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从“贴”近生活到“穿越”考古 文创产品玩出科技新花样 新消费体验别样精彩
证券日报· 2025-07-26 00:11
科技驱动文创产业变革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体现文化符号向消费热点转化及AI、VR、AR技术深度赋能 [1] - AR技术通过虚拟信息叠加现实展品,增强沉浸式体验,如国家海洋博物馆AR导览设备使静态展品"灵动化" [2] - AR冰箱贴等产品通过手机扫描展示3D模型或历史场景,北京天坛公园AR冰箱贴创下日销1500余个的纪录 [3] 政策支持与技术应用 -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应用VR、AR、AI技术创新消费场景,如VR购物、AR试穿 [4] - 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5G+AR/VR技术应用 [4] - AI技术将博物馆文创升级为"跨场景体验入口",实现文物元素拆解重组为教育游戏、NFT数字藏品等形式 [4][5]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文创雪糕通过融入景区特色造型和本地风味实现差异化,而钥匙扣、书签等同质化产品易引发审美疲劳 [6] - 三星堆VR考古体验让游客模拟考古过程,中创文保科技公司通过"地域文化+科技赋能"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6][7] - 新疆数字大展《精绝奇遇》结合XR考古、AIGC交互等技术,数字化重现尼雅遗址,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7] 产业融合与发展策略 - 科技与文化融合需避免"技术炫技"与"文化叙事"脱节,解决数据壁垒、IP授权模糊等问题 [6] - 建议遵循"文化价值锚定—用户场景洞察—商业模型闭环"策略,利用知识图谱和AI捕捉需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持续盈利 [8] - 文创产业通过"文化解构+现代表达"打破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文物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3]
市场火热 文化消费释放澎湃活力
经济网· 2025-07-24 17:49
电影产业 - 中国电影大盘票房突破300亿元,历时189天,较去年提前28天 [2]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达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 [2]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2] - 《哪吒2》成为现象级爆款,总票房超150亿元,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总观影人次达3.24亿 [2] - 《哪吒2》带动影视、金融、文旅等多个产业发展,光线传媒市值和股价飙升 [2][3] 国漫IP衍生消费 - 《哪吒2》IP衍生品市场火爆,部分周边产品供不应求甚至脱销 [3] - 影片角色设定(如四川方言太乙真人)激发旅游热情,形成"跟着哪吒去旅游"打卡热潮 [3] 博物馆及文博消费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6049.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4] - 陕西、江苏、浙江博物馆接待观众分别约652万、531.7万、459万人次 [4] - 科技赋能博物馆体验,如中国园林博物馆数字填色活动、湖北60余家博物馆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 [4] - 国家政策支持博物馆建设,包括优化预约管理、推进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共建等 [5] - 北京市计划到2030年形成"博物馆之城"总体格局 [6] 演出市场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 [7] - 南昌因张杰、潘玮柏等演唱会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大幅增长 [7] - 演唱会门票预售火热,孙燕姿、凤凰传奇等演出"开票即售罄" [7] - 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主要花销为住宿、餐饮、交通 [7] - 暑期演唱会预计迎来新高峰,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 [8]
“苏超”的独白:我的热度,从何而来|年中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0:37
行业与公司分析 文化消费爆款现象 - 2025年上半年三大文化消费爆款包括哪吒、苏超与LABUBU,其中"散装苏超"通过"派头"(声势浩大)、"噱头"(话题性)和"苗头"(消费趋势洞察)实现破圈传播 [2] - 苏超从地方性赛事升级为全国性顶流,带动"浙超""赣超"等类似赛事涌现,形成区域性体育IP集群效应 [6] 赛事运营与商业化 - 赛事门票定价亲民(约10元),首轮比赛吸引1.8万现场观众,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场次观众达60396人,创单场纪录 [19][40] - 京东与伊利于2025年6月13日同日官宣成为官方赞助商,赞助商数量从6家飙升至19家,商业化进程加速 [31][35] - 采用"足球+文旅"模式:常州主场吸引15万扬州游客(端午期间持身份证免景区门票),扬州队引入非遗变装秀,镇江队融合西津渡灯光秀 [24][26] 品牌营销与传播 - 通过冲突性话题(如"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制造传播爆点,相关微博话题48小时阅读量破亿 [22][33] - 国际球星贝克汉姆参与造势(2025年6月6日),使用苏州方言为赛事引流,提升国际曝光度 [26] - 