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几何原本》
icon
搜索文档
跨越400多年的对话——从上海光启公园到意大利利玛窦广场
新华社· 2025-10-03 09:54
意大利中部马尔凯大区的小城马切拉塔是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的故乡。 今年5月,以利玛窦与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原型的雕塑《利徐谈道》在马切拉塔市一个广场正式落 成。 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还有一组名为《徐利谈道》的雕塑竖立在徐汇区光启公园,与马切拉塔的《利徐 谈道》遥相呼应。 04:26 记者:徐欣涛 狄春 李彦南 视频:吴念 统筹:刁泽 杨爱国 许晓青 17世纪初,徐光启结识了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两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多部西方科学著作,为中 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利玛窦中国札记》让西方世界逐步了解当时的中国。两人的友情成为一段 历史佳话,至今仍广为传颂。 ...
记者手记|在这座意大利小城,感受中意友谊传承故事
新华网· 2025-10-03 09:39
新华社罗马/上海10月2日电 记者手记|在这座意大利小城,感受中意友谊传承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彦南 许晓青 徐欣涛 意大利中部马尔凯大区的小城马切拉塔安宁平静,这里山城景色迷人。沿着起伏蜿蜒的街道行走,仿佛 能感受到时间短暂停滞。此地正是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的故乡。 入住酒店时,一张名为"利玛窦旅行路线"的城市地图吸引了记者注意。地图上有不少以利玛窦命名的街 道、大楼和广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以中文拼音"利玛窦"命名的广场。广场虽小,却处于城市核 心位置,在这里竖立着一组以利玛窦与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原型的雕塑《利徐谈道》。 这是7月3日在意大利小城马切拉塔拍摄的以利玛窦与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原型的雕塑《利徐谈 道》。新华社记者 李彦南 摄 走近这组两米多高的青铜雕塑,可见利玛窦身着儒服,一只手指向远方似在讲述,身旁的徐光启则望向 他所指的方向认真倾听。雕塑旁的讲解牌以意、中、英三语写道:17世纪的这两位圣贤开创了中欧文明 互鉴的先河,为我们指明了携手同行的正确方向。 谈及利玛窦与中国的渊源,利玛窦国际基金会主席达里奥·格兰多尼(中文名:高达理)告诉记者,正 是通过利玛窦,欧洲才真正认识了中国。作为一 ...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从徐光启到徐家汇,一颗甘薯里的家国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28
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翻译了《几何原本》,系统引入欧洲数学体系 [3] - 主持编修《崇祯历书》,融合中西天文历法,提升农业与航海精度,历时三十年编撰《农政全书》,推广高产农作物、应对饥荒 [3] - 数学术语"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都是徐光启在四百年前定下,沿用至今并影响日本、朝鲜 [11] 徐光启的农业实践 - 徐光启从福建引种甘薯到上海,在江南灾荒期间推广高产农作物,撰写《甘薯疏》详细记载甘薯十二个优点 [6] - 甘薯成为救荒重要粮食来源,影响力跨越数百年至今,徐光启亲自下田实践,体现"知行合一"精神 [6][8] - 《农政全书》是古代农业集大成之作,包含国家爱民、克服荒年等政要内容,徐光启亲口尝试野草、树皮、泥土可食性 [6] 徐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 徐氏后人牢记"经世致用、报效国家"家训,后代多为医生和教师,在不同领域践行家训 [9] - 徐承熙家族多人从事教育和医药行业,父亲将徐光启墓地、土地、家谱等捐献给国家 [9] - 徐德培父亲徐百康是法语教授和翻译家,在法语研究、教学、翻译及法学领域有建树,译著和专著众多 [11] 徐光启精神的现代传承 - 上海徐汇区设有光启公园和光启小学,每年举办活动弘扬光启精神,光启小学将种植甘薯纳入课外实践课程 [12] - "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活动展示徐光启等名人后代的家风故事,体现上海"海纳百川"城市品格 [12] - 徐光启开放精神融入上海城市血脉,从传统文化守护到现代都市融合,上海以家庭文明建设凝聚城市精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