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朱鹮》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探讨文艺创作 “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
解放日报· 2025-05-23 09:41
行业现状 - 舞剧行业经历长期低迷后呈现井喷式爆发[1] - 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快速制作舞剧,违背艺术创作规律[1] - 传统经典剧目在评奖中命中率显著高于新编戏[1] 艺术创作 - 优质舞剧需要长期打磨,《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代表作验证十年磨一剑的价值[1] - 新编戏剧本存在主题先行问题,压缩演员表演空间[1] - 过度使用声光电和舞美道具会淹没角色本质[1] 表演艺术 - 演员需具备传统程式解构力、当代审美表达力和观众共情力[1] - 一流演员应达到自然表演境界,二流依赖嗓音条件,三流仅靠高音调[1] - 转台等舞台设计不当会导致表演艺术退化[1] 演员发展 - 从舞蹈演员到真正演员需要漫长职业历程[1] - 演员需深入理解剧本创作意图而非机械表演[1] - 获奖演员应保持进取心态,将批评转化为动力[1]
张园看“梅”,艺术在生活中绽放
解放日报· 2025-04-27 09:30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绽放在上海"活动于4月26日在上海张园举办,参评演员包括朱洁静、蓝天、刘李优优等,特邀嘉宾包括"二度梅"得主华雯与第31届梅花奖获得者罗晨雪 [1] - 活动包括演员在阳台亮相、一楼表演、与观众互动等环节,旨在让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 [1] - 第二场快闪活动将于上海地铁人民广场音乐角举办,第三场将于5月2日在陆家嘴中心下沉广场举办 [2] 参评演员与剧目 - 朱洁静演绎参评剧目《朱鹮》片段,强调与观众互动及上海的城市风貌 [1] - 蓝天参评剧目为《智取威虎山》,造型与正式演出一致,表达对梅花奖落户上海的兴奋与自豪 [1] - 尹春媛从山东济南来沪,演绎国家级非遗柳子戏《玩会跳船》选段,展现柳子戏的南北风格融合 [1] - 季春艳演绎国家级非遗锡剧《玲珑女》选段,体现江南水乡风韵 [1] 活动内容与推广 - 张园西区W7栋设立戏剧艺术展馆,包括LED大屏播放剧目片段、海报展陈区、文创市集、拍照打卡区等 [2] - 上海宛平剧院艺教老师为戏剧爱好者化戏妆、穿戏服,增强互动体验 [2] - 活动通过直播课、导赏等形式推广戏剧艺术,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 [1][2] 行业影响 - 梅花奖首次落户上海,为本地戏剧从业者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戏剧艺术发展 [1] - 活动汇集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推动戏剧文化交流与创新 [1] - 通过快闪、文创市集等形式扩大戏剧艺术受众,提升公众参与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