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甘薯
icon
搜索文档
茂南百名农户集中“充电”学艺,破题甘薯产业“老难题”
南方农村报· 2025-11-19 20:04
种苗退化、病虫 困扰、技术传统 ——这些长期制 约茂名市茂南区 甘薯产业发展 的"老难题",如 今正迎来"科技 良方" 。11月18 日下午,一场旨 在为产业精准纾 困的甘薯高产优 质栽培与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培 训班,在茂南区 乡村振兴人才驿 站举行,吸引了 全区约百名种植 户、农技骨干参 与。 本次培训是"茂 名市2025年人才 下基层、进企业 系列活动"的重 要一环,由茂名 市人才驿站、华 南农业大学茂名 现代农业研究院 联合主办。培训 班直指当地甘薯 产业发展的痛 点,特邀广东省 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高级农艺 师陈新亮与茂名 市农业科技推广 中心高级农艺师 姚汉芳联袂授 课,将先进的农 业科技直接送到 农户手中。 茂南百名农户集 中"充电"学艺, 破题甘薯产 业"老难题"_南 方+_南方plus 振兴注入新动力 的具体实践。 课堂上,陈新亮 系统讲解了甘薯 高效栽培与脱毒 健康种苗标准化 繁育技术,从源 头为解决种苗退 化、抗病性弱等 问题提供了方 案。姚汉芳则聚 焦"甘薯的种植 与病虫防治" , 重点传授环境友 好、成本更低的 绿色防控技术, 引导农户"少用 药、用好药" 。 培训现场学习氛 围浓 ...
种业“芯”力量蓄势惠州!570个新品种、9大硬核技术即将解锁湾区新“粮”方
南方农村报· 2025-11-08 17:04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惠州分会场暨2025年惠州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会将于11月11日在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幕 [3][4] - 活动主题为“种业振兴固根本,科技强芯助三农” [3] - 一批农业创新成果将通过120亩田间“实验室”进行展示 [5] 惠州农业产业基础 -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珠三角农业大市 [8] - 已形成丝苗米、甜玉米、马铃薯、荔枝、鲜蔬、茶叶、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 [9] - 惠州是内地重要的农产品供港基地 [10] - 惠州市农科所累计搭建近7000个品种的观摩展示平台,并筛选100多个优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12][13] 展示内容与规模 - 田间展示为核心区域,从鲜食玉米专场扩展到全作物集中展示 [22] - 展示涵盖水稻、玉米、叶菜、瓜果类蔬菜、甘薯、花生、豇豆等7大品类共570个优新品种 [23] - 活动设置“从种子到舌尖”全产业链展示专区,覆盖种子种苗、绿色防控、时令蔬菜、特色食品、农业保险等内容 [38][39] - 产业链展示区汇聚了惠城、惠阳、博罗、龙门、惠东等县区的区域特色产品 [40] 核心技术展示 - 现场将展示9项高效栽培技术 [27] - 水稻单产提升技术预计可实现亩产增加10%,机械化率超80% [27] - 旱稻种植技术预计节水40-50% [28] - 甘薯—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实现“地上结玉米、地下长甘薯” [28] - 纳米锌微肥可促进玉米丰产提质增效,豇豆、叶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攻克农药残留难题 [29][30] 配套活动与影响 - 活动期间将举办智慧农业研讨班,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李震授课 [45][46] - 展示会筹备期间已举办青少年农业科普研学活动,累计迎来440名幼儿园小朋友走进农业科研一线 [51] - 活动旨在搭建科研、企业、农户的合作桥梁,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 [56][58]
粮食稳产高产靠什么丨科技强农粮满仓
经济日报· 2025-11-04 10:57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 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推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同步提高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科技创新支撑粮食丰收的坚实基础,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提升约10% [1] - 全国农田良种覆盖率已超96%,其中95%以上为自主选育,主要粮食作物种源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2] - 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5% [3] - 技术集成模式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生产方案,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升级 [4] 良田建设与管理 - 运用遥感监测、物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动态评估土壤状况,为科学种植提供精准依据 [1] - 因地制宜改良土壤,盐碱地推进排盐工程与生物改良,黑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红黄壤地区主攻酸化治理 [1] - 平谷区2021年至2024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79万亩,其中已建成2.12万亩 [11] - 平谷区组织高标准农田调查评估,已储备适宜建设面积1.92万亩 [11] 良种研发与突破 - 依托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成功培育并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耐逆的新品种 [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创新加速,2025年12个新品种一次性通过国家审定,类型覆盖半冬性、冬性、春性 [5][6] - 西农小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8亿亩 [6] - 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36"是陕西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 [6] - 杨凌示范区新增国审农作物新品种56个,13个(次)入选国家农业生产主导品种 [8] - 浦城县成功选育"稻两优二九""悠香优2号"2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5% [16] - 平谷区成功生产脱毒甘薯试管苗11.2万株,生产脱毒原种薯11万斤 [10] 良机应用与智能化 - 全国配备北斗终端的农机设备达220万台,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25万架 [3] - 北斗导航、智能控制、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主流农机,加速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能灌溉等模式普及 [3] - 农机装备向低碳化、清洁化方向迈进,通过提升排放标准、淘汰老旧机械、试点电动农机等措施探索减污降碳路径 [3] - 浦城县建立起"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2024年全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万余台,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35% [16] 良法集成与效益提升 - "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高质量耕播、精准水肥调控等环节,在多重逆境下实现亩产775.1公斤,较传统模式增产9.2%至18.9%,同时节水35%、节肥20%,每亩增收节支超200元 [7] - 针对陕北旱塬的"一增三改一防"技术模式通过四大技术集成,使玉米亩产从500公斤跃升到900公斤至1000公斤 [7] - 浦城县突破再生稻机收'辗压'技术瓶颈,2024年示范片两季综合亩产最高达1382.7公斤 [13][14] - 探索"一季水稻+再生稻+油菜"高效种植模式,2024年示范片全年亩纯利达1100元 [17]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杨凌示范区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123个动植物品种权实现交易转化 [8] - 通过新建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51.2万亩,杨凌良种已推广至国内23个省区和多个上合组织国家 [8] - 杨凌示范区动态优化350个推广基地,示范推广面积达1.2亿亩,年示范推广效益超300亿元 [8] - 平谷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与全球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300余家创新主体成为生态伙伴,落地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2] 区域产业发展成效 - 平谷区粮食收获面积从2021年的8.87万亩扩大至2024年的13.85万亩,产量从4.25万吨提升至5.71万吨,实现"四连增" [12] - 浦城县2024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8.28万亩,再生稻种植面积8.5万亩居全省首位,粮食生产综合考评等十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15] - 浦城县财政每年统筹资金2000余万元推进粮食生产,并结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亿元奖补资金支持 [15] - "浦城大米"产业集聚区品牌价值在2025年攀升到421.17亿元 [17]
藏粮于技增收益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7
甘薯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发展 - 农场成功生产脱毒试管苗11.2万株和脱毒原种薯11万斤,标志着从商品苗生产向上游种源研发的战略延伸 [1] - 团队在脱毒种苗技术上攻关,培育出成活率更高、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的甘薯种苗,产品销往河北、新疆等地 [1] - 贤王庄村建立起从品种、育苗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解决了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土壤板结等连作障碍问题 [1] 大豆种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大豆示范田种植高油高产新品种“中黄203”,亩产达545斤,创下平谷区大豆种植新纪录 [2]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79万亩,其中已建成2.12万亩,在建2.67万亩,并储备适宜建设面积1.92万亩 [2] - 平谷区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主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开展调查评估 [2]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平谷区与全球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与300余家创新主体成为生态伙伴 [3] - 落地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10个头部企业研发中心,100余个博士农场吸引10余位院士和400余位博士创业 [3] - 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为创新源头,打造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紧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3] 粮食生产成效与未来发展规划 - 2021年至2024年,平谷区粮食收获面积从8.87万亩扩大至13.85万亩,产量从4.25万吨提升至5.71万吨,实现“四连增” [3] - 未来将全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开展种业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培育新品种 [4] - 计划持续提高耕地建设水平,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并一体化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以促进稳产丰产 [4]
