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

搜索文档
北京荷花文化节开幕,14大展区展示夏日荷风雅韵
新京报· 2025-07-04 13:29
文化节概况 - "花开北京·2025北京荷花文化节"于7月4日在颐和园启幕,联动全市14大特色展区,展出400余个荷花品种,包含10个珍稀古莲和20余个北京自育新优品种,搭配150余种睡莲及其他水生植物,活动持续至8月底 [1] - 颐和园水操学堂院内展示20余种新品种荷花,包括粉蝶、娇容三变、红雨等,并沿路摆放盆荷供游客近距离欣赏 [1]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VR云赏荷"平台和"荷花赏鉴地图",市民可360°沉浸式游览并获取优惠购花服务 [1] 创新活动与成果 - 推出"荷和美美"主题快闪市集,涵盖文化体验、科普展示、时尚消费,并推出"荷以消暑"系列饮品与"荷风雅物"文创产品 [2] - 举办荷花摄影展、文化讲座、诗歌朗诵、园艺沙龙等多元活动,开设插花工坊和亲子互动项目 [2] - 国家植物园南园成功复活8种古莲,莲花池公园培育20多个"京产荷花"新品种,国家植物园南园培育出"剑舞""吴黛"等特色品种 [2] 主要展区特色 - 颐和园昆明湖荷花以白洋淀红莲为主,西堤以西水面荷花最繁茂,耕织图景区栽植120余种花卉组成中式花境 [3] - 国家植物园(南园)展示9种古莲,包括埋藏1200多年的普兰店古莲子,水生植物区栽植50个荷花品种和130个睡莲品种 [4] - 北海公园设置四个展区,运用荷花、水生植物和应季花卉进行环境布置 [5] - 圆明园遗址公园推出"荷韵梅芳·御苑双姝"双花展,举办荷花仙子巡游和《碧水风荷》舞剧 [6] - 紫竹院公园举办竹荷文化季,设置文化展览、科普讲堂和文创市集 [8] - 玉渊潭公园樱花小湖荷花品种最多,万萍荷香景区以红莲为主 [9] - 莲花池公园首次集中展示20个自育荷花新品种,保定古莲池珍稀古莲首次绽放 [12] - 花乡公园展出4000余盆荷花及睡莲,设立"湿地修复实验室"并推出儿童种植计划和全民认养活动 [16] 其他展区亮点 - 龙潭西湖公园展示40余盆荷花,北小湖木栈道为观赏平台 [10] - 什刹海荷花市场展示小舞妃、红宝石和杏黄三个品种,举办拍照打卡活动 [11] - 朝阳公园布置精品盆栽荷花约1000盆,举办荷风雅集·夏韵清凉市集 [13] - 红领巾公园湿地景观区展示荷花5000余株,主要为白洋淀红莲和睡莲 [14]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荷花种植面积达2.5公顷,与"葵花展"形成"荷葵双景" [15] - 雁栖生态军神园艺场年产水生植物10万株,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稳定性测试 [17]
栖霞区尧化街道“红十月”老党员工作室扎根社区发挥余热
南京日报· 2025-07-04 07:52
社区公益文创项目发展 - "红十月"老党员工作室由17位平均年龄逾70岁的老党员组成 自2017年成立以来扎根社区 2022年7月升级为文创工坊 将书法剪纸等传统技艺转化为义卖商品 [1] - 文创产品包括车挂 冰箱贴 书签 扇面等传统手工艺品 通过社区义卖和公益集市等渠道销售 已参与几十场活动并筹集善款1.3万余元 [2] - 项目形成完整生产链 老党员分工负责创意设计 材料筹备 书法题字 塑封定型等环节 并带动居民骨干参与复杂作品制作 [2] 多方资源整合与协作 - 项目获得辖区驾校支持 定制500把题字团扇并提供材料 同时联动区老干部局 民政局 妇联等6个政府部门及商业机构共建 [3] - 社区建立"十月青年"和"青田小楼长"配套团队 形成老中青少四代协同机制 每周开展书法社交流 每两周举办国画班学习 [3] 社会效益与运营模式 - 善款已用于帮扶社区困难群体 包括为失能老人购买护理用品 实现6名困境儿童"微心愿" [2] - 老党员克服家庭负担坚持投入 如57岁成员照顾5岁孙子后仍参与制作 68岁成员在接送孙子间隙完成画作 [2] - 街道通过"党建+"模式推动项目发展 未来计划深化基层党建品牌建设 扩大社区自治共治成效 [4]
培养一人,带动一方!非遗传承人助力乡村振兴,残疾匠人“雕”“绘”出幸福人生|非遗研培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6-28 04:38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与助残就业 - 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覆盖2005个县级行政区,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其中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累计培训传承人超10万人次,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人才辐射效应 [1] - 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就业"创新模式,让特殊群体实现以技立身、以艺圆梦 [1] 马友谊葫芦产业园案例 - 马友谊创新提出"六变"模式:农舍变工坊、工坊变景点,工艺变手艺、作品变商品,体验变宣传、文旅变传承,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2] - 开发50余种适合残困人员制作的葫芦工艺制品,免费培训残障学员3600余人次,帮助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助力每人年增收1.5万元至6万元 [4] - 产品从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150余种,2023年葫芦文创产品年总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其中葫芦茶叶罐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0万元 [5] 牛玉叶鲁绣工坊案例 - 牛玉叶成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联盟和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累计义务培训妇女15000余人次 [8] - 2024年举办5期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班,帮助110名残疾人掌握刺绣、制衣等专业技能,其中20人实现灵活就业 [9] - 作品《泰山日出》被确定为国事礼品,工坊作品在巴黎和纽约展出,包含脸谱、围巾、手包、扇子等29件精巧手工艺品 [10] 其他典型案例 - 黄梅挑花非遗传承人洪利工坊吸纳20多名残疾人员工,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11] - 河南淮阳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推广"非遗+残障"项目,荣获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称号 [13] - 湖北美术学院通过翻译设备、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为残疾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13] 非遗研培计划成效 - 全国已有149所院校参与研培计划,举办研培班1400余期,直接培训传承人5.1万人次,惠益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 [11] - 培育出一支既懂传统技艺、又善创新发展的传承人队伍,形成"传承一人、带动一方"的辐射效应 [11] - 许多残疾学员自身就是珍贵非遗技艺的持有者,通过高校培训增强传承信心,找到更科学的技艺表达和传承方式 [13]
“苏超”激战正酣 企业如何踢出赛事经济“一记好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4 00:38
赛事热度与观众数据 - "苏超"第五轮常州队与南京队对决单场观众人数突破36712人 刷新单场观众纪录 其中省外观众超过1万人 [1]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中华恐龙园携20余只仿真恐龙亮相比赛现场 成为网友热议焦点 [1] - 中华恐龙园推出带有"常州梗"的帆布包等文创产品 并与常州非遗乱针绣结合推出"恐龙妹妹乱针绣团扇" [1] - 中华恐龙园围绕"苏超"网络热梗推出恐龙妹妹系列玩偶 [1] - 天目湖在"苏超"第三轮比赛期间邀请扬州游客免费游园 直接带动常州文旅主体曝光度 [2] 企业赞助与品牌合作 - "苏超"赞助商从开赛时的6家增长至21家 包括总冠名商1家 官方战略合作伙伴7家等 [3] - 龙蟠科技作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为"苏超"提供支持并在赛事推广 品牌联动等多维度展开协作 [3] - 洋河股份冠名宿迁队并推出"赠酒+旅游""进球抽福袋"等线上互动活动 [3] 赛事经济产业链发展 - "苏超"通过高上座率和社交媒体热度带动当地文旅 餐饮等消费 提升企业知名度并打造城市品牌 [2] - 省级足球联赛未来产业空间广阔 企业可通过冠名赞助 广告宣传 开发联名产品等方式深度融入赛事经济 [4]