地方政府联动营销:十三太保文旅官微集体玩梗,形成跨城市应援接龙,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35]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江苏省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两次提及足球,明确要求加快"三大球"振兴发展,将苏超纳入区域体育振兴战略 [17] - 2024年12月启动省级城市联赛规划,2025年1月17日发布《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3月3日召开专项推进会 [16][19] 社会价值与用户洞察 - 赛事覆盖多元人群:高考生、中年群体及"云观众"通过赛事释放压力,形成情感共鸣 [9] - 保留草根赞助商(如"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广告位,强化"与民同乐"品牌形象,获央媒点赞 [42][43] - 常州队将自嘲式营销("输了比赛却赢了流量")升华为城市精神宣言,凸显地域文化自信 [33]
《哪吒2》的153天,中国动画电影的近十年|年中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0:47
中国经济与文化消费市场 - 上半年消费市场热度攀升,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文化创意产业催生新消费模式和业态 [1] - 《哪吒2》以超150亿元票房成为上半年票房冠军,带动相关城市酒店预订量增长,潮玩IP LABUBU成为全球顶流 [1] - 国家统计局提及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成为趋势,消费者更注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 [1] 《哪吒2》票房表现 - 上映首日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4.87亿元),第五天单日票房突破8亿元 [6] - 上映第九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票房纪录,第十二天打破累积人次纪录,第十七天票房破100亿元 [7] - 最终票房定格在154.46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Top5 [12][15] 资本市场反应 - 光线传媒股价在《哪吒2》上映后8个交易日内涨幅超200%,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元 [10] - 票房破百亿后光线传媒股价上演天地板,振幅近40%,开启震荡下行行情 [12]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格局 -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呈"T"字型结构,少数头部影片占据绝大部分票房 [15] -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以50.35亿元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断层第一 [18] - 《熊出没》系列11部大电影累计票房突破80亿元,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位居国产动画电影TOP3 [19] 行业工业化与IP商业化挑战 - 《哪吒2》特效师转行事件反映基层从业者待遇问题,行业依赖"为爱发电"模式不可持续 [20] - 中国电影对票房依赖度超95%,100元票房中投资方仅分到33元,难以维持行业投入 [22] - 《哪吒2》衍生品市场潜力或超2000亿元,但盗版和产能不足制约发展 [22] - 中国神话宇宙计划涵盖50部电影,预计需20-30年构建初步框架 [23] 国际比较与行业启示 - 《哪吒2》海外票房创纪录,但相较154亿元本土票房,IP全球化能力待验证 [22] - 参考《星球大战》衍生品商业史,中国需建立高效高质的IP衍生工业体系 [23]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8 15:14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时尚场景育新、活动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 [1] - 方案旨在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 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 [1] 演艺产业发展政策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包含10条重要举措 [2] - 政策发放补贴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的创新发展 [2] - 目标为深化文商旅融合联动,扩大"演艺+"消费,推动演艺市场提质增效 [2] 文化消费新场景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体验,结合老字号跨界"戏曲咖啡"等创新业态 [3]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主题大展,集结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及文创产品 [3] - 百年瑞蚨祥升级35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开设高级定制区与国风文化馆,融合展陈、茶歇、摄影等多元业态 [3] 区域与群体覆盖 - 文化消费场景覆盖核心区、中心城区到生态涵养区,服务银发族至Z世代等全年龄段群体 [4] - 通过场景焕新、各区联动、跨界融合、科技创新等方式持续赋能时尚消费 [4] - 实践提升了城市时尚品位并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生动力 [4]
演出市场异彩纷呈 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22
