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搜索文档
天水街道邀请2300多名社区居民免费观影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1
公益活动组织 - 天水街道党工委指导开展系列公益观影活动,作为建设"全民阅读街道"的重要举措之一 [1] - 活动由拱墅区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纷腾电影生活馆主办,天水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协办 [1] - 6月以来街道共举办公益观影活动20余场,免费观影人数达2380余人,覆盖5所幼儿园和小学 [2] 活动内容 - 影院在映前播放全民阅读、暑期安全、文明出行、反邪反诈等宣传视频 [2] - 精选《欢乐丛林》《潜艇总动员》《我和我的祖国》等10余部影片,兼顾娱乐性和教育意义 [2] - 活动反响热烈,场场爆满,超出预期效果 [2] 未来计划 - 纷腾电影生活馆正与街道商讨推出更多公益观影活动 [2] - 暑假期间将联合街道为"小候鸟"们提供免费观影活动 [2] 社区文化建设 - 街道已组建"武林商圈阅读联盟",设立24个"书香漂流站" [1] - 举办过"书香换花香"、"我们的'书'市圈"市集、作家见面会、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 [1]
免费的露天电影来啦!居民自己的社区“电影节”
搜狐财经· 2025-06-23 11:36
文旅活动策划 - 闵行区推出"嗨!闵行"文旅商体综合指南 提供新资讯、新场景和互动体验 包含独家推荐和福利活动 [1] - 古美路街道结合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展露天电影放映 营造社区文化氛围 吸引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 [1][3] - 放映活动设置室内外双场地 室内配备专业设备保障观影质量 室外利用自然景观增强沉浸感 遇天气变化可快速转移至室内中庭 [5] 内容运营策略 - 影片选择兼顾主旋律与商业片 包括《我和我的祖国》《疯狂的外星人》等 满足合家欢需求与影迷偏好 [10] - 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定制放映内容 如为李奶奶特别安排七八十年代怀旧影片 强化社区情感联结 [12] - 片单设计融合时政热点与口碑作品 如《战狼2》《孤注一掷》 形成"大众审美+小众情怀"的内容矩阵 [10][13] 场景化营销 - 在万源城空地、星宝购物中心等多元场地开展放映 结合七夕节、爵士音乐节打造主题场次 促进文化消费与社区生活融合 [15] - 暑期推出"仲夏光影夜"特别活动 放映《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影片 同步预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片《酱园弄•悬案》的影院上映计划 [22] - 配套开展"古美杯"职工无人机技能大赛等科技主题活动 形成"文化+科技"的复合体验场景 [23] 社区生态建设 - 露天电影活动改变居民社交方式 从日常问候转向观影交流 推动构建"15分钟文艺生活圈" [17] - 通过观影活动促进代际互动 如老人在现场向儿童讲解电影海报 增强社区文化传承 [19] - 活动形成自传播效应 居民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古美影院今日上映"定位 转化为文化品牌符号 [8]
陈彼得辞世:曲未终,人不散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7 16:02
音乐人生轨迹 - 1943年8月12日出生于成都 后迁居台湾 艺名"陈彼得"源自歌厅驻唱时期需求[7][11] - 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 但痴迷音乐 与陶大伟组乐队 成为台湾最早流行歌手之一[10] - 1971年发行首张专辑《玫瑰安娜》 含《梨山痴情花》等10首歌曲[13] 行业革新贡献 - 1972年创作《含泪的微笑》 将摇滚 R&B等西洋元素引入华语乐坛 开创"台湾流行音乐教父"时代[15] - 80年代电台热歌前三均为其作品 曾实现"一曲捧红一人"现象 包括费玉清《一剪梅》刘文正《迟到》等[16] - 牵头成立台湾演艺工会 推动艺人薪资实现"三级跳"[20] 大陆市场开拓 - 1988年率团在大陆举办20场"探亲演唱会" 成都重庆武汉场场爆满[22] - 90年代移居大陆 在北京创办"喜鹊棚"录音棚 培育窦唯崔健等音乐人[22] - 2018年74岁登上《中国好声音》 获周杰伦庾澄庆致敬[23] 文化传承创新 - 为上百首古诗词谱曲 包括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称"要让世界看到民族瑰宝"[23][25] - 2019年成都宽窄巷子领唱《我和我的祖国》 成"感动中国"候选人物[27] - 2021年创作《天府之水天上来》 2023年80岁河南卫视演唱《追梦人》[29] 行业地位影响 - 鼎盛时期包揽电台热歌前三 凤飞飞高胜美等歌手借其作品攀事业高峰[16][18] - 《中国好声音》导师集体致敬 被评价"乐坛大前辈"[23] - 逝世后被誉"半部华语流行音乐史缩影" 体现"音乐无界 赤子有根"[30][32]
