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二花系’小摆件
icon
搜索文档
文博会上的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七年磨一剑,一针一线织就文化丝路新纽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0:46
文博会展示与市场反响 - 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在文博会上展示《千里江山图》《旭日东升》两幅作品,吸引众多参观者并获近百位意向客户 [1] - 来自澳大利亚的组织邀请陈红英参展销售,显示蜀绣文化的国际吸引力 [1] - 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 [2] 蜀绣技艺与传承 - 蜀绣用线设色典雅,施针严谨,掺针柔和,运用130多种针法,工艺复杂 [4] - 陈红英历时七年创作《帅将流芳》,采用128毫丝精细丝线绣制,比头发丝更细 [4] - 蜀绣传统纹样如梅竹、熊猫等对年轻人有距离感,陈红英创新推出"十二花系"小摆件、手机袋等文创产品,定价亲民 [5] 行业发展与挑战 - 上世纪70年代蜀绣从业人员达四五千人,近年因社会变迁和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规模和商业收益明显衰减 [5] - 蜀绣工艺复杂、耗时长,精良产品价格高,导致大量手工艺人改行,古老工艺面临失传风险 [5] - 陈红英通过合作社模式扩展绣娘队伍至30余人,帮助每人月收入增加三四千元,但培训上千学员仅留下几十人 [5] 创新与国际文化交流 - 陈红英新作《李白探亲》采用全真丝材质,历时一年半纯手工制成,融合熊猫与西域风光等元素,体现国际文化交流 [6][8] - 作品采用小剪刀针、滚针、混丝等不同针法,纹饰呈现油画质感,山水树木混搭调色增强层次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