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循环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红河亿昌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个人独资)成立 注册资本688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6 22:26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红河亿昌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个人独资)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成永,注册资 本688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清 运);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 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再生资源销售;再生资源加工;生 产性废旧金属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报废农业机械回收;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非金属废 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固体废物治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装卸搬运;包装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 务派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 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中国资环畅通回收链条——下足资源循环利用“绣花功夫”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7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在天津成立,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 [1] - 公司依托资环绿投、资环电池、资环机动车、资环塑料等子公司,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绿色能源服务、民生网络覆盖等领域发力 [1] - 公司正加快循环利用产业布局,既覆盖废钢铁、废电子电器等传统领域,也瞄准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新能源器件等新领域 [8]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 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 [2] - 园区内投运动力电池生产线、绿色分拣中心、资源循环大数据中心等,构建从绿色分拣到梯级利用、再生循环的完整链条 [2] - 园区内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年产能预计10GWh,可覆盖近3万辆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的电池需求 [2] - 园区内建设业内领先的绿色综合分拣中心,设有涉密涉敏载体销毁、涉密涉敏办公设备拆解两条智能化生产线 [3] 电池循环利用与技术创新 - 退役动力电池经检测后可投入其他场景再利用,电池拆解后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 [3] - 公司创新电动自行车换电商业模式,构建“电池合规+运营可控+低碳环保+定向回收”的闭环路径 [4] - 换电项目以电池数据中心赋能运营,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4] - 预计未来10年内,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将形成10GWh的电池换电循环利用产业,并拓展至电动重卡、电动船等场景 [5] 电子产品回收与数据安全 - 公司搭建手机安全回收绿色供应链平台,服务覆盖32个重点城市,融合线上小程序与线下回收一体机 [6] - “十四五”时期,中国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到60亿部,公司启动手机安全回收处置专项行动 [6] - 平台旨在打造全国性电子产品安全回收、隐私销毁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网络 [6] 再生钢铁资源平台 - 公司通过链金公司打造全国性再生钢铁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平台用户超8万个,交易量突破8000万吨,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 [7] - 公司布局34个中心基地和335个卫星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基地回收网络 [7] - 拆解一艘普通货船可回收70%至80%再生钢铁,每吨再生料可节约铁矿石约1.7吨,节约能源约350千克标准煤,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6][7] 国际合作与资源拓展 - 公司深化国际合作,融入“一带一路”,今年8月成功完成我国首批40吨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通关业务 [8] - 再生黑粉的进口将助力降低对原矿的过度依赖,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 [8]
视频丨退役风机、报废车去哪儿了?被回收再利用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3 14:21
风电设备循环利用 - 到2030年预计超过3万台风电机组退役,产生固体废物总量将突破300万吨[1] - 退役风电机组材料构成为86%钢铁、10%玻璃纤维、3.5%铜铝、0.5%稀土元素,风机叶片是再利用难点[3] - 企业创新开发以破碎叶片为基材的人造板技术,产品具有超强防水性能,甲醛释放量达国家E0级标准,现有年产能3万吨,计划提升至10万吨[3] - 采用专用机器人对风机叶片进行水力切割,实现效率翻番并解决扬尘问题,退役叶片还可制成人工鱼礁、滑板等创新产品[5] - 今年前三个季度风机拆除数量同比增加20%[6] 报废机动车再制造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报废车回收产业高速发展,单车资源回收利用率从65%大幅提升至95%[7][9] - 新疆某企业利用旧零件再制造发动机,去年此项出口额达2000万元,拆解产生的废钢送往钢铁厂作为冶金原料[9] - 该公司回收业务同比增加60%以上,精细化拆解占总拆解量80%以上,再制造已突破7000台[9] - 产业向便捷化、标准化发展,市场主体探索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电子化、上门预约及线上回收等一站式服务[11][12] 装备再制造技术 - 山东某装备企业将激光熔覆、智能修复等20多项专利应用于采矿机械再生,通过金属粉末与基体熔合提升设备性能[14] - 该再制造技术可实现旧件利用率80%以上,废旧金属实现100%循环利用,修复后设备性能达新品95%以上,成本仅为新品30%到45%[14] 二手交易市场 -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二手交易市场持续升温,形成绿色消费新趋势[15] - 北京新开一家3000平方米专营二手商品商场,汇集200多个品类超过30000件商品,每件商品配有质检报告与瑕疵细节照片[17] - 