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戏剧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梅花奖评奖改革 - 国家级戏剧评奖强调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2] - 评奖活动汇聚17位演员和13个戏剧门类,重视保留剧目并接纳民营剧团 [2] - 评奖拒绝功利化作品,避免"评奖即封箱"现象,传递行业改革信号 [2] 戏剧艺术的本体坚守 - 戏曲艺术的核心特征包括唱念做打、声腔韵律和写意美学 [2] - 行业曾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泛剧种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 [2] - 本届评奖以"坚守戏剧本体"为准绳,传统剧目占比最大 [2]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 秦腔《焚香记》等作品赋予传统戏曲当代表达,兼具古典与现代审美 [3] - 昆剧《烂柯山》等加入契合人物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心理 [3] - 台州乱弹折子戏以"一桌二椅"为基础创新,融合传统虚拟性与极简艺术理念 [3] 人民性与市场生命力 - 评奖强调"人民性",要求获奖剧目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 [4] - 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 [4] - 京剧《林冲夜奔》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5] 民营剧团的突破 - 本届评奖首次为民营剧团开放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入选 [5] - 台州乱弹曾停演近30年,新剧团通过"民办公助"模式扎根市场 [5] - 民营剧团入选彰显评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作用 [5] 行业生态与价值导向 - 评奖改革重申戏剧的最高价值在于服务人民,需尊重艺术规律 [6] - 强调"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推动艺术精品深入人心 [6] - 改革力推民营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边缘走向大众视野 [5][6]
在樱桃园中起舞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4月25日,中国国家大剧院戏剧场,72岁的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感慨,同一部《樱桃园》,同一个 演出班底,这场戏剧与4年前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演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我"。 当许多同时代的女演员息影或逐渐淡出时,于佩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4月11日至27日,她 主演的法语话剧《樱桃园》在上海、南京、北京巡演8场。2001年,纪录片《伊莎贝尔·于佩尔:献给表 演的人生》就曾记录下她"超人"般的工作强度。从事演艺事业54年,于佩尔迄今参演120多部电影和近 30部话剧,多次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如今,她依旧高产,对表演充满热忱。献给艺 术的人生,大抵如此。 4个月间,两度来华演出 大银幕上,于佩尔的脸庞往往波澜不惊,甚至有些冷漠疏离。然而,通过细腻准确的微动作,一个眼神 的流转,一个微笑的绽放,让观众立即感受到人物情绪和状态的细微变化。这样精准内敛的表演风格为 于佩尔赢得诸多赞誉,影评人将她称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2020年,《纽约时报》评选 出"21世纪最优秀的演员",于佩尔位列第二。 4月25日,法语版《樱桃园》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于佩尔饰演女主角柳鲍芙。《樱桃园》是俄国 ...
张园看“梅”,艺术在生活中绽放
解放日报· 2025-04-27 09:30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绽放在上海"活动于4月26日在上海张园举办,参评演员包括朱洁静、蓝天、刘李优优等,特邀嘉宾包括"二度梅"得主华雯与第31届梅花奖获得者罗晨雪 [1] - 活动包括演员在阳台亮相、一楼表演、与观众互动等环节,旨在让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 [1] - 第二场快闪活动将于上海地铁人民广场音乐角举办,第三场将于5月2日在陆家嘴中心下沉广场举办 [2] 参评演员与剧目 - 朱洁静演绎参评剧目《朱鹮》片段,强调与观众互动及上海的城市风貌 [1] - 蓝天参评剧目为《智取威虎山》,造型与正式演出一致,表达对梅花奖落户上海的兴奋与自豪 [1] - 尹春媛从山东济南来沪,演绎国家级非遗柳子戏《玩会跳船》选段,展现柳子戏的南北风格融合 [1] - 季春艳演绎国家级非遗锡剧《玲珑女》选段,体现江南水乡风韵 [1] 活动内容与推广 - 张园西区W7栋设立戏剧艺术展馆,包括LED大屏播放剧目片段、海报展陈区、文创市集、拍照打卡区等 [2] - 上海宛平剧院艺教老师为戏剧爱好者化戏妆、穿戏服,增强互动体验 [2] - 活动通过直播课、导赏等形式推广戏剧艺术,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 [1][2] 行业影响 - 梅花奖首次落户上海,为本地戏剧从业者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戏剧艺术发展 [1] - 活动汇集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推动戏剧文化交流与创新 [1] - 通过快闪、文创市集等形式扩大戏剧艺术受众,提升公众参与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