26国代表齐聚山东潍坊 共话薯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20:10
会议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与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开幕 [1][5] - 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及中国15个省市的503家参展商和2623家采购商参与 [1] - 会议主题为“科技兴薯·智领未来”,搭建了“展示+对接+研讨”平台 [4] 行业规模与重要性 - 马铃薯已在全球159个国家种植,每日为超过10亿人提供食物,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3] - 中国是全球薯类资源最丰富、种植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1][3] - 山东省马铃薯年产量超过700万吨,总量居全国前列,薯类年加工量约550万吨 [2] - 潍坊市薯业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量150万吨,加工产品远销25个国家和地区 [2] 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 - 薯业被定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1][2] - 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1] - 行业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推动薯业与食品、生物、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 [1] - 未来将推动薯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 [2] 科技创新与合作 - 国际马铃薯中心在过去40年间向中国引入2000多份马铃薯种质,占中国现有种质资源存量一半,助力培育数百个优良品种 [4] - 会议提及气雾式栽培法、扦插技术等创新手段,以及水资源管理、土壤健康保护的实践经验 [3] - 中国在马铃薯种子创新、机械化贮藏加工、价值链开发等领域的经验可通过“南南合作”惠及发展中国家 [3] - 秘鲁拥有3000多种马铃薯种质资源,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创新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4] 市场拓展与价值链提升 - 山东通过强化产业链建设与科技支撑,一块甘薯可开发40余种产品,实现多次增值 [2] - 会议同期举行了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上线和中国—东盟特色产业链出海平台启动仪式 [4]
南农晨读丨静守畲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26 19:32
今日关注 - 2026年国考广东地区招聘3310人 报名总人数达329,587人 [3][4][5] - 国考广东岗位通过审核总人数为289,616人 有39,971位考生处于待审状态 [5][6] - 广东省发布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 涵盖安全、研发、适航审定、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 [7][8][9][10][11] 乡村振兴 - 第三师45团前海镇红枣订货会签约总量达2.5万吨 约占当地红枣加工总量的45% [13][14][15][17] - 广东援疆指挥部组织76家新疆企业参展第138届广交会 推动"疆品南下"进入国际市场 [20][21][22] - 汕尾展团50多家企业参加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 收获丰硕成果 [25][26][27][28] - 龙川县举办第二届春耕种粮大赛 单产增幅突破20% [30][31][32][33] - 龙川县推出"媒体+"12项举措方案 聚力推动"龙川山茶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38][39][45][46][47] - 深圳市源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线上粉丝数超300万 产品在全国十余省份商超及连锁便利店上架 [50][51][52][53] 天气服务 - 25日早晨广东大部最低气温较24日早晨回升1~3℃ 清远连山录得全省最低气温15.6℃ [56][57][58]
甘薯串起致富链
经济日报· 2025-10-26 08:40
行业规模与产量 - 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薯25万吨[1] - 任远家庭农场种植1500亩,亩均产量7000斤[1] - 高成食品公司年生产薯条、薯脯、薯干等薯制品约3500吨[1] - 卢龙甘薯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0.15亿元[2] 产业链与加工 - 卢龙县推动甘薯精深加工,产品涵盖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1] - 高成食品公司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1] - 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培育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深加工企业200余家[2] - 卢龙甘薯淀粉、粉条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外贸出口额达8800多万元[2] 技术与研发 -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是全国首个成果示范基地[2] - 在新品种示范栽种、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甘薯栽培新技术推广以及深加工方面展开合作[2] - 全县甘薯脱毒种苗供应能力已达到2亿株,脱毒甘薯种植面积5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约5000户[2] - 成立"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甘薯科技小院",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2]
