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

搜索文档
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暨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20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 漏。 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股份"或"公司")分别于2025年6月24日和7月11日 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和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回购公司股 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回购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用于 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500万元至7,000万元,回购股份的价格不高于 5.89元/股,回购的具体回购股份数量以回购期满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回购股份实施期限为自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上述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6月 26日和2025年7月12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 时)会议决议公告》(公告编号:2025-61)《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62) 《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编号:2025-71)。 一、2025年7月回购股份进展情 ...
变废为“能”点“绿”成“金” 科技加持让排放“负担”变发展“资源”
央视网· 2025-06-29 14:1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 福建联合石化将废弃塑料包装膜二次加工为食品级环保薄膜,突破再生膜食品级认证壁垒 [3] - 大庆榆树林油田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提高难开采油田效率,2025年已注入7.46万吨并带动产油1.94万吨 [6] - 江苏宜兴污水资源概念厂采用"三重循环"体系,每日处理2万吨生活污水并产出直饮水,抗生素去除率超99% [9][12] 资源回收利用成效 - 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突破4亿吨,废钢铁回收量2.46亿吨 [18] - 2024年11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01亿吨,同比增长6.5% [19]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从2015年2万亿元增至2023年4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 [21] 跨领域应用案例 - 浙江嘉兴企业将再生材料应用于时装设计,新款T恤含70克海洋废弃渔网再生材料 [5][8] - 污水概念厂每日产生5000立方米沼气并发电1.2万千瓦时,能源自给率100%,年减碳7000吨 [12][16] - 概念厂沼渣制成营养土供给70亩试验田,降低化肥使用量20%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十四五"期间循环经济对碳减排贡献率持续提升,多领域资源效率取得突破 [18] - 数字技术推动"互联网+回收"等新模式加速形成 [20] - 未来循环经济将向数字化、协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1]
泰达股份: 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3:00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Tianjin TEDA Co.,Ltd."变更为"Tianjin TEDA Resources Recycling Group Co.,Ltd." [1] - 变更已获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投票结果为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 证券简称"泰达股份"和证券代码"000652"保持不变 [2] 变更原因 - 公司名称变更旨在凸显生态环保主业的发展方向,与"十四五"以来聚焦生态环保的战略相契合 [1] - 当前名称无法充分反映公司生态环保主业,导致市场价值未能完全体现 [2] - 生态环保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垃圾资源化利用业务被归类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 其他说明 - 变更事项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预核准 [2] - 变更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与公司战略规划更为匹配 [2] - 变更不涉及证券简称及代码的调整,且不存在误导投资者或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2]
中再资环: 中再资环关于子公司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16:16
子公司名称变更 - 黑龙江省中再生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绥化)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1] - 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宁夏)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1] - 湖北蕲春鑫丰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再生(黄冈)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1] - 其他子公司名称变更包括中再生(唐山)、中再生(临沂)、中再生(洛阳)、中再生(内江)、中再生(南昌)、中再生(清远)、中再生(昆明)等 [1] 经营范围变更 - 中再生(黄冈)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电池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等 [2] - 中再生(临沂)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加工、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等 [3] - 中再生(黄冈)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报废电动车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拆解、道路货物运输等 [3] 法定代表人调整 - 中再生(内江)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曹伟调整为任国政 [4] 变更影响 - 子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变更为提高品牌辨识度和规范工商登记,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4] - 变更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河南三门峡:扎实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7:18
