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怪奇物语》
icon
搜索文档
好莱坞“二代”泛滥,裙带关系连演都不演了
新浪财经· 2025-09-04 18:11
"认识一下今天的新星:玛雅·霍克——乌玛·瑟曼和伊桑·霍克的女儿;杰克·奎德——梅格·瑞恩和丹尼斯·奎德的儿子;佐伊·克拉维茨——丽莎·博内 特和兰尼·克拉维茨的孩子。还有约翰·大卫·华盛顿、玛格丽特·库里、达科塔·约翰逊、莫德·阿帕图,就连德斯特里·斯皮尔伯格如今也当起了导 演。" 文中,布鲁门菲尔德一上来便指名道姓,列举了多位如今好莱坞如日中天的星二代、导二代。其中,1998年出生的玛雅·霍克入行已有八年,主演 过《恐惧街》《复仇少女组》《怪奇物语》等影视作品,还担任卖座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里焦焦的配音;老父亲伊桑·霍克前年执导《野猫》 一片,也秉持举贤不避亲的精神,找来闺女当主演。 59岁的雷米·布鲁门菲尔德(Remy Blumenfeld)是来自英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做过不少成功的电视节目和纪录片。自去年开始,他受《好莱坞 记者》邀请开设专栏,以圈内人身份畅谈好莱坞秘辛,提供行业指导。他的最新一期专栏名为《裙带宝贝:次世代》(Nepo: The Next Generation),讨论的是好莱坞乃至全球影视与文化行业愈演愈烈的"二代"接班现象,引来不少共鸣。 伊桑·霍克与玛雅·霍克在《野猫》拍摄现场。 ...
引进剧回归,国产剧会怕吗?
虎嗅· 2025-08-23 20:40
政策举措 - 广电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 内容供给层面开源[1][3] - 举措涉及剧集行业集数时长 题材审查 地区限制等痛点 审批效率提升或复制游戏行业触底反弹路径[1] - 2014年广电总局曾对引进剧实施数量限制 内容要求 先审后播 统一登记四项原则 导致引进剧数量大幅下跌[8] 市场反应 - 政策宣布当天影视板块全线飙升 百纳千成 华策影视 慈文传媒 欢瑞世纪午间收盘涨停[1] -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影视行业属于内容供给强驱动型产业 若审批效率提升 题材空间扩大 放开地区限制 行业或迎来"游戏版号放开"式修复窗口[1] 引进剧历史演变 - 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剧无硬性限制 缓解国内电视节目匮乏 《大西洋底来的人》引发模仿潮流[8] - 1990年《关于引进海外电视节目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引进剧首次明确规范 1999年CCTV-8专业调控引进剧来源和播出时段[11] - 2000年代日韩剧强势崛起 2008年CCTV-8《海外剧场》韩剧播出比例达19%[12] - 2009年广电总局禁止互联网传播未取得版权许可及发行许可证的海外剧[15] - 2010年搜狐视频首家引进正版美剧《迷失第六季》 2013年以2.54亿用户覆盖位列视频网站第一[19][20] - 2013年爱奇艺购入《来自星星的你》首周播放量破千万 优酷与SBS签200部韩剧[23] - 2014年政策收紧导致《制作人》延迟三个月播出 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下架[25][26] - 2015年海外付费版权剧占比57% 韩剧占35% 爱奇艺以每集25万美元引进《太阳的后裔》播放量近10亿每集[28][29] 行业现状 - 2024年电视剧(含网络剧)发行数量为281部 较五年前下降超50% 接近200部行业底线[34] - 全球创意荒现象普遍 欧美日韩内容质量不复以往 仅《黑暗荣耀》《怪奇物语》级爆款能引发市场海啸[4] - 韩剧市场泡沫化严重 中腰部制作公司被流媒体泡沫吞噬 赞助植入从10-20个降至零[37] - 美剧市场受疫情和好莱坞萎缩影响 2023年原创剧集数量减少14%[39] - 视频平台从烧钱买版权转向差异化内容竞争 新一轮版权之战不会焦灼[5] 受众变化 - 高质量海外剧主要受众为年轻高知人群 Z世代文化消费迁移导致吸引力存在不确定性[6] - 00后 10后因2014年限制政策少有接触引进剧的机会[7][8] - 历史引进剧曾培养观众审美偏好 如拉美剧因集数过多被淘汰[10] 平台战略转型 - 视频平台从引进剧转向IP开发 《花千骨》《青云志》等网文IP作品成为主流[31] - 2015年视频平台付费模式加速增长 第三季度较2014年初增长463% 爱奇艺凭《盗墓笔记》成为首家会员破千万平台[28] - 行业进入精品化时代 不以量取胜 注重独到眼光和差异化内容[32] 潜在影响 - 引进剧回归可填补内容产量缺口 类似电影市场引进片在淡季补充供给[43] - 倒逼国产剧内容创作升级 促进创新性发展[43] - 优质国产剧通过竞争可立足本土市场 跻身全球舞台 推动文化出海[44]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723
国证国际· 2025-07-23 21:01
