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搜索文档
天津宁河壮大津北绿色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7
"适宜的储存环境是保持红瑶甘薯品质和'鲜甜'口感的关键。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智能温控技术,将库内 温度维持在适宜区间。"岳龙镇红瑶甘薯智能化仓储中心负责人王正兴说。 作为天津市传统农业大区和生态资源富集区,天津市宁河区依托"风、光"资源禀赋发展新能源产业,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7年来,宁河区宁河镇、北淮淀镇、潘庄镇等11个街镇锚定绿色发展方向,谋划实施风电、渔光互补等 45个存量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累计总装机容量达2883.1兆瓦。 记者来到宁河区苗庄镇新时代共同富裕基地施工现场,千亩稻田生机勃勃,光伏发电板整齐矗立,近千 亩高标准农田施工任务进展喜人。 该项目通过盘活1.35万亩闲置沟渠和改造5.1万亩低效耕地,新建光伏发电装机1000兆瓦,有效带动周边 镇村农业种养、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苗庄镇党委书记杨建表示:"预计该项目生命周期内 节煤减碳近400万吨,依靠一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新能源建设等重大工程,利用物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种植,带动相关村集体增收。" 有了新能源产业作为引擎,宁河区的生态产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能。在宁河区岳龙镇红瑶甘 薯 ...
烟台农科院辛国胜:29年深耕甘薯科研,育良种创技术助农增收
齐鲁晚报· 2025-07-03 12:37
科研创新成果 - 团队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研发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插苗棒插苗技术等 [3] - "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突破传统育种局限,扩大遗传范围,提升育种效率 [3] - "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实现高效脱毒且防止种性变异 [3] - 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全国首创,降低除草剂施用量 [3] - 插苗棒插苗技术解决人工插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3] 成果转化与推广 - 提出"科研单位+N家被授权单位+示范园区"推广模式,扩大品种覆盖面并保障种苗纯正性 [3] - 获授权专利15项,发表著作1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成果6项、市级成果7项 [3] - "烟薯25"2012年通过审定,2015年起全国大面积推广,2019年至今保持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地位 [4] - "烟薯25"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500亿元 [4] 品种特性与产业影响 - "烟薯25"香甜可口,被称为"烤薯界的爱马仕",带动农民致富并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 [4] - 团队未来将聚焦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高淀粉率与品质难以兼顾的产业短板 [4] - 致力于选育高淀粉、高粘度、高产且抗病的优质品种,让种植户、加工企业、消费者多方受益 [4]
财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623
财信证券· 2025-06-23 08:07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 A 股市场、基金、债券等多领域进行分析,指出 6 月下旬至 7 月底 A 股或震荡,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回落,但调整空间有限;中长期看好中国资产;建议关注地缘政治冲突、贵金属、高股息、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向;还介绍了各行业及公司动态,如宠物、游戏、工程机械等行业表现良好,部分公司有业务进展和业绩增长[8][11]。 A 股市场概览 - 2025 年 6 月 23 日,上证指数收于 3359.90 点,跌 0.07%;深证成指收于 10005.03 点,跌 0.47%;创业板指收于 2009.89 点,跌 0.83%;科创 50 收于 957.87 点,跌 0.53%;北证 50 收于 1347.46 点,跌 1.34%;沪深 300 收于 3846.64 点,涨 0.09% [2] - 各指数总市值、流通市值、市盈率、市净率不同,如上证指数总市值 653138 亿元,市盈率 12.03,市净率 1.25 [3] 财信研究观点 市场层面 - 分市场看,万得全 A 指数跌 0.31%,蓝筹板块跑赢,创新型中小企业风格跑输;分规模看,超大盘股板块跑赢,小微盘股板块跑输;分行业看,交通运输、食品饮料、银行涨幅居前,石油石化、计算机、传媒跌幅居前 [6] 估值层面 - 各指数市盈率、市净率及历史分位不同,如上证指数市盈率 14.64 倍,处于历史后 31.7%分位 [7] 资金层面 - 万得全 A 指数 1540 家公司上涨,3644 家下跌,涨停 53 家,跌停 21 家,全市场成交额 10917.4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 1891.5 