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团扇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荷花文化节开幕,14大展区展示夏日荷风雅韵
新京报· 2025-07-04 13:29
文化节概况 - "花开北京·2025北京荷花文化节"于7月4日在颐和园启幕,联动全市14大特色展区,展出400余个荷花品种,包含10个珍稀古莲和20余个北京自育新优品种,搭配150余种睡莲及其他水生植物,活动持续至8月底 [1] - 颐和园水操学堂院内展示20余种新品种荷花,包括粉蝶、娇容三变、红雨等,并沿路摆放盆荷供游客近距离欣赏 [1]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VR云赏荷"平台和"荷花赏鉴地图",市民可360°沉浸式游览并获取优惠购花服务 [1] 创新活动与成果 - 推出"荷和美美"主题快闪市集,涵盖文化体验、科普展示、时尚消费,并推出"荷以消暑"系列饮品与"荷风雅物"文创产品 [2] - 举办荷花摄影展、文化讲座、诗歌朗诵、园艺沙龙等多元活动,开设插花工坊和亲子互动项目 [2] - 国家植物园南园成功复活8种古莲,莲花池公园培育20多个"京产荷花"新品种,国家植物园南园培育出"剑舞""吴黛"等特色品种 [2] 主要展区特色 - 颐和园昆明湖荷花以白洋淀红莲为主,西堤以西水面荷花最繁茂,耕织图景区栽植120余种花卉组成中式花境 [3] - 国家植物园(南园)展示9种古莲,包括埋藏1200多年的普兰店古莲子,水生植物区栽植50个荷花品种和130个睡莲品种 [4] - 北海公园设置四个展区,运用荷花、水生植物和应季花卉进行环境布置 [5] - 圆明园遗址公园推出"荷韵梅芳·御苑双姝"双花展,举办荷花仙子巡游和《碧水风荷》舞剧 [6] - 紫竹院公园举办竹荷文化季,设置文化展览、科普讲堂和文创市集 [8] - 玉渊潭公园樱花小湖荷花品种最多,万萍荷香景区以红莲为主 [9] - 莲花池公园首次集中展示20个自育荷花新品种,保定古莲池珍稀古莲首次绽放 [12] - 花乡公园展出4000余盆荷花及睡莲,设立"湿地修复实验室"并推出儿童种植计划和全民认养活动 [16] 其他展区亮点 - 龙潭西湖公园展示40余盆荷花,北小湖木栈道为观赏平台 [10] - 什刹海荷花市场展示小舞妃、红宝石和杏黄三个品种,举办拍照打卡活动 [11] - 朝阳公园布置精品盆栽荷花约1000盆,举办荷风雅集·夏韵清凉市集 [13] - 红领巾公园湿地景观区展示荷花5000余株,主要为白洋淀红莲和睡莲 [14]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荷花种植面积达2.5公顷,与"葵花展"形成"荷葵双景" [15] - 雁栖生态军神园艺场年产水生植物10万株,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稳定性测试 [17]
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握手——美国达拉斯“NiHao”公益项目青少年中国行侧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8
文化交流活动 - 美国达拉斯"NiHao"公益项目青少年参访团16位成员于6月2日至9日完成中国之旅,途经上海、杭州、北京三地 [1] - 参访团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扎染与团扇制作等传统文化活动,其中凯·雷哈根将西方流行文化元素融入传统团扇创作 [2] - 活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旨在促进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 [8] 文化体验内容 - 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参访团通过生平展深入了解宋庆龄作为革命家、和平活动家、儿童权益倡导者的多重身份 [4] - 展览重点展示宋庆龄与国际友人的交往历史,包括与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等人士的互动 [4] - 马克斯韦尔·桑兹·约翰逊特别关注宋庆龄的语言能力,表示自己学习中文7年希望成为文化桥梁 [6] 实地考察见闻 - 参访团成员通过实地游览消除对中国认知偏差,凯·雷哈根指出多数美国青少年仅知道北京上海且存在误解 [7] - 成员体验包括北京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产线、居庸关长城等现代与传统文化地标 [7] - 美国网红IShowSpeed中国行视频的传播成为激发参访团来华兴趣的催化剂 [7]
文博会上的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七年磨一剑,一针一线织就文化丝路新纽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0:46
文博会展示与市场反响 - 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在文博会上展示《千里江山图》《旭日东升》两幅作品,吸引众多参观者并获近百位意向客户 [1] - 来自澳大利亚的组织邀请陈红英参展销售,显示蜀绣文化的国际吸引力 [1] - 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 [2] 蜀绣技艺与传承 - 蜀绣用线设色典雅,施针严谨,掺针柔和,运用130多种针法,工艺复杂 [4] - 陈红英历时七年创作《帅将流芳》,采用128毫丝精细丝线绣制,比头发丝更细 [4] - 蜀绣传统纹样如梅竹、熊猫等对年轻人有距离感,陈红英创新推出"十二花系"小摆件、手机袋等文创产品,定价亲民 [5] 行业发展与挑战 - 上世纪70年代蜀绣从业人员达四五千人,近年因社会变迁和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规模和商业收益明显衰减 [5] - 蜀绣工艺复杂、耗时长,精良产品价格高,导致大量手工艺人改行,古老工艺面临失传风险 [5] - 陈红英通过合作社模式扩展绣娘队伍至30余人,帮助每人月收入增加三四千元,但培训上千学员仅留下几十人 [5] 创新与国际文化交流 - 陈红英新作《李白探亲》采用全真丝材质,历时一年半纯手工制成,融合熊猫与西域风光等元素,体现国际文化交流 [6][8] - 作品采用小剪刀针、滚针、混丝等不同针法,纹饰呈现油画质感,山水树木混搭调色增强层次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