文化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1] -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95.10亿元 创5年新高 较2021年78亿元、2024年80.16亿元持续增长 [1] - 文化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电影、演出、音乐节等活动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希肯国际文化集团业务亮点 - 新三板挂牌中外合资演出企业 运营范围覆盖话剧、舞剧、音乐会等 演出足迹遍及全国23个省级区域百余家剧场 [3][4] - 投资制作《孔雀》《德龄与慈禧》等经典剧目 其中《孔雀》《云南映象》等作品成功输出至30余国100余个剧场 [4][10] - 原创音乐品牌"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累计举办300余场演出 邀请200余组艺人 线下观众超百万人次 线上流量破两亿 [6][7] - 开发沉浸式戏剧体验中心 打造《猫神在故宫》等演艺新空间 融合科技与艺术 [7] - 红色题材作品《辅德里》创新"五星计划"开发模式 包含剧集、电影、展览等5种形式 带动红色地标流量倍增 [8] - 话剧《上甘岭》演出近百场 豆瓣评分7.7分 线上线下受众达千万人次 [9] 鼓楼西剧场运营特色 - 由老厂房改造的小剧场 2025年承办"百姓戏剧展演"15部优秀剧目中的8部 涵盖话剧、豫剧、儿童剧等多种形式 [13][14] - 原创剧目《胡同里的党校》《重返童年8090魔法星球》等融合红色题材与当代表达 [14][15] - 出品《枕头人》《边城》等30余部高口碑作品 其中《边城》2023年首演后场场爆满 累计演出超千场 [17][18] - 采用环境式舞台设计 打破传统镜框式限制 增强观众互动 设有300个席位 [17] - 打造"戏剧+"消费场景 集咖啡馆、书店、排练厅于一体 定期举办艺术讲座等活动 [18] 文旅融合项目"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 占地228亩 包含21场沉浸式演出 总时长超800分钟 以创新手法重构《红楼梦》IP [20] - 复刻70-80年代中学教室等场景 融合情景装置与沉浸技术 日均游客超1万人次 [21] - 2023年开园至2025年5月累计接待193万人次 演出2万场 观演达965万人次 [23] - 获"中国钢结构金奖"、艾蒂亚奖等荣誉 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22] - 与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等构成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 形成文旅综合体 [23]
一批重磅展览接连登场,浦东夏日文化消费市场亮点多多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29
浦东夏日文化消费市场 - 浦东美术馆、艺仓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浦东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五大场馆联合推出四大特色展览,以"文化+"为引擎,融合前沿科技、沉浸体验与历史韵味,激活浦东夏日消费新活力 [1] - 展览内容包括巴黎奥赛博物馆艺术瑰宝、纽约街头艺术、上古神兽裸眼3D、沈阳故宫清宫文物、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等,覆盖艺术、科技、历史、神话多元主题 [1][7][9][16] - 文旅商体展联动模式创造新场景、延长停留时间、丰富消费选择,有效拉动"夏日经济" [19] 艺仓美术馆"情绪宇宙"展览 - 美国艺术家肯尼・沙夫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展览,持续至9月27日,系2025上海夜生活节活动之一 [2] - 展览将4层空间改造为沉浸式"沙滩俱乐部",陈列120件绘画、雕塑及装置作品,包含"涂鸦怪脸""情绪小怪兽"等标志性元素 [4][6] - 设置海滩主题派对及DJ现场表演,观众可穿沙滩装赤足体验,日均接待量预计突破3000人次 [4] 中华艺术宫"烛龙秘境"展览 - 以《山海经》神兽"烛龙"为主题的裸眼3D装置艺术展,7月15日开幕,系2025上海旅游节重点活动 [7] - 运用2000平方米展陈空间,结合全息激光、互动传感技术,设计"星际启航-迫降探索-追龙寻缘"剧情线 [7] - 首创数字化转译传统文化模式,日均预约量已超5000人次 [7][9] 浦东历史博物馆"吉光盛京"展览 - 沈阳故宫61件/套清宫文物珍品首次来沪,含10件国家二级文物、51件三级文物,展期至10月8日 [9][11] - 分设"经纬华章""器韵流光""吉纹万象"三大单元,重点展品包括清杏黄纱平金彩绣金龙单袍、铜镀金甪端香薰等 [11][13] - 展览背后涉及浦东籍故宫院长吴仲超调拨文物的历史渊源,文化联动效应显著 [15] 上海博物馆东馆"龙腾中国"展览 - 红山文化主题特展联合20家机构展出300余件文物,超1/4为首次公开,系该领域规模最大展览 [16] - 以"C型玉龙""玦形玉龙"为核心,通过"龙出辽河""龙行红山""龙衍九州"单元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 [17] - 配套推出153款文创产品,涵盖陶器、玉器、龙文化三大系列,预计衍生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19]
探访“潞夏商韵・遇见好物”市集:多家博物馆顶流IP受热捧
新京报· 2025-07-05 23:28
