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防灾减灾
icon
搜索文档
莆田海洋预报台揭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10:53
本次共建是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与莆田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2月签订《战略共建框架协议》,共建莆 田海洋中心后又一重要举措。两年多来,共建的莆田海洋中心始终围绕海域海岛监管、海洋生态保护修 复、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等核心职能发力。为进一步整合国家和地方在莆田的观测、预警报资源,提升莆 田市海洋观测预警能力,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自然资源部厦门海洋中心签订共建莆田海洋预报台实施 细则协议。 莆田海洋预报台将持续深化部地协作机制,认真履行莆田海洋观测预警职能,不断强化海洋全业务 支撑能力,精准服务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助推莆田市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8月2日,由福建省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直属单位厦门海洋中心共建的莆田海洋 预报台正式挂牌,并发布首份莆田海域海洋环境预报单。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莆田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共 同揭牌。 ...
南海局:科技赋能严阵以待防范汛期海洋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5 10:04
防汛准备与部署 -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高度重视2025年台风路径复杂多变及海洋灾害防御形势,提前部署汛期安全检查并落实防汛措施[1] - 南海局组织各单位对观测设备、会商系统、预警报系统等进行全方位自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作[3] - 南海调查中心完成1个浮标应急回收航次及3个常规维护维修航次,新增2套油气平台观测系统并纳入业务化观测序列[3] 应急演练与协同能力 - 南海局以超强台风"摩羯"为原型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模拟海浪、风暴潮灾害全流程处置,检验协同作战能力[5] - 演练首次启用新演播厅功能,提升融媒体时代公共服务能力,为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奠定基础[5] 观测数据保障 - 南海海域海岛中心上半年接收、质控、汇交近3000个观测数据文件,实时数据接收率达99.92%[7] -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发布海浪警报50期、风暴潮警报9期,制作周预报25期、月报6期及节假日专报5期[9] 地方服务与定制化支持 - 汕头海洋中心为汕尾文旅码头至龟龄岛航线及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提供预报保障服务[11] - 深圳海洋中心与惠东县三防部门建立天气预警共享机制,珠海海洋中心发布9期《防汛专题海洋预报》[11] - 湛江海洋中心推动预报台共建,北海海洋中心为广西编制潮位核定报告,海口海洋中心开展海水倒灌风险预警试点[11] - 三沙海洋中心为西沙海域提供精细化预报,支持海上应急救援演练[11] 体系运行状况 - 南海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运行良好,观测设施、数据传输、预警发布等环节平稳有序[12]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辽宁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 - 辽宁省全面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 助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3] - 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健全海洋监测和预警机制 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 [3] - 组织编制《辽宁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构建陆海协调 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格局 统筹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 [3] - 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指挥部 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3]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机制 - 制定《辽宁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 推进8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18个重点区域现状调查 开展104个省控站位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 [5] - 编制辽宁省管辖海域生态类型清单 绘制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图 常态化开展盐沼 草床碳汇监测 完成全省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调查 [5] - 印发《关于加强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 细化工作流程 压实市 县属地责任 完善生态预警监测及应急响应工作机制 [5] - 2024年首次发布全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显示辽宁省近岸海域海水状况较好 [5] 海岸带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 - 组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 海岸带保护修复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33个修复项目 种植翅碱蓬32 62平方千米 恢复植被590 77公顷 清理互花米草20公顷 [7] - 整治修复滨海湿地5530 03公顷 海岸线77 63千米 逐步扭转海岸带生态受损趋势 提升海洋碳汇和抵御灾害能力 [7] - 盘锦市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新建堤防947 7米 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营口市实施7 9千米堤坝加固工程 增强低洼地区防潮御浪功能 [7] - 创建大 小长山岛 獐子岛 大王家岛等首批"和美海岛" 示范引领海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7] 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组织省直26家成员单位编制应急预案配套方案 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9] -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减灾办 省应急厅强化海水倒灌灾害防范措施 完成新一轮警戒潮位核定工作 蓝色潮位值平均增高3 3厘米 [9] - 采取岸段巡查 无人机航拍 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 船舶观测等多种手段 形成立体化海冰观测体系 [9] - 实施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国债项目 岸基观测站点平均间隔缩小至13 68千米 构建陆-海-空-天立体观测网 一体化数据传输网 [9]
