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戏剧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通讯丨法国演员被中国功夫治愈的“戏剧人生”
新华网· 2025-07-28 05:27
戏剧作品《以父、子、成龙之名》 - 该剧在2025年阿维尼翁OFF戏剧节上演出,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由法国戏剧演员马蒂亚斯·福蒂纳主演,讲述了他与成龙的成长经历及对其人生的影响 [2] - 作品在"艺术爱好者"剧院演出,近两年大受欢迎,去年和今年观看时剧场座无虚席 [2] - 福蒂纳通过模仿早年功夫电影中的武打片段串起故事线,一人分饰多角,观众反应热烈 [4] 创作背景与主题 - 福蒂纳在特殊家庭长大,情感需求被忽视,偶然看到《醉拳》录像带后对生活重获希望,将成龙视为精神导师 [2] - 经历父亲去世和儿子降生后,福蒂纳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创作该剧,以喜剧形式呈现人生经历 [4] - 作品旨在向中国功夫致敬,鼓励人们与原生家庭创伤和解,勇敢表达心声 [4] 观众与媒体评价 - 法国观众巴斯蒂安认为该剧展示了功夫与功夫电影的真正生命力 [4] - 观众加布里埃尔认为功夫是跨越国界的国际语言,证明东西方文化可以互相启发 [4] - 欧洲第一广播电台评价该剧为"不容错过、感人至深的喜剧" [4] - 法国《电视、广播和电影》周刊连续两年将其评为最值得推荐的喜剧之一,称其为"对武侠电影的致敬,更是一次重生" [4] 功夫文化影响 - 福蒂纳将舞台表演归功于李小龙、成龙等武打明星的全球影响 [5] - 许多法国人通过他们的电影了解中国文化,开始习武并开设武馆 [5] - 福蒂纳认为功夫不仅是格斗技术,更是一门生存哲学,是心灵到身体的内外兼修 [6] 未来发展 - 福蒂纳希望将该剧带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希望成为他人的"精神良药" [6]
在樱桃园中起舞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演艺事业成就 - 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从事演艺事业54年,参演120多部电影和近30部话剧,多次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1] - 2020年《纽约时报》评选"21世纪最优秀的演员",于佩尔位列第二 [2] - 纪录片《伊莎贝尔·于佩尔:献给表演的人生》记录了她"超人"般的工作强度 [1] 近期演出活动 - 4月11日至27日,于佩尔主演的法语话剧《樱桃园》在上海、南京、北京巡演8场 [1] - 去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自传戏剧《玻璃动物园》 [4] - 《樱桃园》在北京的3天演出中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热烈 [2] 表演风格与角色塑造 - 于佩尔通过细腻准确的微动作,一个眼神的流转,一个微笑的绽放,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情绪和状态的细微变化 [2] - 在《樱桃园》中饰演柳鲍芙时,不同于过往版本的情绪外放和悲剧化处理,于佩尔诠释的柳鲍芙克制淡然 [5] - 第三幕结尾,于佩尔献出全剧最为动人的10分钟表演,通过沉默、悲伤、无能为力的内向收敛情绪展现人物心境 [6] 戏剧制作特点 - 法语版《樱桃园》创排于2021年,由葡萄牙导演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执导,剧情忠实还原原著 [2] - 罗德里格斯用非自然主义手法排演《樱桃园》,采用极简的舞台美学,为观众提供开放式的观看体验 [6] 与中国文化的互动 - 于佩尔欣赏中国电影《白日焰火》《路边野餐》等,称赞这些作品用浓烈的诗意将观众带入新的意境之中 [7] - 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与青年导演毕赣对谈 [7] - 期待与贾樟柯、毕赣等中国导演合作,未来考虑来华发展并学习中文 [8] 艺术理念 - 于佩尔认为电影和戏剧艺术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希望通过作品与中国观众展开对话,产生情感连接 [8] - 她将拍电影比喻为走进一座房子自由穿梭,而话剧则如同攀登一座高峰,需要漫长的排演过程 [4]
张园看“梅”,艺术在生活中绽放
解放日报· 2025-04-27 09:30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绽放在上海"活动于4月26日在上海张园举办,参评演员包括朱洁静、蓝天、刘李优优等,特邀嘉宾包括"二度梅"得主华雯与第31届梅花奖获得者罗晨雪 [1] - 活动包括演员在阳台亮相、一楼表演、与观众互动等环节,旨在让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 [1] - 第二场快闪活动将于上海地铁人民广场音乐角举办,第三场将于5月2日在陆家嘴中心下沉广场举办 [2] 参评演员与剧目 - 朱洁静演绎参评剧目《朱鹮》片段,强调与观众互动及上海的城市风貌 [1] - 蓝天参评剧目为《智取威虎山》,造型与正式演出一致,表达对梅花奖落户上海的兴奋与自豪 [1] - 尹春媛从山东济南来沪,演绎国家级非遗柳子戏《玩会跳船》选段,展现柳子戏的南北风格融合 [1] - 季春艳演绎国家级非遗锡剧《玲珑女》选段,体现江南水乡风韵 [1] 活动内容与推广 - 张园西区W7栋设立戏剧艺术展馆,包括LED大屏播放剧目片段、海报展陈区、文创市集、拍照打卡区等 [2] - 上海宛平剧院艺教老师为戏剧爱好者化戏妆、穿戏服,增强互动体验 [2] - 活动通过直播课、导赏等形式推广戏剧艺术,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 [1][2] 行业影响 - 梅花奖首次落户上海,为本地戏剧从业者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戏剧艺术发展 [1] - 活动汇集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推动戏剧文化交流与创新 [1] - 通过快闪、文创市集等形式扩大戏剧艺术受众,提升公众参与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