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生菌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大理“采菌游”爆火 无序采摘已引发多起警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5 14:04
今年夏天,"到大理苍山采蘑菇"成为网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进山寻找、采摘各种野生菌。而部分 游客的无序滥采和破坏性行为,正对苍山生态构成威胁。记者近日前往云南大理苍山进行调查。 记者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输入"大理采菌子"等关键词,立即出现大量相关视频和图 片。这些内容以"采菌体验"和"拍照打卡"为主要卖点,吸引大量游客关注。 发帖者通过评论区招揽游客,收费从38元到二三百元不等,有的还承诺提供采菌工具和简单餐食。 一些"采菌游"组织方并无资质 付费即可网上发帖推广 向导会召集游客,将采集到的蘑菇集中展示,进行"科普"讲解。讲解仅停留在介绍菌种名称、是否 有毒等简单内容,有的还存在明显错误。 向导:这种我们叫它松塔牛肝菌,别名黑麻蛇菌,无毒可以吃的。这种叫虎皮牛肝菌,可以吃的。 环保志愿者 刘天奇:松塔牛肝菌,近两年已经把它划到肠胃炎毒蘑菇的范围,吃完以后会拉肚子 的,并不是能吃的种类。 "科普"环节后,有的游客将野生菌随意掩埋,或直接倒在灌木丛中。找蘑菇、挖蘑菇、拍蘑菇、扔 蘑菇,今年夏天,这样的体验活动每天都在大理苍山扎堆进行。 记者初步观察统计,仅在苍山脚下阳和村一个进山路口,单日就有超过40辆车 ...
大理苍山采蘑菇爆火,一天超万名游客进山!挖了扔、随意埋、菌丝裸露……专家警告:一旦破坏,蘑菇就“断子绝孙”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16:57
采菌游行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大理苍山单日仅阳和村一个进山口就有超过40辆车、500多人上山采菌 [12] - 整个苍山类似的采菌路线多达二三十条 [12] - 大理州日均进山游客超过万人 [32] 行业经营模式与资质问题 - 组织方通过评论区招揽游客 收费从38元到二三百元不等 [4] - 部分组织方提供采菌工具和简单餐食 [4] - 组织方使用登山户外运动技术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冒充专业资质 与菌类识别核心服务无关 [12] - 平台推广人员建议无资质者通过游客体验方式发帖 付费流量推广起步价5000元 [17] 生态破坏影响 - 游客使用耙子导致菌丝体暴露阳光下死亡 破坏区域5-10年才能恢复 严重时种群彻底消失 [23][7] - 低海拔野生菌踪迹难寻 体验队伍向更高海拔自然保护区蔓延 [29] - 野生菌作为分解者缺失将导致物质降解受阻 植物抗病性降低 森林功能下降 [27][28] 安全风险数据 - 2019-2024年全国30个省区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2297起 导致6127人中毒 142人死亡 [20] - 云南存在超过300种毒蘑菇 其中剧毒20多种 含急性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型致死类型 [18] - 大理消防部门累计接处采菌救援警情15起 多为迷路走失和意外摔伤 [32] 监管现状与挑战 - 苍山保护区核心区(3000米以上)禁止进入 缓冲区(2600-3000米)禁止旅游活动 [27] - 保护区管理局承认存在问题但表示监管难度很大 [31] - 目前主要进山路口已有人员管控 重点区域加强组织巡查 [34]
《半小时爱上南华》不只是书名
人民网· 2025-08-07 10:49
南华文旅资源 - 南华县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交通区位优越,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彝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 - 南华县野生食用菌种类达354种,是全国重要的野生菌产地和交易集散地,拥有"世界野生菌王国"等多项称号 [2] - 新书《半小时爱上南华》以漫画形式介绍南华历史、地理、民俗、生态和美食,旨在推广当地文旅资源 [2] 文旅产业发展 - 南华县夏季平均温度20多度,凉爽宜人,成为避暑旅游热门目的地 [4] - 雨露蘑菇小屋提供民宿、采摘、烧烤、采菌等体验,7月以来民宿基本满员 [4][5] - 南华县推出"野生菌+徒步"等多种菌旅融合业态,并举办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吸引游客 [7] 招商引资成效 - 2023年1-6月南华县新签约省外合作项目82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项,实际利用外资175万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4.9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5.28% [10] - 云南楚雄啤酒公司年产15万千升精酿啤酒项目投产,带动配套产业投资约6亿元,新增就业超1000个,预计年产值33亿元 [10] - 近期集中签约10个项目,包括仓储物流园、光伏发电、康养旅居等,协议总投资12.24亿元 [12] 营商环境优化 - 南华县提供"保姆式"服务,从土地审批到人才引进全程跟进,助力企业发展 [9] - 当地按照"集群支撑,链式互补"思路引进配套产业,计划完善啤酒产业链上下游 [10][12] - 南华县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 [12]
闽北洋墩:拓展海内外渠道 年轻人返乡创业促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00:14
