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服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运动服价值链分析:采购原材料是运动服产品生产的主要成本
前瞻网· 2025-07-14 14:36
运动服行业成本结构 - 原材料是运动服生产的最大成本构成 2024年健盛集团无缝运动服饰原材料成本占比49.01% 针织运动棉袜原材料占比58.97% 嘉麟杰纺织服装原材料成本占比达79.8% [1] - 人工成本是第二大支出 占比在10%至30%之间 制造费用在3%至25%范围内波动 [1] - 健盛集团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从2019年54.9%波动降至2024年49% 直接人工费用占比从23.6%波动增至27.6% 制造费用在22.5%至28%范围内波动 [2] 运动服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价格由供应端成本(材料设备/技术/人力价格)制造端成本(生产/研发/企业利润)及经销渠道增值溢价共同作用形成 [6] - 应用市场需求弹性通过"价格-需求-价格"传导路径反作用于供应端和制造端 影响最终市场定价 [6] 运动服行业价值链分布 - 产业链上游为纺织原材料(棉麻毛/橡胶皮革/聚酯氨纶纤维)及设备供应商 化工纤维因最佳伸展性被广泛采用 [8]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知名品牌通过自主生产或授权代工厂方式完成 [10] - 下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或线下自营店/专卖店销售 高端品牌凭借品牌溢价获得较大盈利空间 [10] - 生产制造环节利润较小 但数字化转型正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10]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格局(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5-06-27 11:19
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梯队 - 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积极布局,竞争激烈[1] - 安踏体育处于第一梯队,2024年服饰业务营收达393.85亿元[1] - 李宁、特步国际、361度处于第二梯队[1] - 探路者、棒杰股份、嘉麟杰等处于第三梯队[1] 中国运动服市场企业竞争力分析 - 安踏体育为行业领导者,2024年服饰业务营收393.85亿元,增速12.31%[3] - 棒杰股份、健盛集团、361度营收增速超17%,为行业挑战者[3] - 安踏体育和三夫户外毛利率超65%,李宁和探路者毛利率近50%,特步国际和361度毛利率约41%,嘉麟杰等毛利率在20%-23%[5] - 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市场份额较高,但安踏市场份额从2019年15.3%增至2024年23.0%,李宁份额也有所提升[9] - 国内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国际品牌份额下降[9] - 2025年CNPP十大品牌包括李宁、安踏、FILA、阿迪达斯、361°、特步、迪卡侬、耐克、Lululemon、PUMA[10] 中国运动服行业市场集中度 - 2019-2024年CR3从58.3%降至53.1%,CR10从82.6%降至82.5%,CR20从91.7%升至94.5%[12] - 市场集中度相对稳定,头部企业占据较大份额,中等规模企业重要性提升[12] 中国运动服行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25日,行业存续/在业企业4543家[16] - 辽宁省集聚1726家运动服装制造企业,广东省685家,福建省449家,三省合计占比62.2%[16] 中国运动服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供应商议价能力适中,购买者议价能力因品牌众多而存在,但知名品牌可降低议价能力[18] - 新进入者面临较大挑战,但市场需求增长提供机会[18] - 替代品威胁有限,因运动服具有专业性能和功能特点[18] - 行业竞争激烈,头部品牌占据较大份额,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生存[18]
2025年中国运动服行业贸易分析:出口规模有所下滑,欧美是最大的出口市场
前瞻网· 2025-06-22 13:10
中国运动服行业出口现状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运动服出口额达6.97亿美元,在体育用品出口中占比仅次于健身器材和户外用品 [1] - 2015-2025年4月出口金额波动明显:2015-2019年稳定在20亿美元规模,2020年因疫情大幅下滑,2021-2022年显著增长后2023-2024年回落,2025年1-4月出口6.79亿美元(同比降7.54%)[2] - 欧美市场主导出口格局,2024年美国以5.97亿美元(占比25.82%)居首,英国(1.40亿/6.05%)、德国(1.03亿/4.45%)紧随,西班牙(+6.19%)、荷兰(+15.36%)增长显著,而俄罗斯(-15.03%)、日本(-18.06%)下滑明显 [6][7] 上市公司海外业务表现 - 健盛集团(海外营收占比62.27%)和嘉麟杰(85.17%)国际化程度最高且增长良好,泰慕士(22.79%)、棒杰股份(45.41%)次之,李宁、361度、探路者海外占比均不足2.25% [8] - 安踏通过东南亚布局(243家海外门店)和欧美分销商合作实现规模突破,特步聚焦东南亚低端市场(海外收入占比4.3%),361度覆盖1365个海外网点并上线独立电商 [9][12] - 李宁海外策略保守(海外员工仅19人/总员工2973人),与红杉资本合作制定新兴市场计划但收入占比仍低于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