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

搜索文档
除了被嘲,今年音综到底还有没有搞头?
36氪· 2025-06-03 08:14
音乐综艺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依赖高价采买热门歌曲翻唱权,单曲版权费用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形成"隐形内卷" [1][18] - 主流音综采用"流量艺人+热歌翻唱"模式,但内容趋同导致审美疲劳,难听等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 [14][18] - 成本结构失控:版权费(如周杰伦歌曲授权费达100-150万元)、流量艺人出场费、宣发成本攀升,导致市场被综N代垄断 [16][18][20] 《亚洲新声》创新模式 - 节目定位差异化:聚焦Z世代新人原创/小众歌曲,横跨九国音乐人竞演,弱化流量依赖 [21][23][26] - 制作资源倾斜:预算投向跨国邮轮实景舞台(上海至香港航线)、专业音乐团队(梁翘柏任总监),强化Live质感 [11][13][21] - 选手构成突破:如日本17岁摇滚歌手迷悠奈(Fuji Rock音乐节经历)、ACG歌姬中林芽依,中国选手涵盖演歌/摇滚/百老汇等多种风格 [4][6][8][10] 行业转型方向 - 内容资产构建:需从短期流量转向垂类深耕,如《乐夏》培育乐队文化、《浪姐》重塑中年女性议题价值 [24][26] - 价值链延伸:探索多元音乐风格、挖掘新人、立体呈现作品与个人风格,建立更高审美标准 [26][28][29] - 可持续逻辑验证:《亚洲新声》通过原创音乐+多文化交汇尝试打破同质化,但需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 [23][28][29] 典型案例分析 - 失败案例:张靓颖&王以太翻唱《跳楼机》因歌词/编曲争议被嘲,表演效果未达预期 [14][15] - 成功范式:迷悠奈原创曲《轻飘飘》展现Z世代情绪表达,中林芽依《春梦》融合ACG与主流音乐审美 [4][6][21]
哪都“差一点”的《歌手2025》,还能爆吗?
36氪· 2025-05-19 18:56
节目表现 - 《歌手2025》首期表现中规中矩 直播水准、节目流程、互动保持往季水平 但整体缺乏突破性亮点 [1][3] - 节目开场文案保持"百万文案"水准 以"敬故友、敬国度、敬相会"拉开序幕 [1] - 直播准备过于充分导致流程化 降低了观众对不确定性的期待 观看欲有所下降 [20] 阵容分析 - 首发阵容缺少"性格鲜明"的歌手 真人秀综艺效果不足 缺乏类似那英的焦点人物 [5][7][11] - 国际歌手音乐表现被评价为上一季的"0.2版本" 仅承担音乐功能 无法贡献真人秀内容 [13] - 林志炫定位类似那英但风格偏"高级感" 陈楚生、白举纲话少 单依纯和GAI未展现综艺感 [9][11] 营销与市场反应 - 宣传主打"真直播无修音"概念 前期放出与Netflix合作消息吸引关注 但首期未实现 [16] - 推出全民预测、导播等互动玩法 试图复制超女模式 但首期仅引发小圈层讨论 [18] - 电视端收视率0.6%居榜首 但抖音卡段最高点赞仅16.8万 远低于竞品《天赐的声音》百万级数据 [28] 音乐内容对比 - 选歌侧重艺术性而非传唱度 《珠玉》因技巧获专业认可 但缺乏大众传播度 [21][24] - 竞品《天赐的声音》选用抖音热歌 单季播放量超16亿 收藏量破6千万 更符合市场偏好 [26] - 两档节目形成"艺术性vs传唱度"的分水岭 反映音综市场不同定位策略 [28] 行业观察 - 节目试图通过国际化阵容和直播形式突破 但观众对欧美大嗓唱法已产生审美疲劳 [20] - 音综市场面临"好听"与"情绪价值"的平衡难题 艺术性作品传播力不足成为行业痛点 [28][30]
腾讯音乐宣布与浙江卫视探索音乐+综艺新模式
环球网· 2025-05-15 15:44
战略合作框架 - 腾讯音乐与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覆盖音乐版权、内容共创、音乐人扶持三大领域 [1][3] - 合作涉及《天赐的声音》《有歌》《闪光的夏天》等知名音乐综艺IP,相关音乐作品将上线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平台 [3] - 非音乐类综艺如《王牌对王牌》《各位游客请注意》中的音乐内容也将同步更新至腾讯音乐平台 [3] 版权与内容生态协同 - 腾讯音乐将为浙江卫视提供综艺歌曲词曲版权解决方案,强化内容服务体系 [3] - 双方计划联合创作综艺主题曲、推广曲,探索内容共创模式 [3] - 合作将整合平台资源,发掘优质歌曲及新人,通过综艺舞台与宣推渠道提升曝光 [3][4] 公司战略与高层表态 - 腾讯音乐副总裁潘才俊强调"一体两翼"战略,将音乐综艺视为内容生态核心及音乐人重要舞台 [4] - 公司目标是通过版权合作、内容共创等维度,建立"音乐+综艺"双向赋能的行业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