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握手——美国达拉斯“NiHao”公益项目青少年中国行侧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8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这次带走的不只有纪念品和照片,还有一段真实的中国记忆。"9日,美国 达拉斯"NiHao"公益项目青少年参访团中国行画上句号。回忆此行点滴,马克斯韦尔·桑兹·约翰逊 (Maxwell Sands Johnson)说道。 6月2日,16位美国青少年开启中国之旅,他们从上海出发,途经杭州、最终抵达北京。对大部分团 员来说,中国是遥远、陌生的国度。亲身踏足后,不少团员表示,中国远比之前了解到的丰富、精彩。 当东方技艺遇上西方创意 中国游少不了文化味。在北京行程首站,参访团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向扎染与 团扇老师"拜师学艺"。 走进扎染工坊,植物染料清香扑面而来。美国青少年小心翼翼地用强力夹将不同造型的木板固定在 罗纱上,再放进染缸轻轻搅动。"老师,我的罗纱上色完成了吗?"作为扎染新手,美国青少年按捺不住 好奇心,不时探头查看染缸,讨论可能的花纹效果。 在团扇制作区,团员们手持画笔,蘸取颜料,细细勾勒,盛放的牡丹、灵动的花鸟渐浮现。完成 后,大家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作品。凯·雷哈根(Kai Rehagen)将英国乐团唱片和时装潮牌元素融入扇 面,他很满意自己中西合璧的创意。 "人们 ...
非遗节来了 接下来一周,有多彩的展览展示及非遗惠民体验
四川日报· 2025-05-29 08:54
开幕式巡游表演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揭幕 51支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参与巡游 [3] - 开幕式表演分为4个篇章 展示非遗的国际对话与跨界创新 包括峨眉武术 太极表演 陕西说书与街舞融合等 [4] - 51支国内外队伍展示全球非遗项目 如潮汕英歌舞 意大利旗舞 四川清音等 突破地域界限进行文明对话 [5] - 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亮相 展示植物染服饰与苗绣饰品 武当太极"洋教头"杰克表演太极 体现非遗国际吸引力 [5] 专题展览 - 非遗品牌IP授权展首次开设国际展区 引入西班牙西甲联赛 古巴纺织工艺等国际项目 近百个非遗品牌IP参展 [6] - 蜀绣大师孟德芝工作室与瑞幸咖啡 泸州老窖 "三国杀"游戏等合作 授权收入超百万元 数十个非遗项目达成超2亿元合作意向 [6]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展运用AI AR技术 如《趣构成纹》生成宋锦缂丝纹样 《有趣的甲骨文》VR展体验文字起源 [6] 互动板块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聚8个世界美食之都特色美食与70余项中国饮食类非遗 形成美食集市 [7][8]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开展75人次专家参与的15场健康咨询活动 展示中医药文创与养生茶饮 [8] - 全川288个社区同步开展非遗惠民体验 包括龙舟赛 竹藤文化周 邛酒文化周等活动 覆盖183个县(市、区) [8]
文博会上的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七年磨一剑,一针一线织就文化丝路新纽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0:46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马子卿 "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花纹、礼盒我们都可以定制。"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陈红英面前展示的手工 织造披肩、团扇引人驻足。看到记者对展品有兴致,她主动上前介绍起来。 在5月22日至26日举办的文博会上,人工智能(AI)、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产品大放异彩,多场"科技+文化"盛宴火遍全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 到,蜀绣、剪纸、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陈红英来自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是非遗项目蜀绣的资阳市级传承人。她为文博会带来了《千里江山图》《旭日东升》两幅作品,向往来客人展示蜀绣技艺 与文化。在为期5天的文博会上,陈红英已获得近百位意向客户,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组织邀请她参展、销售。 历时七年成就蜀绣大作 说起与蜀绣的缘分,陈红英总习惯从十多年前讲起。 彼时,陈红英在成都郫都区务工,在朋友影响下偶然接触到了蜀绣技艺。"申报非遗成功后,郫都区刚建立蜀绣非遗基地,当时我有很多空余时间,就把它 当成爱好发展,还拜师进行了系统学习。"陈红英说。 陈红英在文博会上展示的作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202 ...
