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ST逸飞: 逸飞激光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4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4.85万元,同比下降55.06% [3] - 研发费用5138.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90%,同比增加2.18个百分点 [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95.57万元,同比有所恶化 [3] - 毛利率为24.02%,较上年同期降低3.04个百分点 [4]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智能激光装备及创新工艺方案提供商,主营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以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工厂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 [5] -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以及电池回收/拆解领域,并延伸至半导体、医疗健康、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5] - 按照产品功能划分,公司主营产品可分为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化专机 [5] -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公司主营产品可分为新能源电池智造装备、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通用激光智能装备及改造与增值服务等 [5] - 在新能源电池智造装备方面,公司产品覆盖圆柱全极耳电芯智能封装装备、方形电芯智能封装装备、电池结构件智能组装装备、电池系统智能组装装备、退役PACK回收拆解装备等 [5] - 在智慧物流装备与系统方面,子公司新聚力可提供应用于智能工厂整线环节的输送系统、分拣系统、堆垛机、立体库、机器人、智能仓储管理控制系统等智能物流设备和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智能工厂软件系统 [5][6] - 针对半导体行业,子公司新聚力推出了东风系列AMHS系统产品,包含天车搬运系统(OHT)、高速塔式提升机(Tower)以及线边密集库(Stocker)等核心设备 [5][6] 行业情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业",同时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之"电池生产装备" [9] - 在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牵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关键性技术突破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多重驱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4.3%,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与技术升级需求将加速电池技术的多元化应用 [10]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到110GWh,接近于2024全年,预计2025全年中国储能系统出货200GWh以上,同比增速超过40% [10] - 新能源电池应用边界持续延伸,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及数据中心BBU电池领域对新能源电池的需求正驱动全球电池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周期 [10] - 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858亿元,同比增长21.1%;2024年全球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已达1934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攀升至44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3% [12] - 在新能源领域,全球新能源物流装备市场增速尤为显著,预计2029年规模将达4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1% [1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激光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工艺应用"三维一体的滚动创新体系 [17] -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智能激光系统、新一代密封钉高速装配站、新一代高速氦检机等创新产品,并发布电池封装、储能集装箱系统装配等全系列解决方案 [16] - 在圆柱电池领域,公司全新推出"云轨""星轮""飞梭"三大系列组装线,覆盖直径18mm至60mm全系列圆柱全极耳电池,效率达25-360PPM [16] - 公司已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激光调质系统及激光极片快速干燥工艺等新技术应用到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激光刻槽设备 [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共计677项 [25] - 公司参与起草了《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第1部分:通用要求》《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等国家标准 [25] - 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入选"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14][25]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 - 公司积极拥抱全球化战略,全力推动海外业务迈向新高度 [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海外客户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从电芯处理、到PACK装配、再到集装箱装配和检测等全流程工段 [19] - 公司携圆柱/方形电芯组装线系列解决方案、电池模组/PACK组装线系列解决方案、电池整厂物流及仓储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智能激光系统等产品亮相欧洲电池展、2025韩国电池展览会 [19] -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市场占比 [19] 产业链协同与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聚焦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产业、工业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高端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等四大领域 [20] - 公司与武创院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湖北武逸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新一代激光与柔性智造技术 [20] - 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合作,成立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将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作为创新枢纽首个示范项目 [20]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 [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有研发人员410人,占员工总数37.96% [21][22] - 公司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精密激光焊接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深度参与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建设 [23] - 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院,通过研究院建设有先进激光元器件、激光系统、激光工艺、智能软件、智能装备、数字孪生等23个专业实验室 [23] - 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毗邻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能够共享"中国光谷"激光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 [30] - 公司分别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