该商场"十一"假期客流环比增长270%,销售量环比增长165%[18] - 以旧换新政策细化,家电、汽车、电子产品三大领域补贴总额超200亿元,推动二手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0] 循环经济产业宏观成效 - 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领下,今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达5万亿元[21][25] - 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1.6%,主要资源产出率提升约12%,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23] - 全国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去年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23] - 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处理技术涌现成果150余项,参与企业达70余家[23] - 全国700多个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25] - 国家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491个绿色工业园区,在60个城市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25]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7: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9.37亿元,同比增长3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亿元,同比增长52.99% [7]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274.98亿元,同比增长10.55%,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22.66%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51亿元,同比增长9.70% [7] - 预付账款较期初增加13.95亿元,增长53.34%,主要因预付原材料采购增加 [3] - 长期借款较期初增加41.69亿元,增长35.62%,主要因项目贷款增加及提升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 [4] 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印尼镍资源项目镍金属出货量达79,916吨(含参股产能),同比增长151%,为全年实现12万吨镍产出奠定基础 [8] - 2025年第三季度印尼镍资源项目镍金属出货35,939吨,平均每月出货接近12,000吨 [8] - 印尼镍资源项目自产钴金属6,534吨,有效对冲刚果(金)长达6个月的钴禁运影响 [9]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钴回收量超过6,000吨,补充了禁运期间的钴供应 [9] - 公司“GEM-CO”品牌钴产品正式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审核,获评钴合约“优秀交付商”资格 [9]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材料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6,643吨,同比增长59% [10] - 镍钴前驱体出货量超过12万吨,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7万余吨 [10] - 2025年7月全球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实现量产发货,填补了该领域产业化的国际空白 [12] - 2025年9月印尼年产3万吨电积镍产线正式开通,成为印尼首个覆盖从镍资源到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全产业链基地 [11] 战略合作与产业联盟 - 2025年8月与印尼国家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签署《6.6万吨镍金属湿法冶炼绿色项目框架协议》,推动合作升级至国家战略层面 [14] - 2025年8月和10月分别与蔚蓝锂芯、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6-2028年每年向厦钨新能源供应各类电池原料与材料产品15万吨,三年合计45万吨 [15] - 2025年7月与濮耐股份签署补充协议,预计至2028年底采购红土镍矿冶炼用沉淀剂产品总量50万吨,以优化工艺并降低成本 [15] - 2025年8月联合岚图汽车、中创新航、华中科技大学等12家单位共建武汉市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13] - 2025年7月与全球顶尖科学家孙学良教授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攻关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 [14] 全球化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16] - H股上市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关键金属资源产能建设、海外研发创新、全球营销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16] - 为保持审计机构一致性,公司拟将2025年度审计机构更换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以配合H股发行上市 [31][40]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 2025年9月公司与中南大学、万隆理工学院等签署共建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协议,提升出海竞争力 [17] - 公司与印尼政府、中南大学联合开办的工程硕博国际班已累计招生266名,入选中印尼合作十大成就之一 [18]
格林美:第三季度净利润3.1亿元 同比增长52.99%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7:29
人民财讯10月30日电,格林美(002340)10月30日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9.37亿 元,同比增长31.89%;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增长52.99%。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4.98亿元,同比增长 10.55%;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22.66%。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动力锂 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持续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关键金属循环回收增量、印尼镍资源全面 达产、高端新能源材料市场持续突破,推动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 ...
