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
搜索文档
解码中韩文学里的“文化同根”
环球时报· 2025-11-03 07:25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邬杰 孙郎辰 李行】 编者的话: 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环球时报》"阅读四季"中韩文学沙龙10月29日在北京 韩国文化院举办。活动旨在通过中韩文学对话,为两国人文交流搭建新的平台。本次活动由环球时报英文版、驻华韩国文化院、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 心联合呈现,特邀中韩两国文学名家,以墨香为引,在双语的诗行里聆听东亚文学的交响。此次活动也是《环球时报》"阅读四季"系列活动的延续。 活动主办方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白龙、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出席并致辞。环球时 报社总经理徐波、环球时报社纪委书记赵刚出席活动。韩国翻译家、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金泰成,茅盾文学奖得主、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 西,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尹汉超,韩国知名作家李芝,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崔有学分享了中韩文学对 各自的影响和见解。为激发中韩青年一代的阅读热情, ...
新诺奖季后再读韩江:一种源于疼痛的写作
新浪财经· 2025-10-21 16:2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颁奖词为“在末日恐怖的背景下,以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创作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1] - 其自1985年发表首部作品《撒旦探戈》以来,已成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巅峰,获得了包括科苏特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匈牙利文学奖项 [2] - 其代表作《撒旦探戈》的英译本于2015年获得国际布克奖,该奖项近年来被视为“诺奖风向标”,例如2018年得主托卡尔丘克及后续得主韩江均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2] 作家韩江的获奖效应与作品出版 - 获得诺贝尔奖显著提升作家作品销量与版权输出,韩江在1995年和2012年出版的两部短篇集《黑夜的狂欢》和《伤口愈合中》于获奖后推出中译本 [4] - 其早期作品因此受到读者关注,例如首部短篇集《黑夜的狂欢》(韩版原名《丽水之爱》)收录了六个短篇,包括《丽水之爱》 [6] 韩江作品的核心主题与风格演变 - 疼痛与创伤是贯穿韩江写作的核心主题,从早期作品到2021年获奖作《不做告别》,角色普遍深受身体疼痛、疾病及历史创伤困扰 [18][20] - 其写作风格经历从黑暗稠密(如1998年长篇《玄鹿》)向空灵纯净(如《白》)的演变,女性角色从暴力社会下的“动物”转变为自给自足的“植物” [16] - 早期作品(如《黑夜的狂欢》)关注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望,角色多在痛苦中建立连接,例如《金达莱山脊线》中丧女房东与逃离家暴租客的互动 [9] - 散文特质显著,不依赖情节推进,而是通过画面、记忆等碎片化节点连接故事,例如《丽水之爱》中正善的回忆与眼前景物的交织 [9] 具体作品分析:《丽水之爱》与《在天亮之前》 - 《丽水之爱》以丽水为伤痕背景,通过正善与慈欣两位女性的创伤(家庭意外与孤儿身世)展现对救赎的渴望,身体疼痛(如胃痉挛)成为角色深层连接的纽带 [7][8] - 《在天亮之前》收录于《伤口愈合中》(韩版原名《黄纹蝾螈》),以死亡(死鸟、病故友人)作为回忆折返点,主角在追忆中从“她不回来了”转向“那个女人已经康复了”,体现精神治愈 [13][14] - 角色逐渐脱离现实困境的倾向明显,例如《在天亮之前》中主角的素食生活细节(杏鲍菇、豆腐)及幻想友人“化为热带花草”,预示向植物性存在的转变 [14] 创作背景与疼痛的哲学化运用 - 韩江自述因健康问题(14岁起偏头痛、胃痉挛)及写作导致的手部疼痛而创作,例如《素食者》是反握圆珠笔敲打键盘完成 [20] - 其将疼痛体验转化为理解世界的滤镜,而非自怜工具,借此关注边缘人群、受迫女性及历史记忆,例如《不做告别》中济州岛大屠杀后的生理痛觉 [20] - 疼痛被赋予存在主义意义,使角色在有限生命中感知真实存活,如同其笔下“在灰暗时刻抓住光”的人物 [20]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10:23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获奖原因为表彰其"在末日恐怖的背景下,以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创作重申了艺术的力量",获奖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 [1] -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生于1954年,其1985年发表的处女作《撒旦的探戈》为其带来巨大声誉,并于1994年被改编为史诗电影,其曾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科苏特奖以及2015年的布克国际文学奖 [1] 近五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 2024年获奖者为韩国作家韩江,获奖原因为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她是亚洲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及21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代表作品有《素食者》《少年来了》 [2] - 2023年获奖者为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获奖原因为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事发声",其作品将挪威当地特色与现代主义技巧结合,是当今世界作品被演出次数最多的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红,黑》 [2] - 2022年获奖者为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原因为表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审视性别、语言和阶层差异,《悠悠岁月》是其代表杰作 [2] - 2021年获奖者为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萨克·古纳,获奖原因为表彰"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其代表作包括《天堂》、《遗弃》和《海边》 [2] - 2020年获奖者为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原因为表彰"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她于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著有十余本诗集 [3]
