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甘薯
icon
搜索文档
面对面丨专访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央视网· 2025-07-28 05:54
航天员任务与成就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183天太空驻留后首次公开亮相[1] - 指令长蔡旭哲时隔22个月重返太空,刷新我国航天员重返太空最短用时纪录[2] - 蔡旭哲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之一[5] - 神舟十九号乘组成功处置舱外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创造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6][7] - 宋令东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8] - 王浩泽成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19] 太空实验与科研 - 宋令东操作"空间亚磁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实验,成功完成三代果蝇在轨繁育[13][15][16] - 果蝇实验为人类太空长期生存研究提供宝贵数据参照[15] - 宋令东首次在轨种植甘薯,积累太空农业经验[16][17][18] - 神舟十九号乘组任务中超过半数为新实验、新项目[22] - 王浩泽为脑电实验贡献女性数据,完善实验数据库[23] 航天员训练与团队协作 - 蔡旭哲从"别人带我飞"转变为"我带别人飞",承担指令长责任[4][5] - 宋令东与团队配合默契,强调"多干一些"的工作态度[9][10] - 王浩泽克服女性生理限制,通过智慧和巧劲完成舱外服训练[22] - 航天员与科研人员密切沟通,确保新实验在太空顺利开展[22] 航天事业发展 - "神舟家族"完成从"60后"到"90后"的航天员代际传承[10] - 9小时出舱活动证明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的成熟与自信[7] - 空间站成为千千万万航天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家[25]
沈阳市皇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7月16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8 16:47
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 本次完成食品安全抽检155批次,涉及20大类食品,合格150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为3.2% [1] - 不合格食品包括香蕉、芒果、青椒、甘薯和芹菜,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 [1] - 香蕉中噻虫嗪含量0.037mg/kg,超标85% [1] - 芒果中吡唑醚菌酯含量0.15mg/kg,超标200%,噻嗪酮含量0.23mg/kg,超标130% [1] - 青椒中噻虫胺含量0.15mg/kg,超标200% [1] - 甘薯中氯氟氰菊酯含量0.10mg/kg,超标900% [1] - 芹菜中甲拌磷含量0.027mg/kg,超标170% [1] 不合格食品来源 - 不合格产品来自5家生鲜超市,均为个体工商户 [1] - 涉及商户包括沈阳市皇姑区汇佳生鲜超市、胜综盛祥生鲜超市、潘姐鑫琦盛生鲜果蔬超市和银山鑫全购生鲜超市 [1] 合格食品情况 - 合格食品涵盖粮食加工品、罐头、饮料、调味品等20大类 [1] - 合格产品来自多家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包括沈阳香雪面粉、辽宁辉山乳业、康师傅饮品等企业 [6][7] - 部分合格食品标注"你点我检"标识,显示为消费者参与抽检的食品 [3][4][5] 食品生产企业信息 - 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产品通过抽检,包括康师傅、可口可乐、海天调味品、旺旺等品牌 [6][7] - 部分生产企业地址详细列出,如康师傅(沈阳)饮品有限公司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号路14甲2号 [7] - 产品种类丰富,包括饮料、调味品、乳制品、罐头、酒类等多个品类 [6][7]
2025年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在京开幕
新京报· 2025-05-30 18:16
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 - 2025年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由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主办,在北京延庆开幕 [1] - 联合国大会于2023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全球庆祝活动 [1] - 2025年活动主题为"塑造历史,丰泽未来",强调马铃薯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民生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马铃薯的战略意义 - 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表示马铃薯是气候智慧型粮食体系的基石,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塑造农业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1] -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粮之一,数十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被称为"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支柱" [1]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马铃薯生产国之一,通过抗病品种研发与绿色种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就,实现全价值链生产力跨越式提升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活动现场200多位来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代表就马铃薯与粮食安全等议题做专题报告 [1] - 活动启动了"绽放薯光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倡议,促进马铃薯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1] -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举办第三届开放日活动,与会代表参观延庆基地的马铃薯育种资源中心、现代化温室和实验室等科研设施 [1]
辽宁春耕进入收尾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5-27 09:17