市集活动概况 - "潞夏商韵・遇见好物"系列市集于7月5日开幕,将持续9个周末至8月31日,每周六、日10:00-20:00举行 [1][11] - 市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公共空间,首次尝试常态化文化消费活动 [1] - 活动联动"看・见殷商"展,打造"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一站式消费场景 [6][8] 文创产品亮点 - 汇集近30家头部文创品牌、千余款精选文创及两千种精品图书 [3] - "方寸间·穿越华夏千年"主题展区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商代至明清文物冰箱贴,构建三千年文明视觉长廊 [3] - "博物馆顶流IP专区"汇聚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三星堆青铜神树等20余件国宝文创,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际藏品文创 [3] - 航空主题展区展示30余款高精度微缩飞机模型徽章,涵盖运-20、C919等机型,每枚直径3厘米蕴含数十项专利技术 [3] - 国子监联名文创产品在考试季期间销售近2万件,如"钦点·状元及第"冰箱贴融合鳌头雕塑与题字碑浮雕工艺 [4] 主题板块设置 - 设置传统文化、手工文创、特色农产品、趣乐潮玩、体育健身五大主题板块,每两周轮换一次 [8][9] - "潞夏遗风"传统文化市集展示花丝镶嵌、点翠等非遗手作,匠人现场献艺 [9] - "潞夏趣玩"趣乐潮玩市集集结盲盒、手办等潮流玩具,瞄准Z世代需求 [9] - "潞夏丰物"特色农产品市集汇集大兴西瓜、平谷大桃等北京地标农产品 [9] 配套服务与优惠 - 展棚加装空调解决高温问题,餐饮区配备遮阳伞提升舒适度 [10] - 引入全聚德、东来顺等老字号餐饮及共享空间商户提供餐饮服务 [10] - 通州区商务局推出"满50减10"餐饮券和"满80减20"商品券,图书可享六折叠加消费券优惠 [10] 青少年文化体验 - 首都文化科技集团组织研学营队,打造"行走的文化课堂",包含专家导览、文化讲座、非遗手作体验 [5] - 北京发行集团通过市集联动博物馆、图书馆资源,为青少年定制研学内容 [5]
暑期北京文化消费好戏连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05:56
文化消费新业态 - 北京启动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时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1] - 谭家班入驻百年戏楼天乐园,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等通过"会馆有戏"品牌将非遗艺术融入当代消费场景 [1] - 多元融合的演艺新空间以"小而精、新而活"特色成为京城文化消费新时尚 [1] 文博IP创新应用 - 石景山Re睿·国际创忆馆运用AI、VR技术将工业筒仓改造为时光舱 [1] -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壁画瑰宝,红色电力展馆、石刻博物馆等提供历史沉浸体验 [1] - 延庆"妫河夜画"项目打造夜间乘船游览的奇幻体验 [1] 非遗与文创发展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大展,集结11位新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 [1]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运用VR/AR/MR技术重现老北京场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百年瑞蚨祥开放国风美学文化体验空间,展示中国丝织工艺 [2] 研学经济新趋势 - 北京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融合化石展览与研学实践,开创自然科学教育新模式 [2] - 平谷区峪口镇推出"本草奇遇记"体验活动,结合中药香囊、养生茶等产品 [2] - "前门国风节"活动包含汉服巡游、乐舞表演、国风市集等丰富内容 [2]
看戏逛馆听演唱会,这里有一份暑期文化消费攻略
新京报· 2025-06-30 22:37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 - 北京市商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时尚场景育新、时尚活动提升、时尚品牌创新、时尚产业赋能等5大专项行动共21项举措 [1] - 方案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演艺新空间推动文化消费 - 北京市文旅局制定《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推出10条举措支持演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2]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和"戏曲咖啡",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等文物古建通过"会馆有戏"品牌融入非遗艺术 [2] - 爱乐汇在三里屯、华熙LIVE·五棵松等商业空间打造演艺新空间,累计推出5000余场音乐表演 [2] - 77剧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将工业遗迹转化为互动式观演空间,年轻观众占比超70% [2] - 开心麻花·花花世界、繁星戏剧村采用"演艺+餐饮+文创"模式,年演出场次均超600场 [2] 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 Re睿·国际创忆馆利用AI/VR技术将工业筒仓改造为时光舱,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采用数字技术展示壁画 [3] - 平谷区大溶洞全息投影数字化应用项目计划暑期推出 [3] - 前门"科技体验馆"融合老北京韵味与现代科技,朱炳仁中轴线艺术馆提供铜画手工体验 [3] 非遗与老字号创新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焕新 无界共生"大展,展示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 [3] - 首钢园六工汇开设全市首家双品牌主题店 [3] - 全聚德中轴食礼推出京味儿下午茶,京扇子提供定制折扇服务 [3] 暑期文化消费活动 - 同仁堂知嘛健康隆福寺店7月2日开业,打造中医药文旅消费标杆 [4] - 北京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展示数万件珍贵标本,八达岭机场提供低空飞行、直升机观光等体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