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贸易

搜索文档
一名广东贸易商的这三个月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17:12
公司动态 - 公司主要经营家用电器等消费电子贸易,主要面向欧美市场,贸易模式是根据欧美客户需求向国内生产制造商下订单[1] - 公司一端连接美国大型卖场,另一端连接中国上百家生产制造商[1] - 公司负责人近期忙于7月美国年中大促准备和开拓墨西哥市场[1] - 公司选择在墨西哥试水电商,投入10万元测试转化率和流量[2] - 公司曾因抢时间将部分货物通过空运发往美国,导致成本增加20万元[3] - 公司管理层在关税落地当天召开会议讨论应对策略,决定先消化七个月存货再观察政策变化[4] - 公司做好收缩业务准备,若关税超预期可能从美国市场退出[4] 市场分析 - 美国市场每年有7月年中大促和11月底至12月初"黑色星期五"两次大型促销机会[1] - 上海港至美西和美东运价分别为4120美元/FEU和6745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26.5%和2.8%[2] - 运费若上涨到6000美元/FEU,产品利润可能被侵蚀一半[2] - 欧洲市场规模仅为美国市场的1/4[4] - 若同行业企业都从美国市场退出转向其他市场,欧洲、日本等市场竞争将加剧[4] 行业趋势 - 此前运费上涨因家电、自行车等商品为赶在7月31日关税豁免到期前集中出货[2] - 美国"301关税"豁免清单将于7月31日到期[2]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1] - 行业普遍建议当下不要贸然扩大投资,先维持原状[4] 战略判断 - 预判高关税不会长期持续,最多维持到6月底[1] - 判断运费上涨不会持久,预计会跌回3000美元/FEU以下[1][2] - 预计90天"窗口期"结束后税率可能在40%-50%左右[2] - 若销售终端价格不变,40%-50%关税将使产品在美国市场无利可图[2] - 墨西哥市场的稳定性是主要担忧因素[2]
关税战非典型案例:90天不着急备货,将淡化美国市场
和讯网· 2025-05-29 17:47
关税影响分析 - 关税在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小,对C端企业影响有限,目前尚未体现在终端售价上 [2] - 美对华关税一度高达145%,但近期91%的非理性高额关税被承诺取消,34%的"对等关税"中24%部分暂缓90天 [2][3] - 行业预期头部企业提价前,关税提升不会传导至同类产品价格 [2] 运费成为主要挑战 - 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达1586.12点,周环比上涨7.2% [3] - 北美航线运价持续上行:美西航线3275美元/FEU(+6.0%),美东航线4284美元/FEU(+5.3%) [4] - 运费从2000多美元/柜涨至3000多美元,传言6月或达6000美元,成为最大成本变量 [4] 企业应对策略 - 短期采取观望态度,90天缓冲期内不备货以避免库存积压风险 [4] - 长期考虑淡化美国市场,因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过多 [4] - 企业维持现有体量,未扩大欧美市场投入,追求稳定增长 [6] 贸易数据表现 - 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5.6%),出口22645亿元(+9.3%),进口15745亿元(+0.8%) [4] - 前四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56.9%(+2.3pct),机电产品出口占比60.1%(+9.5%) [4] 行业政策动态 - 多地政府部署支持企业抢抓外贸窗口期,银保协同推进敢贷愿贷 [5] - 专家建议对外贸受损严重区域实施救助,但企业更关注持续造血能力而非直接贷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