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

搜索文档
《呼啸山庄》的色情化改编,将经典变成爱情闹剧?| 文化周报
新浪财经· 2025-09-14 10:17
威尼斯电影节政治议题聚焦 - 突尼斯导演考赛尔·本·哈尼耶的作品《欣德·拉贾布之声》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赢得长达23分钟的掌声并最终获得银狮奖[3] - 影片重现了5岁巴勒斯坦女孩欣德·拉贾布在2024年1月被困于加沙北部被炸毁汽车残骸中的真实事件 作为唯一幸存者 她最终与前来营救的医护人员一同丧生于以色列军队的炮火[3] - 电影运用了欣德与急救人员的真实通话录音 导演哈尼耶表示影片是“加沙在呼救的声音” 演员萨贾·基拉尼指出欣德的声音代表着过去两年在加沙失去生命的19,000名儿童[3] - 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影片与战争、就业等现实话题紧密相关 除《欣德·拉贾布之声》外 《炸裂白宫》聚焦核武器 《拯救地球》寓言气候灾难 《无可奈何》回应就业焦虑[5] - 约3900名电影从业者签署了由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组织发起的承诺书 承诺不与“参与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的以色列电影机构合作 该倡议援引了1987年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电影人联合行动[6] 以色列电影界对抵制运动的反应 - 以色列编剧协会主席纳达夫·本·西蒙认为抵制运动“伤害了那些致力于促进对话和搭建桥梁的人” 并指出以色列绝大多数电影依赖公共资金支持 对机构的抵制将严重影响创作者及其作品[7] - 以色列纪录片论坛和导演协会联合声援上述观点 强调以色列电影人致力于“讲述复杂的故事 特别是关于巴以冲突的故事” 不应将创作者与政府混为一谈[7]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图书禁令政策调整 -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以删除“露骨性内容”为由 将包括《使女的故事》在内的众多文学作品从学校图书馆中移除 引发对言论自由与教育管控的辩论[7] -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了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短篇故事公开批评该政策 她直言此举是对教育部长将学生视为“愚蠢的婴儿”的回应[8] - 该政策将“露骨性内容”定义为“对性行为进行详细清晰描述的内容” 禁止从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接触符合该定义的任何材料 要求公立学校于10月前完成对书籍的清理 埃德蒙顿学校董事会已公布将移除超过200本书籍 除《使女的故事》外 还包括《1984》、《美丽新世界》等经典作品[8] - 阿尔伯塔省政府于9月2日宣布暂停实施图书禁令 “以确保经典文学作品保留在学校图书馆” 教育部长德米特里奥斯·尼古拉德斯称将立即修改指令[10] - 9月8日 省政府公布政策调整 明确允许书面性描述 但禁止性图像与插图 执行期限延至2026年1月 教育部长解释视觉材料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因为图像“可在任何理解层面被感知”[11] 《呼啸山庄》电影改编争议 - 埃默拉尔德·芬内尔担任编剧并执导的电影《呼啸山庄》发布首支预告 因改编与原著的差距较大引发讨论 影片由玛格特·罗比与雅各布·艾洛蒂主演 预计于明年情人节上映[12] - 预告片内容更加情色 被早期试映观众描述为“咄咄逼人、语调粗暴” 是一种“病态美学” 其露骨、惊悚的元素与读者期待的“传统浪漫和情感复杂性”相差甚远[12] - 选角问题引发批评 希斯克利夫在原著中被明确描述为“皮肤黝黑” 而选择白人演员埃洛迪出演该角色被许多书迷指责为忽视原著的核心设定 选角导演卡梅尔·科克伦回应称“这只是一本书 不是基于现实生活 一切都是艺术”[12] - 评论人Katie Rosseinsky批评改编将一部本质上与情色无关的小说转变为“两个非常上镜的人在谷仓中进行性行为的故事” 她强调《呼啸山庄》的核心是关于阶级、家庭以及成长环境的复杂探讨 而非爱情叙事[14] 巴美列·捷福奖入围名单 - 2025年巴美列·捷福奖公布入围名单 评委会主席米伦认为“多样性”是本次入围作品的共同主题 十二部作品在风格、人物、主题层面呈现出丰富性[14] - 华裔作家李翊云的回忆录《自然万物只是生长》讲述了她的两个儿子在十几岁自杀身亡的故事 被评委评价为“不同于名单上任何其他作品” 其笔触被赞“美丽而非凡”[15] - 曾获该奖的芭芭拉・德米克凭借《竹林女儿》再次获得关注 作品通过作者在中国与一对分离的双胞胎重逢的经历 以“人性化”的叙事揭示政策对家庭结构的深远影响[15] - 澳大利亚女性主义作家海伦・加纳的《如何结束一个故事:日记集》因对婚姻破碎过程的坦诚记录受到评委称赞 入围作品还涵盖了历史文化题材 包括对披头士乐队创作关系的解读以及诗人丁尼生的传记[15]
关税大棒叠加影业低迷,好莱坞巨头们正在寻求哪些新出路?
