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锦波生物20250918
2025-09-18 14:41
锦波生物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8.59 亿元,同比增长 42.43%,归母净利 润 3.92 亿元,同比增长 26.65%。医疗器械收入 7.08 亿元,增长 33.41%,毛利率 95.04%;功能性护肤品收入 1.21 亿元,增长 152.39%,毛利率 70.78%。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三型人源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填充剂"重元",已开始 发货,预计带来十几亿量级销售规模。与养生堂战略合作,将在品牌、 渠道和生产领域进行协同。 锦波生物拥有国内唯一的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具备技 术壁垒和先发优势,并积极进行平台化布局,拓展妇科、泌尿科及骨科 等新应用场景。 2022 年至 2024 年,医疗器械收入从 3 亿多元增长至 12 亿元,功能性 护肤品收入从 6,000 多万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 1.2 亿元,整体毛利率 从 85%上升至 92%。 公司 2024 年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达到 92%和 50.7%,2025 年上半年 维持高位。现金流充裕,上半年现金流净额为 3.83 亿元,负债率仅 25%,财务状况健康。 锦波生物 20250918 Q&A 景博生物的主要业务和近期发展情况是什么? 摘 ...
谭天伟院士: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将解决“碳中和”问题
生物制造产业前景与战略价值 - 生物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前瞻领域 全球各国智库对此高度重视[4] - 本世纪末生物制造产品可覆盖70%化学制造产品 到2050年将占全球制造业1/3[4] - 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当前产业规模不足8万亿美元[4] 生物制造技术代际演进 - 第一代生物制造以玉米为原料 第二代以秸秆为原料[5] - 第三代生物制造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称为未来生物制造[5] - 第三代技术普及将极大推动解决碳中和问题[5] 中国绿色生物制造战略意义 - 提供不减增长只减排放的发展新路径 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5] - 是破解发展与降碳两难命题的关键[5] - 系统推动中国绿色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发展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2] 未来十年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 人工智能驱动的菌种智造[5] - 二氧化碳到长链化学品的生物转化[5] - 生物-化学耦合过程的集成与强化[5] 二氧化碳利用的科学与工程挑战 - 科学挑战在于高效捕获和活化惰性二氧化碳分子 需设计超越自然光合作用效率的全新酶催化剂和光-酶耦合系统[5] - 工程挑战在于将高效但脆弱的生物系统进行工程放大 设计稳定连续低成本运行的反应器[5] - 需从仿生走向超生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是从0到1再到100的全面挑战[5] 跨学科融合机制 - 构建项目共同体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设立项目实现多学科协同攻关[6] - 构建平台共同体 建设跨学院共享实体平台促进多学科思想碰撞[6] - 构建人才共同体 通过双导师制跨学科课程培养具有跨界思维的新生科研力量[6]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改革课程体系 增设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工程伦理等跨学科课程[6] - 改变评价方式 鼓励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并容忍失败[6] - 重塑师生格局观 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战略家的复合体 科研为解决真问题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6] 中国在全球绿色科技竞争中的定位 - 中国正处于从并跑向领跑转变的关键阶段[7] - 在应用研究产业化和市场规模上已具备优势[7] - 倡导基于规则的开放国际合作模式 基础研究广泛开放 关键技术领域推行创新联盟模式 核心竞争力领域依靠自身突破[7] 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第五届论坛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9] - 设置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专场[10] - 包含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和非粮生物基材料四大专场[12] - 设置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2]
京东位列第十,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搜狐财经· 2025-09-18 02:55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连续第24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以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2][4] - 国家电网以39459亿元营收位列榜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分别以29690亿元和29320亿元营收位列第二和第三[5] - 京东集团以11588亿元营收首次进入前十 位列第十名[4][5] 规模与效益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 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6]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提升 达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6] - 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发展协调性增强[5] 产业结构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增加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量显著 共有6家新入围[6] - 39家企业新入围或重新入围[6] 研发创新 - 500强企业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6] - 华为以1797亿元研发投入居首 占500强总投入近10% 比亚迪和中国建筑分别以532亿元和455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6]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长10.54%[6] 创新领军企业 - 携程集团以24.62%研发强度位列榜首 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以20.84%和19.81%的研发强度位列第二和第三[7] - 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占据研发强度前十榜单多数席位 包括网易(16.64%)、百度(16.63%)、蔚来(15.40%)等[7] 企业作用与方向 - 大企业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 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投入[8] - 大企业应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8] - 大企业应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产业链数字化提升[8] - 大企业需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9]
高端磷脂市场迎来变局 开辟生物制造新赛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09:19
近日,尚高生命科学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APCC-UF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据此建成一条千吨级纯 物理法高活性天然磷脂生产线,将为医药、营养健康和护肤等领域带来原料层面的革新。 磷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在医药、化妆品、高端食品等领域深受青睐。 然而,当下全球高纯度磷脂市场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一类是以化学溶剂法生产的大宗磷脂产品,虽 能低成本大规模量产,但产品活性低、分解聚合物复杂,磷脂纯度和PC含量难以满足医药及高端消费 需求;即便通过多次选择性化学溶剂提纯达到高纯度和高PC含量,其活性也会进一步受损,失去天然 活性磷脂的价值。另一类则是采用传统纯物理方法生产的科研级磷脂,虽纯度和活性极高,但生产成本 高昂、价格不菲,仅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特殊医疗领域。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千吨级产线建设与验证,单批次产量大幅提高,而平均生产成本仅为实验室传统纯 物理法的千分之几。这意味着,尚高将为下游制药、功能食品及高端护肤品等行业提供了稳定、高品 质、可持续的天然活性磷脂原料来源。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尚高此项技术实现了"科研级高端品质,工业级成本",预计将推动磷脂应用从百亿 级大宗市场逐步延伸至千亿级 ...