亿元 [7] 市场策略 - 6 月下旬至 7 月底 A 股或震荡,操作宜谨慎,控制仓位;海外风险升温、小微盘股有流动性风险、恒生沪深港通 AH 股溢价指数逼近支撑位、市场担心港元流动性收紧,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但指数调整空间有限;7 月底到 9 月底关注中美关税谈判和增量政策;短期关注地缘政治冲突、贵金属、高股息、以旧换新补贴方向 [8][11] 基金研究 基金数据日跟踪 - 上周(6 月 16 日 - 6 月 20 日),中国基金总指数下跌 0.7%,部分基金指数有涨有跌,ETF 能源化工品种表现强势;20 日,部分基金指数有涨有跌,港股非银品种表现相对突出 [14][15] 三维情绪模型更新 - 截至 2025 年 6 月 20 日,情绪预期当前值 0.6494 较前值上升,情绪温度当前值 0.561 较前值下降,情绪浓度当前值 0.537 本周趋势下行 [17] 基金市场周报概要 - 本周(20250623 - 20250627)拟发行基金 14 只,规模 184 亿以上;马丽娜具备在管一年以上产品且近一年收益风险比优,可持续观察 [19]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分析 - 马丽娜管理工银新兴制造 A 和工银创新精选一年定开 A,两只产品均偏向投资、市场、盈利因子,偏向小盘成长风格,目前整体偏向 TMT 板块 [22] 债券研究 - 6 月 20 日,1 年期、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期限利差走阔;1 年期、10 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下行;DR001 上行,DR007 下行;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3 年期 AAA 级信用利差下行,3 年期 AA - AAA 级等级利差持平 [24] 重要财经资讯 宏观经济 - 1 - 5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6623 亿元,同比下降 0.3%,税收收入下降,非税收入增长,中央收入下降,地方收入增长 [26] 财经要闻 - 美军轰炸伊朗 3 处核设施,特朗普警告伊朗 [29] - 网信办整治 AI 滥用,第一阶段处置 3500 余款违规 AI 产品,将开展第二阶段工作 [20]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聚焦利率等风险,明确多方面内容 [32] - 6 月 22 日跨境支付通上线,首笔业务落地深圳,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34] 行业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 淘宝天猫、京东发布宠物 618 战报,京东用户基础扩大,商家成交额增长,服务升级 [36] - 国家药监局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出台《举措》 [39][40] - 5 月中国游戏市场回暖,整体收入同比环比增长,手游是主要增长引擎 [42] - 1 - 5 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出口额增长明显 [44] - 西马克集团对华供应高性能金属加工设备,久立特材采购设备用于高端领域 [46] - 5 月宠物食品出口额环比增长 12.81%,看好头部宠物食品企业二季度境外业务 [49][50] - 5 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4.4%,各产业用电有不同增长情况 [52] - 上海超导科创板 IPO 获受理,计划募资 12 亿元用于项目投资 [54] 重点公司跟踪 - 佩蒂股份 618 全渠道 GMV 破 3800 万元,同比增长 52%,旗下爵宴排名靠前,自播 GMV 增长 [56] - 崇德科技与 GE Vernova 达成战略合作,签约 700 万元订单,后续有大批量订单释放 [58] 湖南经济动态 湘股动态 - 军信股份与长沙数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多领域合作,打造示范项目和管理体系 [61] 湖南省地方动态及政策 - 2025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发布,湖南 6 所高校 13 个专业全国第一,38 所高校 1309 个专业上榜 [63][64]
良技良机绘就丰收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28
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 宁河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4.56万亩,预计总产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2% [1] -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收割机,提升收割效率,实现"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1] - 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有效防治病虫、干热风、早衰 [1] 反季节作物种植探索 - 首次试种夏收露天白菜"秋冠二号",亩产达1.5万斤,开辟100亩试验田 [1] - 采用育苗移栽和精准水肥管理技术,成活率提高,亩增收约3000元 [2] - 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并减少病害发生 [2] 特色作物规模化发展 - 岳龙镇红瑶甘薯基地扩展至2万亩,采用无人机控旺技术提升效益 [2] - 构建"育苗—种植—存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年加工薯制品3000吨 [2] - 甘薯加工中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0万元 [2] 政府与技术支持 - 成立种植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组,全程指导农户 [1] - 天津农学院专家提供反季白菜种植技术解决方案 [2]
