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项目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建议从这些方面着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8-26 08:19
政策框架与指导文件 - 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于2020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进一步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 遴选出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1] 碳排放数据库建设 - 推动碳排放数据库建设需坚持因地因事因时制宜原则 核心在于与应用场景规划设计紧密结合 避免为建而建 [2] - 数据库设计优先考虑多应用场景协同利用需求 力求建成综合性平台 借助强制碳市场、自愿碳市场、碳普惠机制及政府部门碳足迹核查活动等渠道 系统采集整合组织、活动、项目、产品等对象的碳排放信息 [2] - 原始数据需经标准化处理 转化为强度值、等级标识等规范形式 持续完善碳核算方法学体系 提升数据真实性、可用性与可比性 降低数据采集、核证及获取综合成本 [2] 碳排放数据挂钩机制应用 - 应用场景涵盖市场交易、抵质押贷款、增信、积分、商品兑换等多方面 核心目标是促进碳排放数据价值实现与更广泛应用 [3] - 以碳排放抵质押贷款为例 成功标志包括企业凭借碳排放权获得融资 金融机构在坏账时能有效处置碳资产 将企业碳排放绩效与贷款利率等融资成本直接挂钩形成动态激励机制 [3] - 需审慎评估场景应用预期带来的实际碳减排量和单位碳减排成本 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信息公开机制 增强透明度以强化对减排行为的正向激励 [3] 气候投融资政策协同 - 气候投融资涵盖工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 气候项目普遍面临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瓶颈 [4] - 需财政、货币、市场、行业等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 财政政策运用投资补助、贴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 [5] - 货币政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措施 为合格气候项目提供精准融资支持并降低融资成本 市场机制构建完善多层次互补联动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包括健全全国强制碳市场(涵盖更多行业主体、丰富交易品种、提升活跃度与流动性)和规范发展自愿碳市场(如CCER) [5] - 行业政策通过严格能效与排放标准、绿色供应链管理等行政管理手段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5] 投融资模式创新 - 聚焦气候重点工程 探索多元化资源整合路径 匹配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国内外赠款、自然资源使用权、存量资产经营权、特定产业开发权及环境权益交易预期收益等 嫁接充实项目回报机制 [6] - 以完善气候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为核心目标 创新优化项目实施方式(如PPP、EOD等)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