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搜索文档
首届肯尼亚大学生中文诗歌朗诵比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7 16:00
活动概述 - 首届肯尼亚大学生中文诗歌朗诵比赛于11月5日在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举行 [1] - 活动由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主办 [1] 活动意义与目标 - 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学子以中文为金钥匙开启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并用语言搭建桥梁书写中国故事 [2] - 比赛不仅是语言能力的竞技更是一场以诗为媒以心传情的文化对话 [2] 参赛作品与表现 - 参赛作品涵盖古典诗词如《将进酒》《沁园春·长沙》《定风波》《感遇》四首展现豪情壮志激昂澎湃从容旷达和深邃哲思 [2] - 现代诗歌如《相信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是人间四月天》传递坚定信念温暖期盼和柔美抒情 [2] - 原创作品《诗意四季·礼韵中华》展现中华礼仪文化与自然节律的和谐共生《走向中国》讲述学子与中文结缘的动人历程 [2] 比赛结果与影响 - 来自肯雅塔大学的格洛丽亚·尼奥门达·格切基凭借对《沁园春·长沙》的深情演绎夺得冠军 [2] - 选手们用声音传递理解用情感诠释经典展现出肯中日益紧密的文化纽带与心灵共鸣 [2]
宋词新唱 声入人心(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12
宋词魅力的本质 - 宋词的魅力蕴藏在词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并流淌于其婉转隽永的韵律中 [1] - 词在宋代本质上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音乐性是其本质属性 [1] - 词依据特定词牌填写,句式长短参差,能曲折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变化 [1] 宋词的艺术体验与历史演变 - 对宋词的欣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例如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中,吟唱与场景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 - 在宋代,词的演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词人是杰出的音乐制作人,词句的传唱成就了宋代文坛的风华 [2] - 南宋以后,特别是元曲兴起,宋词乐谱逐渐失传,使其从综合艺术转变为纯文本文学 [2] 现代传承与创新探索 - 近年不少音乐人对宋词进行谱曲演唱尝试,一些作品如《知否知否》使李清照的《如梦令》广为传播,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互成就 [3] - 行业在理解词作情感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音乐阐释,如《念奴娇·断虹霁雨》采用男女对唱形式,保留原词旷达之气并注入戏剧张力 [3] - 当文学与音乐再次交融,宋代文化生活以更活泼的形式呈现,行业期待更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有益探索,创作彰显中国审美旨趣的作品 [3]
暑期档过半,剧集市场还在等待爆款
36氪· 2025-07-15 07:32
2025年暑期档剧集市场表现 - 暑期档过半,电影市场总票房刚过30亿,剧集市场云合有效播放单日估值在2亿左右徘徊,低于去年同期的2.5亿以上 [1] - 今年暑期档缺乏头部大剧引领,但呈现多元竞放格局,行业从古偶扎堆转向现实主义题材 [1] - 刑侦政法题材成为热点,《以法之名》《正当防卫》《扫毒风暴》《利剑·玫瑰》等剧集接连上线,实现司法系统全景式解剖 [1][3] 刑侦政法题材剧集特点 - 四部刑侦政法大剧以职业化聚焦替代传统泛化叙事,平台在细分赛道上深耕 [3] - 创作团队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和专业咨询,如《以法之名》走访四省检察院,《扫毒风暴》以真实冰毒案为原型 [5] - 剧集将司法案件转化为社会矛盾棱镜,引发观众对司法公正、法律伦理等议题的思考 [7][9] 古装剧创新趋势 - 古装剧市场降温,2024年云合热播期集均播放量超2000万的作品从23部降至15部 [11] - 《书卷一梦》打破传统古偶套路,融合穿越、无限流和"纸片人觉醒"设定,解构叙事 [11][13] - 《朝雪录》融合宋代法医技法与东方志怪元素,形成"硬核法医+中式恐怖"风格 [13][15] - 《锦绣芳华》虽收视不如前作,但集均10.5广告刷新招商纪录,拓宽商业场景 [15] 平台内容策略与排播 - 长视频平台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共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分别以《以法之名》《正当防卫》《扫毒风暴》强化剧场品牌 [5] - 《利剑·玫瑰》尝试央视+视频平台联播,开创主旋律剧全域覆盖模式 [5] - 暑期档下半场优酷押注男频IP《凡人修仙传》,站内预约量突破200万 [16][18] - 爱奇艺《定风波》有望以暗黑美学和团队探案模式成为黑马 [21] - 腾讯视频《枭起青壤》融合都市悬疑与《山海经》神话,期待值较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