密云三种特产入选2025年第一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新京报· 2025-06-06 17:18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第一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密云区"'密原味'原 味一号西红柿""石匣甘薯""田园大窝铺赤松茸"三种特色农产品成功入选。 本次密云登榜的三种特色农产品中,"密原味"原味一号西红柿凭借其优异品质备受关注。据了解,密云 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土壤肥沃、水质优良,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昼夜温 差,使西红柿能够充分积累糖分,自然成熟的"密原味"原味一号西红柿,沙瓤多汁,酸甜适口,完美复 刻记忆中浓郁的"老味道"。 "咱这西红柿,品种精挑,管理精细,喝的是水库边的好水,长的是原生态的样儿!"在密云区巨各庄镇 西红柿大棚里,种植户张大爷得意地说着,"如今特质农品这块金字招牌挂上,咱这西红柿更有名气 了,大家伙儿干劲也更足了!"张大爷的话道出了入选特质农品给农民带来的真实惠与新希望。 2022年,密云区制定了《密云区西红柿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努力将西红 柿打造为密云区农业主导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密云全区从事西红柿种植的超1000余户,种 植面积达到3000亩,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北京市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 ...
2025年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在京开幕
新京报· 2025-05-30 18:16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粮之一,数十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是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也是可 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 一,中国通过抗病品种研发与绿色种植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通过多方协作机制实现了全价值链 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 活动现场,200多位来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的代表,就马铃薯与粮 食安全、中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现场还启动了"绽放薯 光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倡议,促进马铃薯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同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还 举办了第三届开放日活动,与会代表前往其延庆基地实地参观马铃薯育种资源中心、现代化温室和实验 室等,深入了解马铃薯科研创新成果。 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以彰显马铃薯在保障粮食安 全、减少贫困、改善民众生计、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指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开展全 球庆祝活动。今年国际马铃薯日的主题为"塑造历史,丰泽未来",旨在强调马铃薯在保障全球粮食安 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民生福祉方 ...
辽宁春耕进入收尾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5-27 09:17
5月26日,在铁岭县新台子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株株嫩绿的秧苗 排列成行。随着气温回升,当地插秧工作快速推进,机械化插秧率超过99%。 今年春耕期间,各地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效应明显。盘山县太平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区,不仅 实现全机械化作业,还配置了智慧监管系统,对田间温度、水分、光照、虫情实时监控并给出评估。昌 图县玉米种植区大范围使用的高速灭茬耙机,可一次性完成秸秆破茬、灭茬、碎混、还田等工作,气吹 式精量播种机紧随其后,可"吹"出笔直的玉米田垄,同时完成施肥、覆土等工序。 眼下,全省春耕生产主要集中于水稻插秧和大豆播种,各地正加速推进。其中水稻栽插406.4万 亩,进度达到54.2%;大豆等豆类已播种126.6万亩(大豆118.5万亩),进度达到63.8%。预计大豆播种 和早熟稻插秧将于本月底结束,辽东、辽东南部分晚熟稻区插秧工作将于6月上旬结束。 辽北是我省玉米优势区,最新的苗情监测显示,昌图县、铁岭县等地玉米整体苗情不错,出苗率 高、出苗齐,但也有局部地块因播种后遭遇急雨而出现硬盖,导致出苗质量欠佳。而辽西花生主产区, 正处于花生出苗期,播种稍早的已经出苗,播种略晚的正在" ...
