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木材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原木运输成本与定价关联性研究
期货日报· 2025-05-26 09:32
全球木材贸易情况 - 1990年至2007年全球木材贸易量大幅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短暂回落,2007年贸易量为2.71亿立方米,2009年降至1.99亿立方米 [1] - 2009年后全球木材贸易量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达14%,2018年达到峰值3.06亿立方米 [1] - 2018年至今全球木材贸易量连续下滑,增速放缓,主要受贸易政策、天气、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 [1] 我国木材贸易情况 - 我国是全球最大针叶木材进口国,原木出口量极少 [3] - 2024年我国原木进口量约3610万立方米,进口金额约593.96亿元,原木占木材进口总量50% [4] - 针叶原木进口以辐射松为主(新西兰进口),其次为云杉和冷杉(欧洲进口) [4] - 俄罗斯、新西兰、美国是我国主要原木进口来源国,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禁止原木出口,新西兰进口量稳定 [8] 主要贸易港口与运输方式 - 山东地区是全国最主要原木贸易地和交割地,江苏张家港是最大热带木材进口口岸,河北曹妃甸港是加拿大木材定点接收口岸 [9] - 青岛港开通铁海联运木材班列,广西逐步发展为东盟木材主要入境口岸 [9] - 水路运输以远洋海运为主,新西兰、北美、东南亚原木通过海运到港后经铁路或公路转运 [10] - 陆路运输依托铁路网络,俄罗斯、欧洲原木通过中欧班列入境,时效稳定且成本低廉 [10] 原木贸易运输船型 - 散货船分为灵便型(1-4万吨)、大灵便型(3.5-6万吨)、超大灵便型(6-6.5万吨)、巴拿马型(6.5-8.5万吨)、好望角型(8万吨以上) [12][13][14][15] - 新西兰原木运输以灵便型散货船为主,欧洲原木以集装箱船运输为主 [11][16] - 集装箱船分为全集装箱船、半集装箱船、可变换集装箱船三种类型 [17][18] 原木贸易运输路径 - 新西兰至我国原木运输主要从陶兰加港(34%)、吉斯伯恩港(13%)、璜加雷港(13%)出发,船运周期30-45天 [19] - 欧洲至东亚运输路径包括海运航线(北欧航线、地中海航线)和中欧班列,海运受中东地缘冲突影响需绕行好望角 [20] - 中欧班列联通我国112个城市与欧洲25国217个城市,原木运输时效约为海运一半,运价有时低于海运 [21] 海运费对原木价格影响 - 新西兰原木采用CFR定价(CFR=AWG×汇率+海运费),海运费占CFR价格比重约30% [22][23] - 波罗的海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HSI)比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更能反映原木运输实际成本 [25] - 集装箱运价上涨也会影响欧洲原木贸易价格,需结合BHSI和BDI综合预判 [25]
新西兰标准与我国国标在原木检尺方面的差异
期货日报网· 2025-04-21 08:54
新西兰JAS检尺标准与中国国标差异 - JAS标准源自日本农林水产省要求,用于评估原木材积,注重可用性及加工价值,测量树皮下小头端面直径和材长后通过公式计算体积[3] - 材长测量取两端最短直线距离,允许0.1米超切以保证实际长度达标,切割不方正时以最短侧为准[3] - 检尺径测量规则复杂:直径<14厘米时向下取整至厘米;≥14厘米时向下取整至最近偶数厘米,长径与短径差值每超6厘米需调整短径值[3][4][5] - 材积计算分长度≤6米和>6米两类,后者需调整维度参数[6] - 等级评定基于形状缺陷(锥度/弯曲/摆动)和内部缺陷(枝节/腐烂/变色),允许范围内缺陷需精确测量[8][10][12] 中国国家标准检尺规则 - 材长分段处理:3.85-5.8米记3.9米,5.8-11.7米记5.9米,≥11.7米记11.8米,测量误差超限时降级计算[14] - 检尺径测量需先量短径再垂直量长径:长短径差>2厘米取平均数进舍,≤2厘米直接取短径进舍,直径≤14厘米四舍五入至厘米,>14厘米按2厘米进级[16][18] - 材积计算公式分四类,覆盖0.5-1.9米短原木、2-10米小径原木/普通原木及≥10.2米超长原木,保留小数位数根据检尺径粗细调整[25][26] 国内市场操作差异 - 北方市场(如山东)采用国标但取两次直径平均值导致"虚尺",部分原木直径较国标增加1-2径级[29] - 华南市场采用"小头短径"单次测量,标准严于国标,现货价格因此高于其他地区[29] - 长江地区将进口辐射松材长从3.9米调整为4米计算,形成与标称值的系统性差异[29] - 期货市场4米原木A材存在"涨尺"现象,导致期货升水现货并影响定价[29] 标准差异对贸易的影响 - JAS与国标无转换公式,新西兰部分材种进口时出现"涨尺",直接影响成本核算和贸易结算[1][2] - 国内跨区贸易因操作差异产生检尺结果偏差,涉及现货定价和期货交割环节[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