞航空科技通过对接国家级检测资源加速技术迭代 衡阳国能机电预计高压互感器年出口增长30%至50% 湖南交创科技突破能源化工传感器技术瓶颈 广州思林杰科技研发"中国精度"产品 [1]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 拥有37个工业大类 形成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 衡山科学城精密仪器片区等特色园区及镭目科技等现代计量企业 [2] - 2024年2月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项目启动 湖南省政府提供资金申报 贷款贴息 人才培育等全要素支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型式批准流程 简化标准物质审批 [2] - 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子基金获批 首期10亿元公开募集 园区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防科技大学等共建实验室 推动20余项成果转化 南华大学开设首批30人智能计量订单班 [2] 发展目标 - 园区首开区2024年目标落地企业30家至50家 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 预计智能计量产业产值达130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