刚刚,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券商中国· 2025-10-09 19:16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László Krasznahorkai,授奖理由为"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1] 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与数据 - 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24年10月,共有121人获得该奖,其中117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 [4] - 该奖历史上最年长获奖者为87岁,最年轻获奖者41岁,共有18位女性获奖 [4] - 历史上曾有7年因故停发,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 [4] -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成为第一位死后追授的获奖者 [5] - 2012年,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其"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4]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概况 -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她是韩国第1位获得该奖的作家,亚洲第1位获得该奖的女性作家,也是自1901年以来第18位获得该奖的女性,获奖理由为"因为她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暴露了人类生命的脆弱" [6][7] -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挪威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获奖理由为"他用极具创新意识的戏剧和散文让无法言说之事物发声" [8] -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获奖理由为"她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9][10] 其他相关信息 -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自2006年获得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风向标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后,至今仍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
我们的血肉之躯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20:52
韩国全租房市场 - 全租房需一次性支付房价市值30%-80%的高额押金 租期内免月租 押金期满退还 本质是用无息押金换取免租福利 [2] - 月租房押金较低但需按月支付租金 续约时租金可能上涨 对资金不足的租户形成持续现金流压力 [2] - 全租房模式对租户资金实力要求极高 文中角色需动用4年积蓄并申请公司贷款才能凑齐押金 [2] 韩国房地产居住形态 - 城市化进程中形成"月亮村"贫民聚居区 位于城市缓坡地带 居住条件恶劣 [3] - 小区居住密度极高 文中描述数百个家庭、数千人共居的环境 导致人际摩擦和心理压抑 [1] - 阳台空间被改造为居住区域 反映首尔居住空间极度紧张的现实 [1][6] 韩国法律赔偿机制 - 交通事故赔偿金额足以在高端小区购房 肇事方为知名企业主亲属 显示赔偿标准较高 [6] - 赔偿金使用方式显示韩国房地产作为财富储存手段的普遍性 受害者选择在加害者附近购房形成长期心理压迫 [6] 出版行业动态 - 韩江作品在中国出版时主动调整书名 避免与本土地名"丽水"产生混淆 反映跨国出版的地域适应性策略 [7]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与磨铁西瓜糖合作推出韩江早期作品 显示出版社对诺奖作家全版权开发的商业眼光 [8] - 作家早期短篇集包含6个故事 定价策略和版本设计未披露 但评论强调其影视改编潜力与文字独特性 [9][10] 文学创作特征 - 作品持续聚焦原生家庭创伤、边缘人群、逃离主题 形成连贯的品牌识别度 [10] - 感官描写占比高达文本的显性特征 视觉、听觉、嗅觉构建的压迫性修辞构成核心风格 [10] - "素食/厌食"母题从早期延续至代表作 后期被赋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内涵 显示创作元素的迭代能力 [12]
2025北京书市落下帷幕,累计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
新京报· 2025-05-06 07:00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2025北京书市展期14天 累计接待读者超过80万人次 参与人数创新高 [1] - 采用多展场联动模式 以朝阳公园为主展场 首次增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 并在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同步开设特色图书市集 [2] 参展商与图书品类 - 全国19个省市近200家知名出版社参展 携带近60万种新书好书 [3] - 图书品类涵盖主题出版 历史文化 文学经典 人文社科 实用百科 儿童绘本 青少年科普读物及外文原版图书等多元品类 [3] - 主题出版展区重点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及《复兴文库》等主题图书 [3] 特色展区与重点产品 - 出版精品展销区亮点纷呈:中信书店60余本名著口袋本成为热销焦点 北京出版集团展示近3000种精品图书期刊及文创产品 [4] - "旧书新知"专区规模升级:中国书店等展销古旧书近万种 特设"文韵旧藏"专题展陈列1920-2000年间80种文学旧书初版本或经典版本 [5] - 京津冀文旅专区全新打造:通过出版物与文创产品深度融合展现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成果 包括《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与提升策略研究》等著作 [6][7] 文创产品与非遗体验 - 实体书店街区和非遗体验区成为亮点:涵芬楼复刻《四库全书》记事本采用手工宣纸制作 先锋书店复制网红打卡店 南宋书房推出大宋rich钱庄系列文创 [8] - 熊猫书店首次参展:推出6月龄熊猫花花1:1复刻玩偶 熊猫福宝书签等产品 [8] - "北京绢人展"展示《山海经》系列绢人和《敦煌飞天》绢塑等传统工艺作品 [8] 文化活动与名家参与 - 书市期间举办200余场文化活动:李敬泽 马伯庸 汪兆骞 安意如等名家参与新书首发 名家对谈 阅读分享等活动 [9] - 举办"何以长城" "古书新生" "AI时代的职业安全与教育选择" "航空科普在中国"等专题活动 每场活动后签售区排起长队 [10] 社交媒体影响力 - 微博话题15次登上热搜榜单:北京书市主展场六天迎23.2万人次 春天逛北京的书市可以有多浪漫登上抖音同城榜第四 [11] - 北京书市15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同城热度突破6000 北京书市发放200万惠民券位列同城热搜第三 2025北京书市横跨五一 14天超长展期冲至微博同城榜第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