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召唤·敦煌》

搜索文档
舞台“第二现场”,观众千里共赏(文化市场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30 07:03
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发展现状 - 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等艺术机构正探索通过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技术实现舞台艺术精品向全国剧院、影院的常态化直播[1] - 国家大剧院自建超高清直播系统通过60余个独立通道进行声音拾取确保音画同步[2] - 国家话剧院采用"8K+5G"技术直播话剧《铁流东进》[3] -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林则徐》通过超高清直播技术跨越数千公里同步呈现在25家剧院、百余家影院和2所高校惠及观众2.5万人次[3] 技术应用与艺术创新 - "第二现场"采用"4K超高清+5.1环绕声"技术实现多城市同步直播[2] - 导赏环节通过专业解读和幕后画面捕捉提升观众艺术鉴赏能力[2] - 镜头语言辅助解码艺术揭示创作密码实现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转变[2] - 技术赋能创造新的艺术形态使每个座位都成为剧场VIP[2]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 - 国家大剧院联合全国35家剧院成立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协作组聚焦资源合作、技术标准、工作机制和商业模式深化合作[4] - 《费加罗的婚礼》直播票价30元至80元新疆和田地区可免费观看[4] -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高清系列节目已在70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场地放映[5] - 英国皇家歌剧院高清影像已转播超过120部歌剧和芭蕾舞演出[5] 政策支持与行业生态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出台《北京市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超高清技术市场化应用[3] - 国家话剧院计划持续探索科技和艺术融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6] - 建议引入社交平台实时讨论与评论提升现场感[6] - 需解决视听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构建长效可持续文化生态[5][6] 社会价值与文化影响 - "第二现场"突破时空限制打造全民可及的公共文化产品[3][5] - 技术应用实现从"物理触达"到"心理认同"的传播效果跃升[6] - 将国有文艺院团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6] - 满足观众"看得着"和"看得起"高质量文化资源的需求[4]
暑期文旅市场热力全开 创新与经典并存撬动文化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5 14:49
传统文化演出市场升温 - 暑期北京各类传统文化演出不断"上新",老舍剧场和钟鼓楼成为重要演出场所,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1] - 曲艺舞台剧《小羊圈胡同》在老舍剧场开幕,融合5部老舍小说元素,结合京韵大鼓、快板等曲艺形式,展现京味儿文化 [3] - 北京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深度投入"虎妞"角色塑造,从服装化妆到台词全面提炼京味元素 [6] 经典剧目复排与创新 - 北京人艺启动"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1957年版《骆驼祥子》将于2025年7月复排,还原舞美灯光等经典原貌 [12] - 复排版《骆驼祥子》选用与原著角色年龄相仿的年轻演员,更贴近时代真实感 [14]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运用AI技术融合多艺术形式,实现巴黎与敦煌的时空交织,进行文物保护活态化展示 [15] 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 - 钟鼓楼音乐会以"中国时间"为主线,融合琵琶古琴与钢琴大提琴,演绎福建南词、京西太平鼓等非遗项目 [9]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戏剧晚会汇集豫剧、歌剧、芭蕾舞剧等多元剧目,包括《红灯记》《黄河大合唱》等经典选段 [17] - 行业通过精品剧目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强化舞台艺术传播力 [19] 国有院团暑期演出布局 - 夏日演出市场升温,国有文艺院团推出多题材优质作品 [10] - 北京人艺、中国国家话剧院等机构通过经典复排与科技融合创新双线推进演出内容升级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