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产业

搜索文档
“一朵云”,托起万朵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06:00
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售卖的野生菌。 主播杨华芝正在直播卖菌。 "走,我带你去一个菌子多的地方采。" "你怎么知道那里菌子多?"面对游客的提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洒披武村的"菌 向导"何存亮神秘一笑,"既靠经验,也有'摄像头'帮忙。" 要带游客进山采菌,山里得有菌子才行。野生菌不能人工栽培,生长全凭天时地利,遇到干旱天气,菌 子"喝"不上水,迟迟不肯冒头。为了不让游客扫兴而归,村里在上千亩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安装了智 能环境"一体式"监测设备。 "有了这套设备,再也不用担心游客捡不到菌子了。"何存亮自信地说。 南华县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境内已知野生菌1021种,其中可食用的达354种。近年来,当地大力 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野生菌插上"云"翅膀,让"菌经济"焕发出蓬勃生机。 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里的LED显示屏。 "云"端养菌 洒披武村安装的野生菌智能环境"一体式"监测设备,看似"其貌不扬",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一般基地的空气湿度在75%以上就不用人工干预。"常艳指着后台的数据向记者介绍,"你看,现在基 地的空气湿度是79%,就不用人工干预。" 先进的监测设备,配 ...
沪滇协作破解发展瓶颈 上海普陀助力云南中屏镇野生菌产业振兴
国际金融报· 2025-06-07 15:24
项目落地后,中屏镇产业生态发生变革。"过去雨季菌子烂在山里,冬春时节有钱买不到鲜货。"中屏镇 张镇长介绍,冻干库建成后,全镇年收购野生菌能力大大提升,直接带动周边农户300户850余人增收, 更辐射周边乡镇形成区域性集散中心。 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技术培训"三位一体"增收路径,农户实现"每亩800元土地年租金+日均100元 务工收入"的双重收益。中屏镇务工村民道:"在基地每月稳赚3000元,学会羊肚菌种植后,自家林地每 亩年收益达5000元。"数据显示,项目直接创造近百个固定就业岗位,带动近千名农户参与标准化种 植,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闭环。 近日,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镇野生菌冻干冷藏库建设项目落地。上海普陀区政府通过东西部协 作资金统筹120万元支持项目基建,作为上海普陀区金融科技企业代表的奇富科技则聚焦产业痛点,定 向解决野生菌"旺季烂、淡季断"的核心难题——投资100万元建成集冷藏、冻干、速冻功能于一体的210 平方米仓储中心,配套电力设施设备,形成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 此外,通过"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运营模式,项目设定20年投资回收期,明确每年不低于6%的资金 收益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