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哆啦A梦》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年轻人早就不想努力了
虎嗅· 2025-06-20 11:50
日本经济与社会变迁 - "经济上行的美"成为流行词 反映对经济繁荣时期的怀念 [1][2] -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 国民普遍自豪于经济成就和社会福利 形成"一亿总中流"共识 [7][8] - 1991年后经济停滞导致中产阶层生活水平下滑 催生"下流社会"概念 [25][26] 消费与产业演变 - 泡沫经济后企业转向青少年消费市场 开发廉价电子乐器等产品刺激需求 [50][51] - 商家打造"流行教主"形象 推动年轻女性时尚消费形成快速迭代模式 [53][54] - 青少年消费呈现碎片化特征 愿意为短期兴趣投入全部零花钱 [46][47] 社会结构转型 - 80年代典型中产家庭:单职工年收入700万日元(约7万美元) 可负担独栋住宅 [30][31] - 90年代经济停滞迫使家庭主妇参与兼职 资产贬值加剧财务压力 [38][39] - 宽松教育政策间接导致校园霸凌增加 影响青少年社会信任感 [42][43] 文化符号映射 - 《哆啦A梦》角色设定反映社会阶层认知:大雄代表理想中产 胖虎象征底层刻板印象 [13][21] - 90年代青少年通过J-POP音乐和动漫逃避现实 催生御宅族文化 [47][52] - 三浦展提出"下流社会"概念 指出社会压力与主动选择共同导致阶层下沉 [27][57]
国产片放弃端午档
36氪· 2025-05-30 20:31
端午档市场表现 - 2025年端午档市场持续收紧,累计票房271亿+已被2018年同期超越,《哪吒2》创造的优势消失殆尽 [1] - 2025年春节档创造惊人优势但后续被快速赶超,清明档和五一档连续下跌超50%,端午档因2024年已跌58%下跌空间有限 [2] - 历年端午档票房:2022年1.78亿(日均5933万),2023年9.11亿(日均3.04亿),2024年3.83亿(日均1.28亿),2018年巅峰达9.12亿 [3] 档期竞争格局 - 2024年端午档片单质量低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国产片无法救市,2025年国产片几乎放弃端午档,由引进片主导 [6][7] - 2025年端午档与六一儿童节重叠,动画电影如《哆啦A梦》《时间之子》《星际宝贝史迪奇》成为主力,但竞争力有限 [14][16][18] - 好莱坞电影《碟中谍8》首日预售910万(排片27%),预计最终票房3.5亿,成为端午档压舱石 [10][12] 影片表现分析 - 《碟中谍8》较前作下行压力大,系列高光时刻为《碟中谍4》内地6.72亿,目前好莱坞爆款标准降至3-5亿 [12] - 《哆啦A梦》因档期空缺成为二号种子,首日预售236万(排片17.9%) [10][14] - 国产片《私家侦探》首日预售仅139万(排片15.5%),类型局限使其无法成为市场主菜 [10][20] 行业趋势 - 小型档期和普通周末难以吸引观众,年轻观众娱乐方式多元化导致档期热度下降 [6] - 行业策略转向暑期档内卷,放弃端午档以避免炮灰效应,态度决绝 [7] - 好莱坞电影影响力下滑,但《碟中谍8》《星际宝贝史迪奇》仍能压制中小国产片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