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乘风破浪的姐姐》
icon
搜索文档
芒果超媒20250918
2025-09-18 22:4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长视频行业 公司为芒果超媒[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长视频行业底层逻辑是内容为王 优质内容能拉动会员和广告业务 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在2020年6月上线后显著拉升会员收入 爱奇艺的《爱情公寓5》和《庆余年》在2020年初驱动付费会员达小峰值 腾讯视频的《扫黑风暴》和《你是我的荣耀》也推动会员增长[3] * 芒果超媒在自制综艺方面优势显著 成功孵化运营多个综艺IP 例如《明星大侦探》系列已推出第10部 《我是歌手》通过创新直播形式提升热度 这些节目对会员及广告收入有良好促进作用[5] * 公司通过小芒APP和线下实景推理主题馆等进行IP衍生与运营 小芒APP以芒果自身IP孵化为主打 涵盖综艺周边商品及潮玩品类 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线下M City主题馆完善了从前端综艺IP到后端衍生运营的布局[6] * 第四季度储备优质内容 包括《声生不息2025》《森林远扬》《再见爱人5》等 素人选秀音综《森林远扬》计划10月底在8个平台上映 具备爆款潜力 预计对广告业务及会员增长产生积极影响[7][8][13] * 第三季度综艺内容表现强劲 每周正片播放市占率前十中至少有4部以上来自公司 最多达7部 《披荆斩棘2025》自8月8日上映后连续五周排名第一 热门综艺有效促进当期广告收入[9] * 会员业务战略侧重于加大内容投入以拉升会员规模 2024年上半年会员收入增长显著加速 虽然短期可能对利润率造成压力 但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司寻求在投入和利润率之间找到平衡[4][10][11] * 广电21条政策优化长剧供给 取消电视剧24集上线限制及季播剧间隔一年硬性要求 改进内容审查 支持微短剧播出和引入境外节目 这些措施将缩短审查周期 推动新剧开机 恢复上线剧集数量增长[4][12]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当前加大剧集投入非常合适 因剧集价格较几年前明显下降 成本端压力减小 且广电21条政策细则将进一步优化行业供给 提高优质内容供给水平 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公司向上趋势明确[14] * 小芒电商围绕芒果IP及艺人经济运营 目前已实现盈利并保持健康增长[13]
除了被嘲,今年音综到底还有没有搞头?
36氪· 2025-06-03 08:14
音乐综艺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依赖高价采买热门歌曲翻唱权,单曲版权费用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形成"隐形内卷" [1][18] - 主流音综采用"流量艺人+热歌翻唱"模式,但内容趋同导致审美疲劳,难听等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 [14][18] - 成本结构失控:版权费(如周杰伦歌曲授权费达100-150万元)、流量艺人出场费、宣发成本攀升,导致市场被综N代垄断 [16][18][20] 《亚洲新声》创新模式 - 节目定位差异化:聚焦Z世代新人原创/小众歌曲,横跨九国音乐人竞演,弱化流量依赖 [21][23][26] - 制作资源倾斜:预算投向跨国邮轮实景舞台(上海至香港航线)、专业音乐团队(梁翘柏任总监),强化Live质感 [11][13][21] - 选手构成突破:如日本17岁摇滚歌手迷悠奈(Fuji Rock音乐节经历)、ACG歌姬中林芽依,中国选手涵盖演歌/摇滚/百老汇等多种风格 [4][6][8][10] 行业转型方向 - 内容资产构建:需从短期流量转向垂类深耕,如《乐夏》培育乐队文化、《浪姐》重塑中年女性议题价值 [24][26] - 价值链延伸:探索多元音乐风格、挖掘新人、立体呈现作品与个人风格,建立更高审美标准 [26][28][29] - 可持续逻辑验证:《亚洲新声》通过原创音乐+多文化交汇尝试打破同质化,但需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 [23][28][29] 典型案例分析 - 失败案例:张靓颖&王以太翻唱《跳楼机》因歌词/编曲争议被嘲,表演效果未达预期 [14][15] - 成功范式:迷悠奈原创曲《轻飘飘》展现Z世代情绪表达,中林芽依《春梦》融合ACG与主流音乐审美 [4][6][21]
竞演综艺要回归真诚与实力(看台人语)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综艺节目行业现状 - 音乐竞演综艺《乘风2025》作为现象级IP《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六季,开播后因选手整体实力下滑引发观众失望情绪 [1] - 节目暴露的核心问题是选手专业功底不足,表现为舞台表演频繁失误,包括唱跳能力欠缺、练习效果不佳,部分抒情歌表演被观众评价为"大型KTV跑调现场" [1] - 节目尝试通过形式创新弥补内容缺陷,首次采用户外舞台设计,但形式创新未能掩盖表演质量下降的问题 [1] 综艺节目内容制作趋势 - 节目制作方转向话题营销策略,通过剪辑突出选手矛盾片段、标注"前任金曲"等手法制造热搜话题,内容呈现"流量拼盘"特征 [1] - 行业面临"综N代"创新困境,过度依赖形式包装和流量噱头导致节目励志内核弱化,观众对选手真实成长故事的关注度降低 [1][2] - 部分62岁高龄选手的敬业表现及团队互助情节成为节目亮点,显示观众仍对真诚、坚韧的节目内核有需求 [2] 综艺节目发展方向 - 行业需回归内容本质,聚焦选手实力提升而非话题炒作,案例显示优秀选手的真诚敬业态度能有效引发观众共鸣 [2] - 制作方应平衡形式创新与内容质量,避免"碧海蓝天"等场景设计沦为形式堆砌,需强化舞台表演的专业性支撑 [1][2] - 解决"综N代"困境的关键在于重建创作真诚性,通过呈现真实人物成长历程来保持节目生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