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成果 | 南昌大学: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的创新工艺开发
论坛与平台概况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聚焦非粮生物基领域创新科研成果和商业化可行性 [2] - 论坛主办方DT新材料致力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已完成1500+次技术和项目对接 [2] - 论坛将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公开征集并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2] - DT新材料旗下运营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官网www.bio-basedlink.net,作为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设有“供需库-科技成果转化”栏目持续收集相关创新成果 [10] 核心科技成果: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创新工艺 - 成果名称为“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的创新工艺开发”,由南昌大学研发 [5] - 目标产品为中链二元羧酸(C5-C8,包括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全球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并持续扩大 [5] - 当前市场主要依赖石油基路线生产,存在碳排放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分离困难等问题,生物基制备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5] - 项目采用创新的双羰基化催化技术,以生物质衍生的平台化合物(如甘油、糠醛、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制备目标产品 [5] 技术优势与竞争力 - 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产品选择性好的优势,生产过程碳排放远低于石化路线,符合欧盟碳边境税及国内绿色制造标准 [5] - 项目通过构建可再生供应链,从源头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契合全球“双碳”目标与绿色制造趋势 [7] - 一步双羰基化合成技术实现产品选择性≥85%、催化剂回收率≥99.99%,较传统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综合成本 [7] - 生物基产品通过碳足迹认证有助于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填补国内生物基C5-C8中链二元羧酸在高端应用场景的空白,形成“技术降本-绿色合规-市场适配”三重竞争优势 [7][8] 知识产权与合作模式 - 该成果已发表国内专利5篇 [9]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发、成果转化或知识产权转让 [9]
工信部公示,新和成、凯赛生物等首批36家入选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第一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共36项产品入选,涉及36家企业,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1] - 入选企业包括首朗生物、微元合成、凯莱英、华恒生物、凯赛生物、蓝晶微生物、华熙生物等知名企业,覆盖食品、饲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1] - 具体产品包括乙醇梭菌蛋白、阿洛酮糖、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纳基奥仑赛注射液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等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具有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优势 [4][5][6][7][8]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9] - 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 [9][15][16][32]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11] 生物制造产业动态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出席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蓝晶微生物、浙江合成生物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20] - DT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将在大会上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和"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已发布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上榜企业名单 [41][43] - 专题论坛将讨论聚酰胺材料单体的生物制造、非粮秸秆糖应用、AI赋能生物制造等前沿话题 [28][30][36][37]
千亿投资布局未来!山西一地2025锚定量子、具身智能等科技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5-26 08:32
长治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长治市发布《长治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签约600个新项目,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1] - 2025年工业投资计划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超10% [3] - 计划新增45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156家"四上"企业,其中85家规上工业企业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创新高地 [3] - 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传统钢铁、焦化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长治高新区加快建设"一谷三园"及绿电产业园,采用"绿电直供"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3] 科技成果转化与招商引资 - 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3] - 通过绘制产业图谱精准对接技术瓶颈,联合科研机构、链主企业开展"一链一图谱"论证 [3] - 确保引入项目契合科技发展趋势 [3] 配套设施与审批改革 - 新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推进分布式光伏应用 [4] - 深化"预审批"改革,下放省级58项、市级1377项、县级549项赋权事项 [4] - 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开工一件事"审批流程 [4] 实施保障机制 - 成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协调服务专班 [4] - 建立"月联席、季分析、年考评"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任用挂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