产业升级与渠道拓展 - 洋墩乡作为全国"一乡一品"(柑橘)示范乡镇及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拓展内外渠道实现多元增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1] - 总投资3000万元的柑橘交易中心配备"无损伤测糖酸光电分选机",优质果售价达普通果3倍,冷库保鲜期从15天延至3个月,掌握全国芦柑淡季定价权[1] - 2024年1200万公斤柑橘销往国内高端市场及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创500多万美元外汇,带动300余人就业[1] 电商与品牌建设 - 电商直播基地单场最高销售5万斤柑橘,"郭源香"等品牌崛起,"甘平"单果售价50元至100元仍供不应求[2] - "80后"返乡创业者通过电商销售柑橘、笋干等农特产品,单场销售额可达2万多元[2] - 交易中心试产柑橘深加工品使附加值提升3至5倍,计划投资4500万元的研发基地首期完工预计新增产值2000万元[2] 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 - "四季果园"项目整合芙蓉李、葡萄与柑橘错峰种植,结合古码头漂流等景点发展"摘果+"旅游模式[2] - 从重庆引进6个柑橘品种使上市期从3个月延至9个月,糖度超12%,老果园亩产提升近20%[2] - 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姬松茸等食用菌种植使农户每亩年增收近3万元[2] 合作模式与经济效益 - "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路马头村农户每亩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分红增5万元[2] - 乡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产业升级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2]
避暑游、采菌游、入境游催热云南“夏日经济”
新华社· 2025-07-20 20:31
文旅融合发展 - 云南通过避暑游、采菌游和跨境游等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吸引海内外游客 [1] - 旅居模式兴起,游客从短暂停留转向长期居住,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成为热门选择 [2] - 云南7月平均气温21.9摄氏度,71个县区人体舒适度达到舒适等级,55%区县适宜避暑旅游 [2] 旅居经济 - 上半年云南旅居人数达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2] - 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创新产业融合培育旅居、夜游、入境游等新增长点 [2] 菌旅融合 - 野生菌上市带动美食旅游高峰,小众深度体验游、研学游、亲子游成为游客标配 [3] - 云南推出"吃菌地图"、"菌子节"等特色产品,打造"以食带游、以游促食"新模式 [5] - 部分民宿、餐厅推出野生菌主题菜肴和采摘体验,吸引大量游客打卡 [5] 食用菌产业 - 2024年云南食用菌产量119.41万吨,总产值472.5亿元,综合产值超1100亿元 [5] -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开展菌子研学活动,结合野生菌资源进行现场教学 [5] 入境旅游 - 中老铁路成为出入境游客交通首选,免签政策提升通关效率 [6] - 上半年云南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51.03万人次,同比增长86% [8] - 越南游客通过河口口岸入境,乘坐高铁前往昆明、大理、丽江等地旅游 [8]
“一朵云”,托起万朵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06:00
数字化技术在野生菌产业的应用 - 南华县在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安装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湿度、温度、降雨量等关键数据,当湿度低于75%时启动自动喷水设施 [4][6] - 咪黑们村基地安装AI摄像头、微气象站、土壤监测器等设备,可360度旋转的AI摄像头能监测菌窝生长情况,2000亩基地实现全覆盖 [6][7] - 监测设备与南华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交互,跟进全县野生菌交易情况和资源分布,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7][8] 野生菌交易体系的数字化升级 - 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配备AI智能电子秤,自动识别菌子品种并生成结算小票,解决以次充好问题 [9][10] - 贸易服务平台汇总交易信息并在LED大屏展示,包括当日交易单价、总额和客流量,6月19日鲜品价格指数为99,干品为84 [10][11] - 平台构建阳光透明的交易体系,价格指数以去年同期为基准(设为100),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信号 [10][11] 直播电商推动销售模式转型 - 南华县上百名主播通过直播销售野生菌,主播杨华芝日均销售四五十单,高峰期达七八十单,线上销售额占店铺一半以上 [12][13] - 县政府组织免费电商培训,启动"菇勇者"计划培养专业主播,形成差异化主播矩阵 [12][13] - 部分消费者通过直播接触产品后转为线下客户,专程到南华体验采菌并购买 [12][13] 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 南华县已知野生菌1021种,其中可食用354种,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 [4] - 洒披武村1000亩保育基地年产菌子90吨,产值近300万元 [6] - 数字化技术推动"菌经济"发展,县政府计划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3]
野生菌尝鲜季到啦 不想“躺板板”赶紧收藏这份指南
央视新闻· 2025-06-15 16:41
云南野生菌行业概况 - 云南野生菌资源占全国可食用种类的90%以上,种类超过1000种 [1] - 野生菌上市旺季为每年5月雨季开始后,7月中下旬达到价格低点 [9][12] - 全国最大交易市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日供应量从50吨增至80吨,价格随供应量增加下降 [10][12] 野生菌餐饮市场 - 特色餐厅推出全菌宴,包含10种菌类制作的12道菜品,如傣味包烧鸡油菌、盐烧罐罐牛肝菌等 [2][4][8] - 经典菜品汽锅鸡采用松茸菌,通过特制汽锅蒸制保留原汁原味 [6] - 暑期将迎来野生菌全面上市期,餐饮消费需求预计增长 [8] 野生菌品种与加工 - 热门交易品种包括牛肝菌、鸡枞、松茸、青头菌等 [10] - 鸡枞被称为"菌中之王",是高端宴席常用食材 [8] - 加工方式注重保留本味,如芭蕉叶包烧、陶瓷罐盐烧等特色工艺 [2][4] 野生菌安全防控 - 云南有毒野生菌达200种,其中20余种剧毒,鹅膏类和亚稀褶红菇致死率超80% [14] - 创新风险分级机制,划定7个高风险地区和49个中风险地区 [15] - 鉴别毒蘑菇口诀:"头上戴帽子、腰间系裙子,脚上穿靴子" [17] - 烹饪需炒熟煮透,避免凉拌或饮酒同食 [19]