深山里的“电影课” 助力乡村孩子看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09:55
公司公益项目 - 爱奇艺"光影助力成长计划"通过捐建影视教室、开展流动放映等形式改善欠发达地区学校观影条件,5年累计捐建58间影视教室、开展669场流动放映、覆盖60多万中小学生 [2] - 项目采用影视志愿课堂、线上专题展映、定制会员卡捐赠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观影渠道,已覆盖云南怒江、新疆和田等5个地区 [2]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机构2024年发起"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展播活动,该项目案例"一个人的学校"入选 [2]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互联网技术正推动影视教育资源向偏远乡村渗透,帮助山区儿童通过优秀影片接触外部世界并获取精神力量 [2] - 经典影视作品持续发挥教育功能,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和美好事物引导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 [2] - 互联网基金会与媒体机构合作开展数字公益活动,形成"技术+内容+渠道"的公益新模式 [2] 项目社会影响 - 个案显示该项目使山区学生首次完整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突破地理限制认知国家形象 [1][2] - 公益活动直接激发学生"走出大山"的志向,形成精神激励的长期效应 [3] - 项目通过定制化教育方案(如单人课程设计)解决特殊群体需求 [1]
与她们在光影中相遇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影视行业女性角色塑造 - 演员通过深入体验生活塑造真实职业女性形象 如刑警角色提前15天进组参与案件研讨会并记录工作细节 [1][2] - 医疗题材角色展现医生在高压环境下的专业精神与人性温度 成为患者精神支柱 [2][3] - 媒体工作者角色体现传统行业坚守者的韧性 如人物经历巨大职业转折仍保持适应力 [3] 文艺作品社会影响力 - 现实题材作品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女性观众通过观影释放情感压力并获取前行力量 [3] - 角色传递"怀着大爱做小事"的价值观 以普通劳动者视角对抗生活虚无感 [3][4] 演员职业价值认知 - 演员定位为角色光明的传递者 通过塑造不同行业女性角色实现双向成长 [3][4] - 职业价值体现在对角色真实性的追求 而非个人光环的营造 [3][4] 影视创作方法论 - 角色塑造需结合实地观察 如记录刑警揉眼睛等职业细节增强真实感 [1] - 通过"备飞"等情节设计展现职业精神内核 传递非功利性价值取向 [2]
破茧、焕新、自信——从第二十届华表奖看中国电影蝶变
新华网· 2025-04-29 06:40
中国电影题材创新 - 新主流电影如《万里归途》《志愿军:雄兵出击》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结合,创作进入与观众深度对话的新阶段 [2] - 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如《第二十条》《三大队》聚焦社会现实,展现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 [2] - 主旋律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通过细腻表达提高观众认可度 [2][4] - 主旋律电影从"说教式"转向"共情式"叙事,形成新主流 [4] 电影工业化发展 - 《流浪地球2》采用模块化生产、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效率 [5] - 《长津湖》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规格达到新高度,媲美好莱坞A级制作 [5] - 青岛东方影都、横店影视城等基地提供国际级拍摄支持,产业链日趋完善 [7] - 东方影都吸引希娜魔夫、香港永誉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成为超大型影视基地 [7] 传统文化与国际化 -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0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展现中国动画工业实力 [8][10] - 《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培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结合 [8] - 《长安三万里》挖掘中华诗词人文精神,获国际电影节奖项并入围奥斯卡 [10] - 《封神第一部》在法国140家影院放映近500场,《哪吒》《长安三万里》在国际市场表现亮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