苏州:“寸丝寸金”的缂丝变时尚单品
苏州日报· 2025-05-26 16:06
缂丝行业现状 - 缂丝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缂丝采用"通经断纬"技法,工艺繁琐且耗时,熟练织工一天仅能织1到2厘米,一幅作品需按年计算完成时间,属于奢侈品范畴 [1] 公司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设计缂丝手包、挂坠、耳饰等生活衍生品,结合年轻人喜好推动缂丝生活化、年轻化 [2] - 公司与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合作,30多套苏绣服装登上巴黎时装周,70余件缂丝作品再登巴黎时装周,拓展高端时尚市场 [2] - 公司推出缂丝宫扇、台屏等特色产品,延伸至收藏品、工艺品领域 [2] 电商直播成效 - 公司首次尝试电商直播,单场售出近80件缂丝产品,总销售额超30万元,单价最高的缂丝宫扇价值2.7万元 [1][2] - 直播筹备期间准备了团扇、耳饰、台屏、卡包、胸针等十多种产品,流量表现超出预期 [2]
文化新观察·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谈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消费
新华网· 2025-05-26 11:33
数字技术重构文化消费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应用,推动文化消费向沉浸式、个性化、智能化转型,激发市场潜力并提升文化获得感 [1][3][5]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文化新业态营收59082亿元,增速达9.8%,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8] 科技赋能文旅场景创新 - 清明上河园景区通过《爱雅宋》沉浸科技秀、《飞越清明上河图》5D球幕影院等数字项目,实现游客量55.78万人次(+44.28%)和总收入7508.88万元(+47.55%)的显著增长 [3] - 北京798超维视界VR院线推出8部主题VR影片,结合"实景锚点+虚拟叙事"技术打造线下消费新场景 [4] - 全国范围内涌现《奇遇三星堆》探索展、5G大运河体验区、潮州涵碧楼AR历史还原等数字化文旅项目,形成新消费热点 [5] 个性化供给与精准服务 - 大数据和AI技术推动定制化文化产品,如苏绣团扇个性化图案设计,满足用户参与感和纪念需求 [6] - 内容共创模式激活IP价值,如《三体》衍生设计活动吸引海内外创作者,带动周边消费 [6] - AI文旅智能体(如"杭小忆""AI南京")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提供智能化伴游服务 [6] 新业态驱动行业增长 - 线上演播、数字娱乐、知识付费等新业态引领潮流,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9.8%,其中文化娱乐支出增速达16.1% [8] - 非遗直播(黎锦、苗绣等)和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文化出海新载体,创造消费溢出效应 [8]
直击文博会|三大关键词,看见成都“文创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13:23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融合发展" [1] - 展会吸引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超3000家文化机构参与 [1] - 成都文创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展示,与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技术实现深度链接 [1] 文创园区生态 - 成都全市文创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28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9%,连续5年占GDP比重超10% [3] - 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西区项目计划建设"全景瞭望塔"等创新载体,形成"主园引流—西区承接—二次消费"闭环 [5] - 成都智媒体城项目定位全球影响力智媒体产业生态示范区,吸引数字音乐、IP开发等领域合作 [3] 数字文创市场 - 成都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 [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展示全球领先特效技术,8K超高清大熊猫慢直播展现产业链成熟度 [6] - AG电竞集团代表成都电竞产业,全国每年1/6电竞赛事在成都举办,被誉为"中国第二大电竞之城" [10][11] 文创IP开发 - 三星堆、大熊猫、宽窄巷子等IP通过文物复刻品、全息投影等形式展示 [11] - 首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吸引20多国参与,收到13854件作品并评出8类奖项 [14][15] - 非遗传承人白静波通过3个展位推广成都非遗IP,计划进军大湾区及海外市场 [16] 产业融合创新 - 东郊记忆西区将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 [5] - 每经AI电视智创传播平台展示AI赋能传媒生态,汉服与三星堆纹样高定时装实现传统时尚融合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