大地海洋: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751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6:2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10.16亿元,同比减少2.2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751万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1247元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6亿元 [1] 行业市场环境 - A股市场突破4000点,十年沉寂后迎来爆发 [1] - 科技主线重塑市场格局 [1] - 市场开启“慢牛”新格局 [1]
打造国内领先低碳产业集聚区 成都环境集团低碳环保科技园在成都金堂县开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01:40
项目概述 - 成都环境集团低碳环保科技园于10月28日正式开园 总投资额为3.5亿元[1] - 园区是贯彻成都市委“立园满园”工作部署的核心载体 计划于2027年达到零碳园区标准[1] - 活动主题为“立园满园 绿动未来——共建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新高地” 汇聚近百名行业代表[1] 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园区重点围绕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技术服务等前沿领域[1] - 旨在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体系 为企业提供精准低碳管理服务[1] - 金堂经开区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企业打造等六大方向提供全链条低碳解决方案[2] 合作与招商成果 - 成都环境集团与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8家单位签署产业生态伙伴合作协议[2] - 金堂经开区及成都环境集团与成都源碳新材料等10家企业签署载体招商项目投资协议[2] - 签约项目聚焦新型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2] 区域发展与荣誉 - 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 获评国家绿色园区及四川省首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2] - 该开发区入选四川省首批及成都市唯一零碳工业园区试点 并被列为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2] - 金堂县正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机遇 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采用“一区多园”模式[2]
又成立新公司!中石化和各路“势力”,抢滩十万亿大市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中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 中石化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由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标志着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迈出关键一步[2] - 中石化(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9日在广东揭牌,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出资组建,业务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废旧金属回收、污水处理等领域,未来将打造“环科智拆”品牌[2] - 中石化石科院开发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应用于新疆塔河炼化万吨级生产装置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可将废地膜转化为热解油用于生产新合成树脂,实现塑料闭合循环[2] 资源循环企业成立与收购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5620.2万元收购国投(福建福州)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相对于最低转让价304万元溢价约18.49倍[3] -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于去年12月23日成立,随后广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挂牌,安徽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9月26日成立[3] - 中能建龙津(河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8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和万隆新材共同持股[4] - 江苏中江建筑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7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国资委[4] -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8日更名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布局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4] - 福路通资源循环(福建)有限公司于6月成立,为福建高速集团旗下首家资源循环公司,专注于交安塑料制品循环再利用[4] - 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4月底成立,由济钢集团全资控股,注资1亿元[4] 地方资源循环集团发展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携9家专业化子公司于4月成立,其中5家落址天津,覆盖动力电池回收、塑料再生等领域,形成“京津冀+沿海经济圈”产业网络[5]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4月28日通知明确提出组建河南省资源循环集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5] - 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1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4800万元,聚焦五大回收利用方向,目标到2027年实现营收超60亿元、利润超1.3亿元[5] - 江西绿循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7日挂牌成立,为江西省首家国资系统资源循环集团[5] 循环经济行业前景 - 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6]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到2030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近10万亿元,目前不到一半规模,提升空间巨大[6] 资本涌入与融资事件 -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5000吨产线建设与10万吨产线规划,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酶法再生PTA项目落地天津经开区[7] - 北京塑新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数千万元,用于万吨级生物酶法PET回收产线建设[7] -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12日完成B++轮融资,由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独家投资,此前已获中国石化、万华化学等机构投资[7]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于8月11日对中国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企业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成长型投资,并宣布未来新增10亿美元投资聚焦回收技术领域[7]
我们走在大路上 ——泰达股份三季报勾勒出资源循环战略的底色
犀牛财经· 2025-10-28 13:32
战略重构 - 公司于2025年7月正式更名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战略重心从多元化投资平台转向聚焦循环经济 [1] - 新战略重点发展固废循环、材料循环和碳资产管理三个细分方向 [1] 环保主业运营 - 2025年1-9月垃圾处理量达454.80万吨,同比增长30% [1] - 2025年1-9月秸秆处理量达74.58万吨,同比增长1.6倍 [1] - 2025年1-9月发电量达20.97亿度,同比增长近50%,上网电量、集中供热等指标同步攀升 [1] 材料循环业务 - 泰达洁净1-9月营业收入达5,105万元,同比增长近30%,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96%,第三季度单季实现盈利 [2] - 与奥斯龙合作项目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两倍,耐高温材料呈爆发式增长,奥斯龙韩国实验卷订单进入验证阶段 [2] - 通过设备技改实现关键产能翻番,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GB/T30558-2025正式发布,并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 [2] 碳资产管理 - 泰达碳资管是天津市第一家国有碳资产管理公司,其“泰达・智碳云”双碳管理平台项目获得“碳足迹管理实践案例”奖项 [3] - 公司为火力发电、垃圾焚烧等企业提供碳管理服务,并协办“绿色能源助力供应链脱碳”会议,推动供应链脱碳 [3] ESG表现 - Wind ESG评级连续三年维持AA级,并入选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中小市值)及《行稳致远:中国企业ESG领先者报告2025》 [4] - ESG实践从合规披露转向实质转型,以技术减碳、资源循环、绿色金融三大引擎推动可持续发展 [4]
惠城环保:公司将顺势拓展海外业务,积极探索全球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43
业务发展机遇 - 鉴于各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 多地政府与公司洽谈当地区域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计划 [1] - 国外企业也有合作意愿 公司将顺势拓展海外业务 积极探索全球发展机遇 [1] - 公司稳步推进国内外业务布局 [1] 项目资金与核心挑战 - 对于扩产项目建设资金 公司将通过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 金融贷款多种方式结合解决 [1] - 资金并非主要问题 [1] - 核心挑战在于原料化建设进度和地方政府资源供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