工业固废利用 - 三门峡市与国林绿能签约年处理100万吨固体废弃物全量化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取沙留金"催化技术从赤泥、煤矸石等固废中提取白炭黑、硅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提升 [1] - 恒创源翔多基固废中试基地项目联合大连亿凯科技、陕西恒创源翔科技及陕西科技大学,基于金基矿渣、铝基矿渣等开展多基固废绿色循环高值化研究,推动资源再利用与产业升级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 柯利恩生物质热源建设项目利用废弃菌棒、秸秆生产蒸汽,年消纳农业废弃物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已向11家企业供汽7000吨 [2] - 渑池县天池镇蚯蚓养殖基地通过畜禽粪便养殖蚯蚓并产出有机肥料,形成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2] 生活垃圾治理 - 三门峡建成国内首个150吨级炉排焚烧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达50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2] 未来规划 - 三门峡市将以重点项目为引领,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2]
内蒙古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5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循环经济基本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 [1] - 全区秸秆可收集量约4363万吨,利用量4004万吨,综合利用率9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 秸秆饲料化利用年节粮能力超800万吨,为缓解饲草短缺和农牧业循环发展作出贡献 [4] 企业案例与技术创新 - 内蒙古心连心生物科技每年处理25万吨玉米芯,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二氧化碳年减排18万吨 [2] - 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项目采用航天热解技术,资源回收率85%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一期工程处理废地膜5万吨 [3] - 内蒙古御华新科技将粉煤灰、煤矸石转化为莫来石等产品,年产量15000吨,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5] - 鄂尔多斯国礼陶瓷利用20%煤矸石作为原料,正研发废弃陶瓷再利用技术 [5][6] - 内蒙古晶辉新材料年产10万吨光伏副产品循环项目,年处理含硅废料13万吨,资源综合利用率90% [6] 政策与体系建设 - 内蒙古首创省级能耗预算管理,将用能指标纳入预算体系,推动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 [7] - 截至2024年底,全区批复36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5% [7] - "十四五"前4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5%,提前达成国家目标 [7] - 2024年计划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72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66万亩,农膜回收率保持85%以上 [8] - 在20个旗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目标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8]
刚刚!“国家队”,重磅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4-21 16:40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子公司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近期成立了9家子公司,涵盖有色金属投资、设备资产、电池、机动车、塑料再生、新能源科技、电子电器、绿色纤维和绿色科技研究院等领域 [1][4] - 其中8家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人民币,绿色科技研究院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 [4] - 这些子公司将专注于动力电池、新能源器件、有色金属、绿色纤维、机动车、塑料再生、设备更新和电子电器等细分领域 [1][6] 公司战略布局 - 中国资环集团作为国家层面主导组建的中央企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 - 半年来已与1000余家地方政府、企业及行业机构洽谈,构建再生钢铁、废旧纺织品、新能源器件等基石业务 [5] - 创建全国首个手机安全回收处置链条,形成全国性电子涉密载体销毁处置利用网络 [5] - 计划打造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和"示范基地"综合解决方案 [6] 行业发展现状 - 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预计达5万亿元人民币 [2][8] - 2020年中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约26%,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 [8] - 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 [8] - 预计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13.5%和16% [8] 政策支持与目标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国资环集团全国性、功能性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集团 [9] - 《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40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4.5亿吨 [9]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主要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更新换代可创造万亿规模市场空间 [10]
央企总部外迁序幕
投资界· 2025-01-08 09:40
央企总部分布现状 - 中国产业类央企最新数量为99家,其中北京以69家遥遥领先,代表企业包括中石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3][4] - 上海以7家产业类央企位居第二梯队,代表企业包括中国船舶、宝武钢铁、中国商飞及新成立的中国数联物流[3][4][9] - 雄安新区承接4家央企总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资源),深圳、武汉各3家,广州2家,天津、成都等城市各1家[4][5][7] - 重庆、苏州、杭州等经济强市目前尚未拥有央企总部[5] 央企总部外迁与设立动态 - 2024年新设立两家央企: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领域,总部上海)和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循环经济领域,总部天津),均未选址北京[2][3] - 近年已有近10家央企总部从北京外迁至雄安、上海、武汉等地,外迁企业包括中国电子信息(深圳)、三峡集团(武汉)、中国稀土集团(赣州)[3][7][9] - 央企外迁逻辑包括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靠近产业集聚地(如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国际化需求(中远海运选址上海)[7][9][10] 央企总部布局趋势与影响因素 - 未来央企总部布局将受四大因素驱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科技产业竞争、国家战略腹地建设[12] - 新兴产业导向明显,新设央企如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中国资源循环(循环经济)均聚焦新兴赛道[3][12] - 科创大市(如深圳)、制造大市(如武汉)及中西部战略城市可能成为未来央企总部重点布局区域[12][13] - 央企重组整合持续推进,中国宝武、中国船舶等通过重组强化总部集聚效应[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