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科技报国开新境 匠心筑梦攀高峰
新华社· 2025-06-11 13:34
0:00 当你将手掌轻放在运载火箭贮箱壁板上,触之是合金的冰冷,感之实为中国航天的炽烈宏愿。每每想到 它会直上九霄至浩瀚太空,姚亚超都会不由得失了神。 近日,记者来到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这里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胖五"的一个重要诞生 地。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今年36岁的航天匠人姚亚超。 车间中的金属壁板结构件个头不小,长5米,宽3米,4个围成一圈便能构成火箭的一段"铝壳"。 近年来,中国运载火箭一直在致力于"减重",以克为进、以轻致重,既精减发射成本,也为达成更大的 运载"托举"能力。 由于壁板面积大,以往单面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弯折时壁板两侧受力失衡。姚亚超独辟蹊径, 创新性提出双面铣切加工方案。 姚亚超和年轻的团队成员一起,又设计出了卧式加工的方案,解决了壁板加工效率低的难题。 在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肇建之初,姚亚超便加入火箭制造队伍。如今的他,已成为多工序数 控机床操作调整工中的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海河工匠"等荣誉。在这里工作的10 余年间,姚亚超加工零件合格率为100%。 2021年,"姚亚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多项技术 ...
十七年解码“小薇”的秘密
新华网· 2025-05-26 10:54
一株仅30厘米高的水稻,只有普通水稻三分之一高的茎秆,却能够支撑起饱满的籽粒,获得不亚于 普通水稻的谷草比……在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种质创新与利用课题组,这株神奇的稻子,有一 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小薇"。 初夏时节,海南崖州湾南繁基地传来喜讯:由课题组培育的超矮秆新型水稻"小薇",实现亩产410 公斤。 身在崖州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第一时间将喜讯与位于杭州富阳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团队成员 分享,两千多公里的地理距离,没有阻碍他们同频共振的喜悦。"十年磨一剑,粒粒皆辛苦。"钱前感慨 不已。 可是,偶然出现的"小薇"有不少先天缺陷:茎秆不够健壮、穗粒也不够饱满,课题组成员开始一点 点优化它的基因。"为原有的种质配型最优的调控结穗基因,让它能结出正常的穗粒;再在这个基础 上,通过调控高矮的基因,我们找到了超矮秆水稻的'黄金高度'——30厘米。"课题组副组长胡江说。 从发现"小薇"到改良"小薇",记录着水稻科研工作者艰辛的日常。为了寻找调控某个表型的基因, 需要通过无数次诱变实验将不同性状的优异基因组合,穷尽更多的可能性。 "做水稻研究,不存在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道理。"课题组研究员朱丽告诉记者,除了基因诱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