多图 | “鲜”声夺人!汕尾展团实力“引爆”深圳食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10-23 12:04
展会整体表现 - 汕尾展团在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中成为全场焦点,人气火爆 [2][3] - 展团通过产品展示、文化表演和现场试吃等多种形式吸引大量市民游客 [3][4][5] 参展企业与产品亮点 - 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和汕尾市桂竹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消费者争相试吃海鲜丸、牛肉丸等特色丸子 [28][29] - 汕尾市珩品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宝楼姜"系列产品因天气降温成为现场热销的暖心产品 [33][34] - 汕尾市南果农业有限公司展示了新鲜饱满、色泽鲜亮的油柑和柠檬等水果 [36][37][38] - 汕尾新胜水产繁殖有限公司展出了鲜活肥美的龙虾、紫海胆等特色海鲜,凸显当地水产实力 [47][48] - 陆丰市聚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甘薯和汕尾粉签吸引消费者排长队品尝 [52][53] - 汕尾市丰隆米业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方式向全国消费者推广优质大米 [55][56][57] 文化与地域特色 - 展团设计以蓝色为主调,入口处还原当地标志性建筑红宫红场,展现革命老区红色基因 [6][7][8] - 现场有婉转动人的汕尾渔歌表演,展示独特渔家风情和海洋文化 [12][13]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陆河擂茶制作过程吸引大量观众围观,展现深厚饮食文化底蕴 [40][41] - 海鲡鱼标本成为兼具科普性与观赏性的展示亮点 [44][45] - "汕农领鲜"与"圳品"展示区全方位展现汕尾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23][24]
朴实无华的大地红,甜在舌尖暖在心 | 汕尾“食”色·红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9:00
文章核心观点 - 甘薯在汕尾已从基础粮食发展为深加工产业,并通过价值链延伸成为带动地区增收的重要农产品 [5][6][7][15] 甘薯的消费与文化意义 - 甘薯是汕尾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常见于早餐、零食等多种消费场景 [2][3] - 甘薯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其质朴坚韧的特性与汕尾人民的奋斗精神相呼应 [11][12] 甘薯产业的加工与发展 - 汕尾将甘薯深加工为甘薯粉签、甘薯干、甘薯酒等多种产品,延伸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链 [5][6][7] - 小甘薯已发展成为大产业,成为带动老区人民增收的“金疙瘩” [15] - 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光芒,并激励着新一代进行创新探索 [14][15][16] 市场推广活动 - 计划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深圳食博会汕尾展团进行推广,邀请公众品尝甘薯产品 [25]
大好“食”机,无限商机!汕尾展团邀您来深圳食博会抢“鲜”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7:04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将于10月22日-2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5][6] - 汕尾市将以“1+8+N”阵容参展,包括1个540平方米的综合展区、8大主题系列活动及N场企业自主展销 [7][8][9][10] 展品与产业展示 - 近20家水产、种植、畜牧等代表企业将带来百余种展品 [13][14] - 海洋板块重点展示“汕尾三鲜”(晨洲蚝、海鲡鱼、马鲛鱼)及其加工产品,并于10月23日下午举办海鲡鱼品鉴推介活动 [15][16][17][18] - 种植板块集中展示茶叶、甘薯、青梅、油柑、杨桃等特色产品,并于10月22日举办甘薯品鉴推介活动 [22][23] - 设立“圳品专区”,展示海丰油占米、大安蒜、上英蜜薯等获得认证的优质农特产品 [26][27][28] 文化体验活动 - 设置陆河客家擂茶非遗制作技艺体验区,由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观众可免费品尝并亲手体验 [34][35] - 展会期间将举行莲花山特色茶艺演出,供来宾品鉴 [38][39][40] - 安排英歌舞或渔歌表演团队在展区间巡游演出,展现海陆丰风情 [41][42] 商务对接与商业机会 - 展区内每家参展企业拥有专属展示空间,客商可现场品鉴、交流,并可通过风物地图一站式获取产品与企业信息 [49][50][51][52] - 展会期间将专门举办“2025汕尾特色农产品供需对接会”,设置水产、种植、畜牧、圳品四大专业洽谈区,采用“一对一”精准匹配模式 [54][55][56] - 对接会后将发放反馈表科学统计意向交易额,旨在搭建高效产销对接平台,助推汕尾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47][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