报告核心观点 港股续创高位,关注券商板块;Netflix业绩稳健交付,预计下半年内容上线提速 [2][5][6] 国证视点 - 港股昨日高开高走,恒指高开30点报25024点,早市曾倒跌93点后回升,以全日高位25130点收市,全日升135点或0.54% [2] - 大市交投与上日持平,主板成交2661亿元,较上日增加1.2%,港股通成交近1628亿元,占大市买卖盘成交30.6% [2] - 港股通交易保持净流入状态,但金额减少,北水昨日净流入27.17亿港元,较上日少61.5% [2]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依次是国寿、建行、中芯;净卖出最多的依次是国泰君安国际、腾讯 [2] - 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11个上扬1个微跌,材料等7个板块涨3.40%-1.32%,跑赢恒生综指涨幅,资讯科技及可选消费跑输大市,医疗保健板块跌0.004% [3]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建设消息继续炒作,哈尔滨电气涨8.14%,锂电板块表现佳,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涨逾6% [3] - 京东斥资40亿元收购佳宝食品超级市场70%股权,4个月前完成签约,消息刺激本地零售股急升,CEC国际涨逾2倍 [4] - 美股昨晚个别发展,传统股表现占优,科技股逆市走弱,道指及标指涨0.40%及0.06%,纳指跌0.39%,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升1.70% [4] - 中资股近期获资金追捧,内地积极反内卷和推行大型基建工程有利营商环境,关注券商板块,包括月度金股中信证券 [4] 公司点评(Netflix) - 2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总收入111亿美元,同比增16%(汇率中性同比增17%),受益于订阅会员增长、提价影响显现 [6] - 分区域看,美国&加拿大、EMEA收入同比增15%、18%,较Q1提速,贡献收入增量的42%、35%,对总收入的贡献为43%、32% [6] - 经营利润同比增45%至38亿美元,略高于指引/市场预期2.7%/2.4%,经营利润率34.1%,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净利润31亿美元,同比增46% [6] - 公司上调2025年收入及利润指引,预计3季度收入同比增17.3%,全年收入指引上调为448亿美元 - 452亿美元,同比增15%-16%(汇率中性:16%-17%) [6] - 上调经营利润率指引至29.5%(汇率中性:30%),上调主要反映美元汇率因素,同比提升反映会员健康增长等因素 [6] - 预计下半年进入强内容周期,2季度内容资产摊销为38亿美元,同比增2%,内容现金支出40亿美元,同比降8%,期末内容资产净值321亿美元,同比增1% [7] - 下半年爆款内容新季推出,预计内容摊销成本将提升,但全年经营利润率仍有稳健提升 [7] - 2025年上半年平台总观看时长为950亿小时,超2/3的订阅用户在美国之外,超1/3的内容观看量为非英语内容 [7] - 公司订阅用户增长及用户粘性提升依赖稳定的优质内容组合输出,构成长期业务护城河 [7] - 上调2025年收入预测1%至459亿美元,同比增17.6%,上调全年净利润4%至121亿美元,同比增39%,净利润率26.5%,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8] - 基于10年DCF模型,上调目标价至1379美元,对应48.3x/40.3x2025E/2026E市盈率,维持增持评级 [8] - 年初至今Netflix股价累计涨幅43%,大幅跑赢S&P500/纳指,下半年内容旺季有望带动会员增长及粘性提升超预期 [8] - 长期看会员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广告等新业务潜力有待释放,公司剩余回购额度120亿美元,对股价或有额外支撑 [8]
市值大增2500亿美元后,奈飞面临财报考验:广告业务能否支撑天价估值?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20:05
财报预期与市场表现 - 公司将于周四公布最新财报 股价接近三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华尔街预计第二季度每股收益6 70美元(同比+24%) 营收113亿美元(同比+15%) [1] - 期权数据显示财报公布后股价预计波动±6 5% 低于9 3%的历史平均波动幅度 [4] - 过去一年股价几乎翻倍 市值增加约2500亿美元 市盈率升至43倍(纳斯达克100指数为27倍) [1] 增长动力与商业模式转型 - 商业模式转型推动增长多元化 包括广告销售 订阅涨价及体育/音乐会直播活动 [5] - 公司已停止报告季度用户数据 投资者转向关注营收和利润预期 [5] - 美银分析师认为公司在流媒体领域具备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 广告和体育/直播存在重大机遇 [5] 内容储备与市场预期 - 市场高度期待下半年内容阵容 包括《怪奇物语》《星期三》新系列及《快乐吉尔摩2》 [1][7] - 超过三分之二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未来三季营收增长率14%-16% [7] - CFRA Research指出公司定位极佳 甚至可与Mag 7巨头相比 [7] 估值争议与潜在风险 - 分析师警告当前股价已体现完美预期 容错空间有限 [1] - Seaport Research将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 认为长期机会已充分定价 [6] - Rosenblatt指出若全年销售预期未上调至435-445亿美元可能引发失望 并提示YouTube的竞争威胁 [6]
