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艺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B站开始征集、展播相关短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22
7月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 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根据中央的安排,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 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 艺晚会。 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介绍,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将展播一大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由广电 总局指导,在2024年开办的"重温经典"频道,将在7月份晚间档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等剧目,在8月份 将播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9月份的下午档播出《太行山上》,晚间档将播出《亮剑》 《历史的天空》。 除了准备丰富的网络剧、微短剧、网络纪录片等节目外,有关地方和网络视听平台也策划了形式多样的网络 视听活动。比如,黑龙江省广电部门发起"热血国魂·龙江行"主题采风活动,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主题,邀请文艺工作者踏上热血黑土地体会抗联精神,推动创作一批短视频、微短剧、融媒 直播等内容产品。 刘建国介绍,从这个月开始到10月底,很多年轻人喜爱的哔哩 ...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新华社· 2025-07-03 17:46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和文艺作品展演展览情况,发布会介绍了三项安排。 自7月7日开始,"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主题展览"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7月8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开放,7月中旬前组织部分专场参 观活动,其他时间除每周一例行闭馆外,全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次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 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为八个部分,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 3237件,并特别设立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主题展览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 出。 本次主题展览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早发 布的《对日战争宣言》、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洛川会议的会议记录、多种版本的《论 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文电等一大批历史影像、文物实物、文献档案等将亮相 展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 ...
微短剧会成为今年抗战题材文艺创作中的一个亮点。(新华社)
快讯· 2025-07-03 11:02
微短剧会成为今年抗战题材文艺创作中的一个亮点。(新华社) ...
超越情绪价值 促进情感升华(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情绪固然重要,但只盯住情绪,为了博眼球不停地"堆"情绪,甚至仅以商品属性来衡量情绪、以商品逻 辑来生产情绪,那就值得警惕了。"爽"不能让情绪问题一笔勾销,对情绪价值的痴迷与陶醉也容易被流 量、算法与资本"拿捏"。更何况,情绪之上还有情感,还有对情感升华、价值沉淀、境界提升的深层次 需求。化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刺激人的情绪千篇一律,打动人的情感万里挑一。 中国传统文论有"诗缘情"之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文艺作品为人所需、让人着迷的重要原 因。这里的"情",既有情绪的含义,更有情感的内涵。前者与人的自然属性有关,具有情景性、短暂 性,后者则与人的社会属性有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深厚的情感内涵能唤起读者和受众的美 感、道德感、荣誉感等。我们借由文艺作品实现的情绪释放也好,心理抚慰也罢,往往是个体性的、局 部的、浅层次的,甚至存在被放大、扭曲的可能。而那些镌刻在记忆里的篇章,持久留在心中的感动, 每次重温都能触发情感震动的经典,一定来自更高层次的、普遍性的情感表达。比如,《庆余年》里的 少年热血,《人世间》里的中年怀旧,《小巷人家》里的人情往来,它们的基础情绪并不相同,但都从 个体的、家庭的情绪升华为 ...
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探讨文艺创作 “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
解放日报· 2025-05-23 09:41
"62位演员评出17位进入梅花奖终评,初评担子非常沉重。"梅花奖评委宋官林回顾,"传统经典剧 目、传统折子戏命中率非常高。为什么演新编戏得梅花奖很难?因为很多新剧本主题先行,立意太满, 演员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看舞剧,剧本、舞美创作滞后,突然到了某个节点,舞剧起来了,到今天, 舞剧呈井喷式爆发。"昨天,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围绕"重视一剧之本,突 出表演中心"探讨创作,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朱洁静直言,"有些地方吃到舞剧红利,都想做舞剧,让 其作为自己的成绩,快速求成的心态严重影响艺术创作规律。" 在朱洁静看来,艺术需要时间打磨,需要精力去沉淀,作为演员,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面对快 速发展的舞剧市场能对一个角色和一部作品十年磨一剑。"从舞蹈演员、舞剧演员到演员,是非常漫长 的路。"朱洁静认为,《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今天,40岁的我 已经尝到表演的快感,也拍了舞剧电影。表演两个字,真的非常美妙。" "很多演员台词背得特别溜,唱段特别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断句、为什么在这个地方 甩腔。"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 ...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
男导演能拍好女性作品吗?
虎嗅· 2025-05-18 11:27
文艺创作与身份政治 - 《卿本著者》因译后记争议下架,引发男译者翻译女性主义著作的讨论,涉及男性凝视和文字厌女现象 [1] - 争议焦点包括译者将中性词如"adolescence"译为"妙龄"、"malleable"译为"调教",以及"old maid"译为"老处女"等性别化处理 [2] - 出版行业出现全女译者书单趋势,试图构建女性文学传统 [12] 创作视角与身份合法性 - 听障题材电影《独一无二》由健全演员出演残障角色,引发内生性视角争议 [1][17] - 导演三宅唱在《惠子,凝视》中通过放大环境音而非静音模拟听障体验,挑战健全人的共情假象 [17] - 残障权利运动主张"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强调边缘群体参与叙事的必要性 [16] 性别与文学史结构 - 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稀缺,伍尔夫虚构"莎士比亚的妹妹朱迪斯"隐喻女性写作困境 [9] - 乔治·艾略特化名男性发表作品,《呼啸山庄》因作者性别曝光引发争议 [9] - 王安忆认为女性写作视角不可替代,如费兰特笔下的女性形象难以被男性复刻 [12] 行业分化与受众隔离 - 网络文学形成男频/女频两极分化,男频作品侧重男性欲望外化,女频聚焦甜宠题材 [13] - 剧集行业逐步接受性别分众趋势,如甜宠剧瞄准女性受众,悬疑剧侧重男性市场 [13] - 日本AV产业明确区分男性向与女性向,反映欲望表达的直接分化 [14] 身份转变与结构变革 - 女性导演邵艺辉改变片场权力结构,拒绝传统酒局社交,采用职业化团队管理方式 [20] - 残障设计师进入行业后推动产品设计变革,如盲人设计师改进耳机使用体验 [20] - 美国少数族裔作家面临"只能写身份相关主题"的创作限制,如越南裔作家被建议专注移民故事 [22] 中国语境下的身份讨论 - 中国文艺界刚开始关注身份议题,如全女书单和残障演员培养尚处早期阶段 [21] - 残障人士教育路径受限,需扩大大学招生和专业选择以支持行业参与 [21] - 与美国长期讨论相比,中国身份政治讨论更具初步性和本土特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