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剑门古蜀道行走记》
icon
搜索文档
以书为媒,古蜀文明集中出海
四川日报· 2025-06-27 06:21
古蜀文明出版国际化 - 四川展团在图博会展示600种精品出版物(含30多种外文版)并举办11场文化活动,以"天府文脉连世界"为主题构建40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 [11][19] - 《遇见三星堆》俄文版被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收藏并引发当地三星堆旅游热潮,列宁格勒出版集团称其成为中俄文化桥梁 [12] - 《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英文版将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发行,首次系统披露三星堆-金沙遗址建筑基址及祭祀器物等一手考古资料 [13] - 四川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签约合作出版"青铜时代的中国:三星堆-金沙"系列,整合近百年发掘历程及首次公开的考古笔记 [5][13] - 图博会期间四川出版完成古蜀文明版权输出32项,覆盖俄英法西等多语种 [14] 科技与自然主题出版 - 《拉索 打开人类高能宇宙新视界》英文版签约,该书记录中国建成世界最高灵敏度伽马天文探测装置拉索(LHAASO)的突破性成就 [14] - 《剑门古蜀道行走记》俄文版签约,作者贾和普25次踏访蜀道,日文版权意向同步落地,未来将拓展韩文等多语种版本 [15] - 《中国蜀道史》英文版战略合作启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称其将展现蜀道"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历史底蕴 [16] 跨文化交流项目 - 四川文艺出版社发布印尼史诗"布鲁岛四部曲"中文版,2025年完成最后一卷《玻璃屋》翻译,适逢中印尼建交75周年 [17] - 《漫画中国:万里交好共命运》集结10国20多位艺术家创作30组漫画,意大利艺术家通过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再现丝路文化融合 [17] - 《原来中国长这样》由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撰写,以留学生视角记录文化碰撞,电子科大社"红漫系列"连续两年向俄罗斯输出俄文版权 [18] 国际传播生态建设 - 新华文轩旗下9家出版社连续3年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年均输出版权近500项,海外年供应川版书刊超10万册 [19] - "四川书架"和"熊猫书屋"品牌落地20多国,2025年新增马来西亚等5国站点,"看熊猫全媒体平台"打造VR大熊猫文化虚拟展馆 [19] - 西南交大社与施普林格合作出版"智能牵引供电系统"丛书英文版,收录中国高铁供电核心技术 [20] 未来战略方向 - 四川出版与日韩法等国达成170多项版权输出签约及意向,涵盖文化科技文学多领域 [20] - 计划推动版权输出从纸质书向多模态文化产品升级,深化"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内涵 [21][22]
美国作家贾和普:千年蜀道是文明互鉴“活化石”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8
蜀道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蜀道作为中国古代交通遗存,跨越千年历史,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促进国内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并成为丝绸之路在西南方向的重要延伸 [2][3] - 与西方罗马道路不同,中国道路网络在朝代更迭中不断修缮,延续两千多年,16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全国性道路网络的发达表示惊叹 [3] - 蜀道不仅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和古树名木,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8][9] 蜀道的跨文化传播 - 贾和普通过《剑门古蜀道行走记》向西方介绍蜀道的独特魅力,书中注重历史深度与文化普及的平衡,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生活内容 [5] - 书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提示文化遗产传播需与时俱进,善用虚拟现实技术、纪录片和互动平台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6] - 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蜀道文化走向世界,为其保护传承引入新理念与资源,进一步推动蜀道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6] 蜀道的现代启示 - 从"蜀道难"到"蜀道美"的转变,反映了现代交通技术发展和旅游设施完善,以及中国人对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提升 [8] - 蜀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建设智慧的结晶,其修建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现代游客徒步其上仍能感受到古人开山凿石的巨大挑战 [8] - 蜀道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连通性,与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不谋而合,促进了物质交流、文化传播和文明互鉴 [9][10] 蜀道的保护与发展 - 蜀道修缮与维护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警惕过度商业化和不当开发对文化遗产的损害,保留历史风貌 [6] - 剑门关、广元、阆中和昭化等地历史遗址恢复原貌,损毁石板路得到修复,增设卫生间、停车场、路标和长椅等现代设施 [10] - 蜀道以崭新姿态向外界讲述中国故事,搭建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新平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