家国万里,从家庭叙事看超大城市文明治理的上海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5-21 14:34
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 活动以"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为主题,通过多组家庭分享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上海城市文明底色 [1] - 活动形式包括寻找"最美家庭"、创评"文明家庭"、组织"时光故事会"等,旨在构建符合上海城市定位的家庭文明 [3] - 主办方强调将家庭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单元,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和谐,形成超大城市特色的建设路径 [3] 家风传承案例 - 徐光启后人展示引种甘薯的"传家宝",体现家族"经世致用、报效国家"的家训 [5][7] - 黄炎培曾孙讲述家族"拳拳爱国者"家风,展示先辈为革命牺牲的事迹 [7] - 金氏家族24代人守护董其昌所赠牡丹"粉妆楼",1995年将其捐赠国家成为"传国宝" [8][10] 家国情怀实践 - 卢扣章家庭三代从事飞机制造,参与C919等60余架飞机装配调试工作 [13] - 朱瑞霞家庭全员参与船舶工业,涉及航母、LNG船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13] - 王腾蛟家庭三代分别参与抗日战争、铁路公安和消防排爆工作,均获二等功表彰 [14] 多元家庭融入 - "玉米之家"巫永睿夫妇从海外归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影响力 [17] - 新上海人杨晓月家庭通过诚信经营和社区服务融入城市生活 [17] - 尼泊尔籍人士那哲受父辈影响留沪工作,管理60人跨国团队并安家上海 [18] 新时代家庭教育 - 心理实验"三分钟对视"揭示城市家庭沟通问题,促进亲子关系改善 [20] - 林琳家庭通过社区教育读书会帮助截肢儿子重建生活信心 [20] - 汤贤懿家庭以跑步运动为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20] 上海特色建设机制 - 自1980年代起持续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新时代创新推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 [22]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在精准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形成家庭文明建设"上海方案" [21][24] - 活动旨在让优良家风走出家庭,为城市发展贡献"家力量" [24]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从徐光启到徐家汇,一颗甘薯里的家国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28
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翻译了《几何原本》,系统引入欧洲数学体系 [3] - 主持编修《崇祯历书》,融合中西天文历法,提升农业与航海精度,历时三十年编撰《农政全书》,推广高产农作物、应对饥荒 [3] - 数学术语"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都是徐光启在四百年前定下,沿用至今并影响日本、朝鲜 [11] 徐光启的农业实践 - 徐光启从福建引种甘薯到上海,在江南灾荒期间推广高产农作物,撰写《甘薯疏》详细记载甘薯十二个优点 [6] - 甘薯成为救荒重要粮食来源,影响力跨越数百年至今,徐光启亲自下田实践,体现"知行合一"精神 [6][8] - 《农政全书》是古代农业集大成之作,包含国家爱民、克服荒年等政要内容,徐光启亲口尝试野草、树皮、泥土可食性 [6] 徐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 徐氏后人牢记"经世致用、报效国家"家训,后代多为医生和教师,在不同领域践行家训 [9] - 徐承熙家族多人从事教育和医药行业,父亲将徐光启墓地、土地、家谱等捐献给国家 [9] - 徐德培父亲徐百康是法语教授和翻译家,在法语研究、教学、翻译及法学领域有建树,译著和专著众多 [11] 徐光启精神的现代传承 - 上海徐汇区设有光启公园和光启小学,每年举办活动弘扬光启精神,光启小学将种植甘薯纳入课外实践课程 [12] - "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活动展示徐光启等名人后代的家风故事,体现上海"海纳百川"城市品格 [12] - 徐光启开放精神融入上海城市血脉,从传统文化守护到现代都市融合,上海以家庭文明建设凝聚城市精神 [12]
“看见土地的回馈,让人满心喜悦”(中拉是天然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进展 - 项目位于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处,一期项目由蔬菜引种专家刘德军带领团队开展果蔬种植技术指导 [6] - 中方团队设立果蔬、食用菌、农机等多个专业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训工作 [7] - 创新引进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培养了一批有种植基础的示范户 [7] 技术培训与推广成果 - 累计开展入户技术指导200余次,培训学员近350名,学员来自苏里南各地 [8] - 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精量播种育苗、节水灌溉、高产栽培、品种选择等 [7] - 重点指导的果蔬农场规模已达100多公顷,推广作物32种,惠及农户逾6500人次 [8][9] 当地农业转型成效 - 改变了苏里南农民传统种植观念,从依赖自然到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7] - 当地农业产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农民开始尝试种植以前未接触过的蔬菜品种 [8] - 苏里南政府计划借助该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有机蔬果品牌并走向国际市场 [8] 项目战略意义 - 这是中苏两国建交以来首个农业援助项目 [9] - 项目目标是通过技术转移实现苏里南农业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8] - 项目不仅带来水肥一体化、营养诊断等现代技术,还系统性提升了当地农业"造血"能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