生活观察|如何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
新华网· 2025-06-07 09:18
野生菌行业概况 - 云南被誉为"野生菌王国",拥有至少2753种野生菌资源,其中可食用的有900余种,有毒的多达200余种,占全国毒菌种类的一半以上 [2] -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雨热条件孕育了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但也带来了识别与食用上的挑战 [2] - 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云南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2] 野生菌中毒类型与案例 - 野生菌中毒临床上主要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肝损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等,其中以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 [4] - 一些致死性中毒患者早期也呈现胃肠型症状,极易被误判为普通肠炎 [4] - 近期案例:84岁老人误食鹅膏菌出现严重肝损,通过"人工肝+胆道引流"清除毒素转危为安,同餐两人因食用量过大未送医便身亡 [4] 野生菌食用误区 - 以色彩、有无汁、断面是否变色或生虫来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缺乏科学依据 [9] - 亚稀褶红菇与密褶红菇外形几乎一致,极易混淆,已造成多起死亡事件 [9] - 部分毒素如牛肝菌中的致幻成分可被高温破坏,但像鹅膏毒素即使彻底煮熟仍有剧毒 [9] - 不同种类菌子混合烹饪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9] 野生菌交易与安全措施 -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专业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专设专家团队负责辨识毒菌,强化商户分拣培训 [10] - 商户在直播售卖时会特别注明有风险的菌子,如见手青、红葱牛肝菌等,并反复提醒烹饪方式 [10] - 顾客常询问菌子能否与酒同食、炒多久才安全,商户建议少量多次,不宜暴食,同时不建议饮酒 [10] 中毒救治与防控体系 - 进食野生菌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同时保留剩余菌样或拍照便于医生判断毒素类型 [11] - 剧毒菌常有"假愈期",早期症状缓解不代表脱险,仍可能在2至3日后出现肝肾衰竭等并发症 [11] - 云南省设立1877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建立31家主动监测哨点,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11] - 2024年全省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数降至11人,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11] - 编制了云南常见野生食用菌名录和云南野生毒菌图鉴,并建立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机制 [13]
第二十届西博会开幕在即 甘孜州多维度展示发展成果与产业优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15:46
西博会甘孜州参展概况 - 甘孜藏族自治州借力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方位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重点推介文旅、能源、有机等优势产业资源 [1] - 展区采用"1+3+N"创新模式,其中"1"聚焦"十四五"发展成就,"3"突出文旅、能源、有机三大核心产业,"N"涵盖美食、天文、非遗等多元文化 [2] - 主题展馆细分为成就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展、非遗展三个展厅,以革命红、生态绿、天空蓝三色串联能源、有机、文旅发展图谱 [2] 能源产业发展 - 甘孜州能源可开发量达2.5亿千瓦,其中光伏可开发量1.5亿千瓦居四川省第一 [3] - "十四五"期间建成清洁能源装机2058万千瓦,在建2269万千瓦,水电规模全省第二、光伏规模全省第一 [3] -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柯拉光伏电站为标志性成果 [3] 高原特色农业 - 建成97.76万亩"三江六带"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创建50个省州现代农业园区 [3] - 361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设立有机专柜展示酒肉茶菌果药水蔬粮油十大类优质农特产品 [3] - 47家企业参展农特产品展区,涵盖牦牛、藏香猪、青稞等七大种类 [6] 文旅产业成果 - 拥有115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71.85亿元 [4] - 非遗展重点展示德格印经院、"蜀山之王·千面贡嘎"景观及"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游线 [4] - 配套开展非遗歌舞、原生态表演等民族文化展演活动 [7] 投资合作与推广 - 《飞夺泸定桥》主题元宇宙项目将在西部投资说明会签约 [5] - 举办成都-甘孜、浙江-甘孜农商对接会及炉霍县农产品专场推介,多个项目计划现场签约 [5] - 组织20名网络名人组成"甘孜体验团"打卡展馆,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松茸、藏红花等农产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