奔驰,入局生物制造!
产业生态趋势 - 奔驰推出全球首款无动物成分内饰选装包 应用于新款电动GLC车型 包含座椅/方向盘/车顶内衬等部件 多数材料含高比例回收成分[7] - 奔驰合作方AMSilk将蛛丝蛋白产量从公斤级提升至吨级 其生物合成蜘蛛丝通过微生物生产 具备强度与柔韧性平衡特性[9] - 另一合作方Modern Meadow生产含80%可再生碳的生物基混合材料 已与Tory Burch/巴斯夫等品牌合作集成至汽车/鞋类行业[9] - 加拿大政府通过Protein Industries Canada投资3250万加元支持蚕豆和菌丝体蛋白开发 2023年公共资金占比达30%[12][13] 潜力市场与产品 - AMSilk完成5200万欧元融资(约4.3亿元) 由ATHOS领投 资金用于工业规模扩张 其丝蛋白材料可生物降解且不含微塑料[17] - 澳大利亚品牌Bellroy推出INNOVERA™植物蛋白材料手机配件 含80%可再生碳 强度为传统皮革两倍[20] - 英国Xampla获1400万美元投资 开发植物蛋白基Morro™材料替代一次性塑料 可生物降解且具备油脂阻隔性能[22][24] - 新加坡Greenitio融资150万美元 开发蘑菇壳聚糖生物聚合物 碳足迹比传统化学品低87% 成本为天然替代品三分之一[25] - 以色列Imagindairy通过基因工程米曲霉生产无动物乳清蛋白 发酵能力达10万升 获FDA无动物成分GRAS认证[27] - 加拿大Burcon推出纯度超90%的油菜籽蛋白Puratein®C 具备完整必需氨基酸 PDCAAS评分为满分[30] - 新西兰Leaft Foods从苜蓿提取RuBisCO蛋白 每月产量达数十吨 每公顷苜蓿可产出近6吨蛋白质[34] 产能建设与资本运作 - 以色列Aleph Farms在瑞士建设人造牛肉设施 现有以色列工厂年产10吨培养牛排 测算显示生产成本可降至每磅4.08美元[36] - 新加坡Full Circle Biotechnology在泰国建设7000吨昆虫蛋白工厂 结合黑水虻幼虫与微生物蛋白 可替代75%水产养殖鱼粉[37] - Cascade Bio获600万美元融资 其酶稳定性技术成功率达100% 服务化学/香精香料/制药领域客户[38] 研发创新 - Arzeda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630万美元资助 通过AI设计酶推进无细胞制造 突破天然酶限制提升反应效率[39] - Frontier Bio开发3D生物制造技术 创建功能性血管组织 采用器官芯片平台构建血脑屏障模型和迷你肺[1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央视新闻· 2025-09-16 00:44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梁志峰: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 来,我们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目前,正在开展第七批次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在强链补链中 构筑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生命。今年,围绕着创新,国家层面从税收减免、研发投入激励、平台服务等方 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目前已有2000多家相关企业承担 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而针对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增股权投资规模121.96亿元,上交所、深交所、 北交所发布专精特新系列指数,加快拓展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广度和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各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耕细分赛道,专注补链强链,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 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这是一片厚度不到0.1毫米的玻璃,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40万片这样的玻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证券日报· 2025-09-15 22:37
榜单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1]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 [1] 行业结构特征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持续增加 [2]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中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量显著 共6家新入围 [2]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 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2] 企业研发创新 - 研发总投入达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 [2]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幅达10.54% [2] - 大企业被要求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 构建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2] 战略发展方向 - 大企业需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数字化能力向产业链中小企业溢出 提升产业生态数字化水平 [3] - 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 联合上下游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 [3] 头部企业格局 - 前十强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 [1] - 同步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大企业创新100强等多个子榜单 [1]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24
根据榜单,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建 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 发布会上,还同步发布了"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100强"和"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等多个榜单。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介绍,从规模上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 110.15万亿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 为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 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4次向社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朱宏任认为,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市场主体中的"关键少数",未来,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 企业需在以下四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大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 依托 ...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企业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10:48
本报记者 杜雨萌 会上,还同时发布了"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2025中国大企业创 新100强"等各项榜单。 据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介绍,从规模上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较上 年500强有所增加。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增长7.46%。 从产业结构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2025中国企业500强有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共有6家新入围企业。 从创新活力看,其研发强度亦创新高。数据显示,2025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下1.95%的 新高,连续8年提升。创新成果产出质量继续提升,2025中国企业500强持有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比上年增加了21.40万 件,增长了10.54%。 此外,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展协调性也有所增强。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 贡献分别为 ...
粤港澳共探“韧性湾区”建设与全球供应链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0:25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从工商界视角建议,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 应联合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区域合作,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供应链韧性与多元化布 局,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创新生态圈。(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粤港澳共探"韧性湾区"建设与全球供应链合作 中新社广州9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由中国贸促会与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联合主 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15日在广州举行,聚焦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全球贸易风险应对、 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促进、产业对接等国际工商界关注的重点热点议题。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2万 亿美元。广东产业门类齐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及未来产业蓬勃发展,与港澳发达 的金融、贸易、法律等现代服务业优势互补。目前广东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超21万户,今年以来,广 东吸引大量外资进入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和专用设备等领域。 他表示,广东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 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透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