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

搜索文档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梅花奖评奖改革 - 国家级戏剧评奖强调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2] - 评奖活动汇聚17位演员和13个戏剧门类,重视保留剧目并接纳民营剧团 [2] - 评奖拒绝功利化作品,避免"评奖即封箱"现象,传递行业改革信号 [2] 戏剧艺术的本体坚守 - 戏曲艺术的核心特征包括唱念做打、声腔韵律和写意美学 [2] - 行业曾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泛剧种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 [2] - 本届评奖以"坚守戏剧本体"为准绳,传统剧目占比最大 [2]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 秦腔《焚香记》等作品赋予传统戏曲当代表达,兼具古典与现代审美 [3] - 昆剧《烂柯山》等加入契合人物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心理 [3] - 台州乱弹折子戏以"一桌二椅"为基础创新,融合传统虚拟性与极简艺术理念 [3] 人民性与市场生命力 - 评奖强调"人民性",要求获奖剧目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 [4] - 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 [4] - 京剧《林冲夜奔》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5] 民营剧团的突破 - 本届评奖首次为民营剧团开放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入选 [5] - 台州乱弹曾停演近30年,新剧团通过"民办公助"模式扎根市场 [5] - 民营剧团入选彰显评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作用 [5] 行业生态与价值导向 - 评奖改革重申戏剧的最高价值在于服务人民,需尊重艺术规律 [6] - 强调"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推动艺术精品深入人心 [6] - 改革力推民营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边缘走向大众视野 [5][6]
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探讨文艺创作 “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
解放日报· 2025-05-23 09:41
"62位演员评出17位进入梅花奖终评,初评担子非常沉重。"梅花奖评委宋官林回顾,"传统经典剧 目、传统折子戏命中率非常高。为什么演新编戏得梅花奖很难?因为很多新剧本主题先行,立意太满, 演员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看舞剧,剧本、舞美创作滞后,突然到了某个节点,舞剧起来了,到今天, 舞剧呈井喷式爆发。"昨天,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围绕"重视一剧之本,突 出表演中心"探讨创作,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朱洁静直言,"有些地方吃到舞剧红利,都想做舞剧,让 其作为自己的成绩,快速求成的心态严重影响艺术创作规律。" 在朱洁静看来,艺术需要时间打磨,需要精力去沉淀,作为演员,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面对快 速发展的舞剧市场能对一个角色和一部作品十年磨一剑。"从舞蹈演员、舞剧演员到演员,是非常漫长 的路。"朱洁静认为,《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今天,40岁的我 已经尝到表演的快感,也拍了舞剧电影。表演两个字,真的非常美妙。" "很多演员台词背得特别溜,唱段特别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断句、为什么在这个地方 甩腔。"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 ...
朱洁静:舞蹈就像一双巨大的手托着我(人物)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舞剧《朱鹮》剧照。 朱洁静供图 但人生怎么可能没选择呢? 最早的路口,出现在1995年。自6岁接触舞蹈起,嘉兴姑娘朱洁静一头扎进舞蹈的世界。父母希望她安 稳,她却不惧挑战。1995年,不到10岁的朱洁静独自与少年宫的小伙伴们前往上海,报考上海市舞蹈学 校,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30个幸运儿之一。自此,她踏上一条属于舞者的路。 朱鹮,被称为"吉祥之鸟",是一种曾经繁盛、又曾宣告灭绝的鸟类。迄今全世界的朱鹮,均是20世纪后 期中国发现的7只朱鹮的后裔。 朱洁静,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舞台上,她脚步轻盈、舞姿灵动,演绎着朱鹮"涉""栖""翔"等姿 态,矜持、典雅、高贵,呈现并升华着万物的灵与美。 舞剧《朱鹮》,亮相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舞台。此前,朱洁静已有8个月没演舞剧,她迫切 地想把自己浓烈的情感和盘托出给观众。 生活中的朱洁静善于表达。舞台上,不发一言,她能做到表达力更强。现实生活琐碎,舞台世界完美, 她说,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存在的印记。这些印记,"我没有刻意选择过,生命中从来都是这一条 路。"朱洁静说。 这条路,一开始就是倒计时。舞蹈是青春饭,黄金时期多不过10年。绝大多数舞蹈演员, ...
张园看“梅”,艺术在生活中绽放
解放日报· 2025-04-27 09:30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绽放在上海"活动于4月26日在上海张园举办,参评演员包括朱洁静、蓝天、刘李优优等,特邀嘉宾包括"二度梅"得主华雯与第31届梅花奖获得者罗晨雪 [1] - 活动包括演员在阳台亮相、一楼表演、与观众互动等环节,旨在让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 [1] - 第二场快闪活动将于上海地铁人民广场音乐角举办,第三场将于5月2日在陆家嘴中心下沉广场举办 [2] 参评演员与剧目 - 朱洁静演绎参评剧目《朱鹮》片段,强调与观众互动及上海的城市风貌 [1] - 蓝天参评剧目为《智取威虎山》,造型与正式演出一致,表达对梅花奖落户上海的兴奋与自豪 [1] - 尹春媛从山东济南来沪,演绎国家级非遗柳子戏《玩会跳船》选段,展现柳子戏的南北风格融合 [1] - 季春艳演绎国家级非遗锡剧《玲珑女》选段,体现江南水乡风韵 [1] 活动内容与推广 - 张园西区W7栋设立戏剧艺术展馆,包括LED大屏播放剧目片段、海报展陈区、文创市集、拍照打卡区等 [2] - 上海宛平剧院艺教老师为戏剧爱好者化戏妆、穿戏服,增强互动体验 [2] - 活动通过直播课、导赏等形式推广戏剧艺术,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 [1][2] 行业影响 - 梅花奖首次落户上海,为本地戏剧从业者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戏剧艺术发展 [1] - 活动汇集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推动戏剧文化交流与创新 [1] - 通过快闪、文创市集等形式扩大戏剧艺术受众,提升公众参与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