声动活泼· 2025-04-09 14:12
好莱坞历史与产业格局演变 - 好莱坞从加州一个市发展为全球电影工业中心 1918年80%美国电影在加州制作[1] - 制片厂合并形成"5大3小"格局 大制片厂制度控制全产业链 8大制片厂占美国电影产量60%[2] - 现行格局为5大传统制片厂(华纳/派拉蒙/索尼/迪士尼/环球)+流媒体巨头Netflix 2019年Netflix加入MPAA成为首个流媒体成员[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全球票房300亿美元同比下滑7% 非中国市场收入比疫情前三年均值低20%[5] - 制片厂收入普遍下滑(华纳/索尼/环球收入下降 派拉蒙亏损)仅迪士尼业绩增长[5] - 影院窗口期从80天缩短至30天 流媒体上线加速导致影院上座率下降[5] 成本控制与制作转移 - 2023年美国电视剧制作时长同比减少30% 预计2030年前娱乐内容支出每年降8%[6] - 迪士尼2024财年内容支出削减36亿美元 环球/派拉蒙/华纳等内容支出同步缩减[6] - 加州摄影棚使用率从90%降至63% 38个州提供税收优惠吸引外迁 Netflix在新墨西哥州投资5.75亿美元建基地[6][7] - 海外制作占比提升(加拿大/捷克等)捷克政府提供资金返还政策[7] 线下娱乐业务拓展 - 迪士尼计划十年投资600亿美元发展主题公园/邮轮业务 体验业务已成最大利润来源[9] - 环球影城启动70亿美元奥兰多项目 新建儿童主题公园和恐怖主题乐园[9] - 华纳全球体验部门覆盖主题公园/酒店 派拉蒙电影主题酒店三年从200间扩至1500间[10] - Netflix布局实体餐饮(Netflix Bites餐厅)和沉浸式娱乐空间(Netflix House)[11] 体育内容战略转型 - 2023年美国收视Top100节目中93个为体育内容 超级碗观众达1.26亿创纪录[13] - 体育直播广告溢价25% 博彩合法化推动观赛时长增长[14] - 迪士尼40%内容预算投入体育 ESPN与NBA转播合作带来12.5亿美元年广告收入[15] - Netflix进军体育直播(NFL/WWE)并举办名人高尔夫赛事[15]
一个女科幻作家的「进化」:从不写女性,到书里全员女性
36氪· 2025-03-08 21:49
科幻文学行业趋势 - 中国女性科幻作家在国际舞台逐渐崭露头角 顾适的《2181序曲》入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 16位角色均为女性 反映性别视角的多元化探索[6][7] - 海外市场对中国科幻题材需求增长 《三体》带动翻译热潮 但华裔作家更擅长融合中国文化元素 如武则天驾驶机器人打外星人的畅销作品[12] - 科幻作品评选机制改善 从早期评委和获奖者以男性为主 发展为7位评委中至少2位女性 戴锦华担任评委会主席时女性评委占比达6/7[12] 创作风格转型 - 作家顾适经历"主体性觉醒" 从模仿欧美黄金时代翻译腔转向融合武侠话剧本土风格 《赌脑》获2019银河奖最佳中篇 标志性别观转变[2][3][15] - 创作主题聚焦母系社会重构 通过《择城》《弑神记》等作品 以科幻逻辑合理化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地位 如大禹妻子涂山氏的角色推演[4][5][17] - 角色塑造偏好"罩得住人"的女性形象 如《嵌合体》中掌控规则的匿名女性 《弑神记》里制定游戏规则的神祇羲和 灵感来源于家庭中强势女性长辈[16][17][18] 内容生产与读者反馈 - 女性读者成为出版业重要消费群体 推动女性主义题材增长 但部分读者存在过度批判倾向 如指责女作家作品不够"女"[26][27] - 科幻文学具备社会预警功能 《使女的故事》式消极未来描绘可引发现实反思 而积极未来构想如《2181序曲》能促进性别平等讨论[23][24] - 跨文化创作优势显现 《魔镜算法》虽被纯文学杂志退稿 但入选英国大学阅读清单 因精准捕捉AR技术下女性面临的微表情监控困境[21][22] 作家跨界影响 - 城市规划师职业背景为科幻创作提供宏观视角 将气候变化等长期议题融入作品 如《择城》中YU导航系统应对洪水灾难[4][29] - 家庭环境塑造创作基因 母系家族聚会模式直接影响《弑神记》等作品的权力结构设计 祖母编写中国首本护理学教科书等经历成为角色原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