春耕进度 - 全省粮食作物已播种4891.3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1% [1] - 玉米已播种4153.2万亩,进度达到98.9% [1] - 谷子、高粱等其他谷物已播种131.8万亩,进度达到94.6% [1] - 马铃薯、甘薯等薯类已播种73.4万亩,进度达到87.2% [1] - 油料作物已播种487.2万亩(花生482.7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9% [1] - 水稻栽插406.4万亩,进度达到54.2% [1] - 大豆等豆类已播种126.6万亩(大豆118.5万亩),进度达到63.8% [1] 机械化与科技应用 - 铁岭县新台子镇高标准农田机械化插秧率超过99% [1] - 盘山县太平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区实现全机械化作业,配置智慧监管系统对田间温度、水分、光照、虫情实时监控 [2] - 昌图县玉米种植区大范围使用高速灭茬耙机,可一次性完成秸秆破茬、灭茬、碎混、还田等工作 [2] - 气吹式精量播种机可"吹"出笔直的玉米田垄,同时完成施肥、覆土等工序 [2] 作物生长情况 - 昌图县、铁岭县等地玉米整体苗情不错,出苗率高、出苗齐,局部地块因急雨出现硬盖导致出苗质量欠佳 [2] - 辽西花生主产区正处于花生出苗期,播种稍早的已经出苗,播种略晚的正在"顶盖儿" [2] 时间节点 - 预计大豆播种和早熟稻插秧将于本月底结束 [1] - 辽东、辽东南部分晚熟稻区插秧工作将于6月上旬结束 [1]
家国万里,从家庭叙事看超大城市文明治理的上海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5-21 14:34
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 活动以"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为主题,通过多组家庭分享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上海城市文明底色 [1] - 活动形式包括寻找"最美家庭"、创评"文明家庭"、组织"时光故事会"等,旨在构建符合上海城市定位的家庭文明 [3] - 主办方强调将家庭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单元,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和谐,形成超大城市特色的建设路径 [3] 家风传承案例 - 徐光启后人展示引种甘薯的"传家宝",体现家族"经世致用、报效国家"的家训 [5][7] - 黄炎培曾孙讲述家族"拳拳爱国者"家风,展示先辈为革命牺牲的事迹 [7] - 金氏家族24代人守护董其昌所赠牡丹"粉妆楼",1995年将其捐赠国家成为"传国宝" [8][10] 家国情怀实践 - 卢扣章家庭三代从事飞机制造,参与C919等60余架飞机装配调试工作 [13] - 朱瑞霞家庭全员参与船舶工业,涉及航母、LNG船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13] - 王腾蛟家庭三代分别参与抗日战争、铁路公安和消防排爆工作,均获二等功表彰 [14] 多元家庭融入 - "玉米之家"巫永睿夫妇从海外归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影响力 [17] - 新上海人杨晓月家庭通过诚信经营和社区服务融入城市生活 [17] - 尼泊尔籍人士那哲受父辈影响留沪工作,管理60人跨国团队并安家上海 [18] 新时代家庭教育 - 心理实验"三分钟对视"揭示城市家庭沟通问题,促进亲子关系改善 [20] - 林琳家庭通过社区教育读书会帮助截肢儿子重建生活信心 [20] - 汤贤懿家庭以跑步运动为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20] 上海特色建设机制 - 自1980年代起持续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新时代创新推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 [22]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在精准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形成家庭文明建设"上海方案" [21][24] - 活动旨在让优良家风走出家庭,为城市发展贡献"家力量" [24]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从徐光启到徐家汇,一颗甘薯里的家国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28
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翻译了《几何原本》,系统引入欧洲数学体系 [3] - 主持编修《崇祯历书》,融合中西天文历法,提升农业与航海精度,历时三十年编撰《农政全书》,推广高产农作物、应对饥荒 [3] - 数学术语"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都是徐光启在四百年前定下,沿用至今并影响日本、朝鲜 [11] 徐光启的农业实践 - 徐光启从福建引种甘薯到上海,在江南灾荒期间推广高产农作物,撰写《甘薯疏》详细记载甘薯十二个优点 [6] - 甘薯成为救荒重要粮食来源,影响力跨越数百年至今,徐光启亲自下田实践,体现"知行合一"精神 [6][8] - 《农政全书》是古代农业集大成之作,包含国家爱民、克服荒年等政要内容,徐光启亲口尝试野草、树皮、泥土可食性 [6] 徐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 徐氏后人牢记"经世致用、报效国家"家训,后代多为医生和教师,在不同领域践行家训 [9] - 徐承熙家族多人从事教育和医药行业,父亲将徐光启墓地、土地、家谱等捐献给国家 [9] - 徐德培父亲徐百康是法语教授和翻译家,在法语研究、教学、翻译及法学领域有建树,译著和专著众多 [11] 徐光启精神的现代传承 - 上海徐汇区设有光启公园和光启小学,每年举办活动弘扬光启精神,光启小学将种植甘薯纳入课外实践课程 [12] - "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活动展示徐光启等名人后代的家风故事,体现上海"海纳百川"城市品格 [12] - 徐光启开放精神融入上海城市血脉,从传统文化守护到现代都市融合,上海以家庭文明建设凝聚城市精神 [12]
“看见土地的回馈,让人满心喜悦”(中拉是天然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进展 - 项目位于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处,一期项目由蔬菜引种专家刘德军带领团队开展果蔬种植技术指导 [6] - 中方团队设立果蔬、食用菌、农机等多个专业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训工作 [7] - 创新引进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培养了一批有种植基础的示范户 [7] 技术培训与推广成果 - 累计开展入户技术指导200余次,培训学员近350名,学员来自苏里南各地 [8] - 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精量播种育苗、节水灌溉、高产栽培、品种选择等 [7] - 重点指导的果蔬农场规模已达100多公顷,推广作物32种,惠及农户逾6500人次 [8][9] 当地农业转型成效 - 改变了苏里南农民传统种植观念,从依赖自然到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7] - 当地农业产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农民开始尝试种植以前未接触过的蔬菜品种 [8] - 苏里南政府计划借助该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有机蔬果品牌并走向国际市场 [8] 项目战略意义 - 这是中苏两国建交以来首个农业援助项目 [9] - 项目目标是通过技术转移实现苏里南农业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8] - 项目不仅带来水肥一体化、营养诊断等现代技术,还系统性提升了当地农业"造血"能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