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悠悠岁月》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10:23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获奖原因为表彰其"在末日恐怖的背景下,以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创作重申了艺术的力量",获奖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 [1] -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生于1954年,其1985年发表的处女作《撒旦的探戈》为其带来巨大声誉,并于1994年被改编为史诗电影,其曾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科苏特奖以及2015年的布克国际文学奖 [1] 近五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 2024年获奖者为韩国作家韩江,获奖原因为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她是亚洲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及21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代表作品有《素食者》《少年来了》 [2] - 2023年获奖者为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获奖原因为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事发声",其作品将挪威当地特色与现代主义技巧结合,是当今世界作品被演出次数最多的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红,黑》 [2] - 2022年获奖者为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原因为表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审视性别、语言和阶层差异,《悠悠岁月》是其代表杰作 [2] - 2021年获奖者为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萨克·古纳,获奖原因为表彰"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其代表作包括《天堂》、《遗弃》和《海边》 [2] - 2020年获奖者为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原因为表彰"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她于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著有十余本诗集 [3]
让-保罗·杜波瓦:在最后,命运的虚无将我们啮尽
新浪财经· 2025-06-12 20:44
小说主题与结构 - 小说《每个人》以法裔加拿大人保罗·汉森为主角 通过其跨越大洋的两段人生经历展现分裂与对抗的主题 包括在法国左翼热潮下的成长与家庭分离 以及在加拿大担任公寓管家二十六年后因意外伤人入狱的遭遇 [5][6] - 小说采用现在进行时的回忆录形式 通过主角在牢房中的精神滞留与回忆交织 深入探讨个人与时代价值观的冲突 根源可追溯至1955年法国社会革命前夜的出生背景 [6][8] - 书中反复使用"消化"一词隐喻现代机器化社会对个体的吞噬 从监狱到精英公寓均被描绘为"巨兽" 剥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与尊严 [11][12] 人物塑造与经历 - 主角保罗·汉森出生于法国图卢兹 父亲是丹麦传统牧师 母亲是先锋艺术影院继承者 家庭因1968年五月风暴等社会变革而分裂 父母离婚后父亲前往加拿大传教 [5][6][8] - 保罗成年后追随父亲移居加拿大 目睹父亲从牧师沦为赛马赌徒并离世 自身担任蒙特利尔精英公寓管家二十六年 因服务虔诚与新任业委会主席冲突 最终因故意伤害被判两年监禁 [10][11][12] - 保罗的妻子为印第安原住民 深受自然崇敬与宗教影响 但意外离世 其人际网络与价值观在新世界伦理中逐渐失效 [12][14] 作者背景与创作关联 - 作者让-保罗·杜波瓦曾为法国记者 拥有社会学背景 1980年代以《新观察家》记者身份在北美生活十五年 早期创作基于此经历的散文集 [3] - 杜波瓦将美国形容为"容许有害思想外来物种自由游荡的动物园" 其小说角色均命名保罗 旨在讲述"拒绝权威强加于人"的男性故事 融入自身驻外观察 [17] - 作者2004年小说《一种法兰西生活》同样以保罗为主角 但人物应对生活态度不同 保罗·布利科随遇而安而保罗·汉森积极对抗 两者均反映法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变迁 [19][20][22] 社会与时代背景 - 小说深度关联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 电影业卷入变革 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等影响艺术与思想潮流 导致家庭与价值观分裂 [8] - 加拿大魁北克塞特福德矿城被描绘为工业化掠夺后的破败废墟 技术侵蚀下传统宗教与自然崇敬失效 体现新旧世界交替的虚无感 [10][14][15] - 通过左翼批判视角讽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任总统与社会生态 与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类似 呈现六十余年法国社会碎片化图景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