全国防灾减灾日|携手共护海上安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5 14:03
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 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沿海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1] - 山东青岛主会场设置20余块科普展板、近10种观测仪器,发放2000余份宣传品,吸引数千市民参与,同步在日照、海阳设立分会场[3] - 海南琼海市活动融合国家安全教育,强化"海洋安全即国家安全"理念,提升公众对非法捕捞和环境破坏的警觉性[5] 科普宣传形式创新 - 深圳大亚湾区采用互动游戏形式,包含海洋灾害趣味问答、预警标识拼图等环节,吸引各年龄层参与[5] - 广西防城港市组织40余名小记者开展红树林生态调查,测量树木株高、胸周等指标,并参观海洋局监控系统[9] - 珠海市通过科普教育基地实地探访,让20余组亲子家庭沉浸式学习海洋观测和预报知识[9] 青少年教育项目 - 广州六中珠江中学活动展出《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鉴》等科普书籍,推出"南海三宝"IP形象人偶吸引学生互动[12] - 天津滨海新区小学采用动画演示形式,向200余名师生传授风暴潮预警信号识别和海上自救技能[14] - 珠海五山中心小学重点讲解台风防御措施,强调离岸流应对方法"横向或顺流漂浮呼救"[14] 应急能力建设 - 福建平潭开展渔业应急演练,模拟台风灾害下人员撤离、落水救援等复合险情,应用智能救生设备与海巡艇联动模式[16] - 天津市组织25家涉海企业交流预警机制,50余名专业人员接受无人机遥感、水下机器人操作培训[19]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约8个防灾减灾项目,包括有害赤潮预警防控技术研究和气象服务合作[16]
全国防灾减灾日|北海局:跨界携手,共筑“蓝色防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19:10
5月12日起,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围绕"排查风险、防范未然"的核心理念,组织开展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公众海洋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栈桥主会场 5月12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主办,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发展 局、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检察院、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共同承办的海洋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岛栈桥拉开帷幕,小麦岛海洋站、日照、海阳三地分会场 同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主会场活动现场布置科普展板20余块、观测仪器近10种,循环播放海洋灾害科普视频,发放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册等各类宣传品共 2000余个,吸引数千名市民现场参与。 日照分会场 在栈桥主会场,志愿者们围绕海浪、海冰、风暴潮等典型海洋灾害,科普灾害成因、防治对策及应急要点,帮助大家"看见风险、认清风险、规避风 险"。同时,志愿者为市民讲解空盒气压表、验潮仪、温盐传感器等近十种高精度海洋观测、监测设备,并演示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有奖问答环节中, 市民踊跃参与积极抢答,在轻松氛围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
全国防灾减灾日|广西:“南国小记者”走进防灾减灾日课堂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18:38
海洋灾害发生后怎么办?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等。根据相关调查统计,2024年,我国发生了12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10次台风风暴潮和33次灾害性海浪过程等海洋灾害,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5月10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40余名南国小记者化身"海洋小卫士",走进广西海洋研究院与防城港市海洋局,在红树 林摇曳的碧波间、在科技感十足的监控大屏前,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海洋防灾减灾研学之旅。 镜头一:研究院里的"海洋启示录" 活动的第一站,孩子们来到了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海洋灾害应急中心)。在这里,通过生动的视频展示,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如同一幅宏大画卷在 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 视频里,那些海洋灾害带来的震撼画面,让孩子们深刻意识到海洋既有着温柔的一面,也可能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洋也会发怒"的概念变得具 象化。而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就像是守护我们生活的坚固盾牌。 "海洋浮标有什么作用?"在海洋立体观测网沙盘前,一名小记者们向海洋专家提问。"海洋浮标能够实时采集水文、气象、生态等数据,对于掌握海水 变化,预测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海洋专家深入 ...
全国防灾减灾日|天津局:开展形式多样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18:18
——青少年科普,培育未来"蓝色卫士"。为深化海洋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天津局组织市渤海监视中心等单位创新开展"海洋安全进校园"活动。海嘉国际 双语学校60名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开放化学与生物科普互动实验室,让学生"零距离"操作仪器观测标本,增强对海洋保护的责任感;滨海新区小学"海洋 知识课堂",以动画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向200余名师生传授风暴潮预警信号识别、海上自救互救等实用技能,播撒海洋防灾减灾的"种子"。 ——多维科普矩阵,提升全民防灾意识。活动期间,天津局构建"报、网、端、屏"立体化宣传格局。依托《天津日报》刊发海洋灾害科普专版,同步在 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天津海洋环境预报"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图文、视频内容。其中,"天津海洋环境预报"公众号连续7天开设专题栏目,发布风暴 潮、海冰等灾害科普知识。局机关及沿海隐患区域电子屏循环播放《海洋灾害防御指南》宣传片,营造"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天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防、抗、救"一体化机制落地,加强基层防 灾减灾能力建设,定期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