奈飞(NFLX.US)财报公布在即:股价翻倍后迎考验,订阅数不公布,广告业务成新焦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9:20
财报预期与市场关注 - 公司股价逼近2022年以来最高估值水平 市场高度关注即将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及未来前景 [1] - 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测第三季度每股收益达6 70美元 营收113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4%和15% [1] - 公司自本财年起不再披露季度订阅用户数 转向引导投资者关注收入与利润表现 [3] 业绩预期与市场情绪 - 若公司未上调全年435亿至445亿美元的营收预期 可能引发市场失望情绪 [4] - 过去一年股价翻倍 市值增加约2500亿美元 当前市盈率43倍 显著高于纳斯达克100指数27倍的平均水平 [4] - 期权市场预计财报发布次日股价波动幅度约6 5% 低于过去三年9 3%的平均水平 显示市场预期趋于谨慎 [4] 增长动力与竞争格局 - 股价上涨的重要推力来自《怪奇物语》、《周三》等头部内容储备 [4] - 公司不认为YouTube是内容人才的竞争者 但消费者偏好代际转移可能使美国流媒体市场领导地位面临谷歌旗下平台的挑战 [4] - 公司通过广告销售 订阅费提价 体育赛事及音乐会直播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寻求突破 [7] 分析师观点与行业地位 - 超三分之二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未来三个季度收入增速维持在14%至16%区间 [7] - 公司被认为具有流媒体领域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 用户增长潜力 广告与体育直播的巨大空间 以及持续改善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 [7] - 相较于其他科技巨头 公司业务不受关税波动或中国因素影响 处于极具优势的战略位置 [7]
关税大棒叠加影业低迷,好莱坞巨头们正在寻求哪些新出路?
声动活泼· 2025-04-09 14:12
好莱坞历史与产业格局演变 - 好莱坞从加州一个市发展为全球电影工业中心 1918年80%美国电影在加州制作[1] - 制片厂合并形成"5大3小"格局 大制片厂制度控制全产业链 8大制片厂占美国电影产量60%[2] - 现行格局为5大传统制片厂(华纳/派拉蒙/索尼/迪士尼/环球)+流媒体巨头Netflix 2019年Netflix加入MPAA成为首个流媒体成员[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全球票房300亿美元同比下滑7% 非中国市场收入比疫情前三年均值低20%[5] - 制片厂收入普遍下滑(华纳/索尼/环球收入下降 派拉蒙亏损)仅迪士尼业绩增长[5] - 影院窗口期从80天缩短至30天 流媒体上线加速导致影院上座率下降[5] 成本控制与制作转移 - 2023年美国电视剧制作时长同比减少30% 预计2030年前娱乐内容支出每年降8%[6] - 迪士尼2024财年内容支出削减36亿美元 环球/派拉蒙/华纳等内容支出同步缩减[6] - 加州摄影棚使用率从90%降至63% 38个州提供税收优惠吸引外迁 Netflix在新墨西哥州投资5.75亿美元建基地[6][7] - 海外制作占比提升(加拿大/捷克等)捷克政府提供资金返还政策[7] 线下娱乐业务拓展 - 迪士尼计划十年投资600亿美元发展主题公园/邮轮业务 体验业务已成最大利润来源[9] - 环球影城启动70亿美元奥兰多项目 新建儿童主题公园和恐怖主题乐园[9] - 华纳全球体验部门覆盖主题公园/酒店 派拉蒙电影主题酒店三年从200间扩至1500间[10] - Netflix布局实体餐饮(Netflix Bites餐厅)和沉浸式娱乐空间(Netflix House)[11] 体育内容战略转型 - 2023年美国收视Top100节目中93个为体育内容 超级碗观众达1.26亿创纪录[13] - 体育直播广告溢价25% 博彩合法化推动观赛时长增长[14] - 迪士尼40%内容预算投入体育 ESPN与NBA转播合作带来12.5亿美元年广告收入[15] - Netflix进军体育直播(NFL/WWE)并举办名人高尔夫赛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