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不消逝的电波》
icon
搜索文档
舞剧音乐需要“被看见”(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6-03 06:02
舞剧音乐的重要性 -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对情节发展、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场景转换等发挥重要作用 [1] - 好的舞剧音乐需配合并牵引舞蹈,为整体艺术风格、美学意境和人文气质增添色彩 [1] - 舞剧音乐创作通常早于舞蹈编排,编导根据音乐主题设计舞蹈架构和动作 [1] 中国舞剧音乐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舞剧引入自西方,早期偏重于“舞”,对“剧”和“乐”的探索较少 [2] - 早期部分编导不重视音乐创作,使用现成音乐拼凑,导致音乐沦为背景 [2] - 近年来编导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愈加重视,回归“乐舞不分家”的传统 [2] 中国舞剧音乐的创新与成果 - 现象级舞剧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红楼梦》的音乐成为成功关键因素 [3] - 《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融通中西技法,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 [3] - 《只此青绿》选用中国五声音阶,结合民族与西洋器乐,扩大音乐体积感 [3] - 《红楼梦》音乐个性分明,通过不同段落展现丰富情感与意境 [3] 中国舞剧音乐的未来展望 - 中国舞剧创作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新题材、新表达、新技术的运用加速发展 [4] - 新一代作曲家需在传统乐舞理念基础上探索中国式舞剧音乐创作路径 [4]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7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年出版 图书2.1万种,重印率稳定在60%左右。《奔跑的中国草》《为什么是邓小平》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 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4种出版物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10种入选中宣部2024年度主题出 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奖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动销品种占有率持续保持全国首 位。 集团发挥人文社科出版优势,推出《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等精品力作。 重大资源型项目实现数字资源集聚,基于特色内容的垂类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取得较大进展。 集团还服务全民阅读,与大型央企、乡村、社区、高校共建28个"读者之家"。深化出版"走出去",与外 方联合设立国际编辑部,《习近平扶贫故事》12个语种外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学理化、体系化融入教材,充分体现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力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集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出版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马克 ...
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探讨文艺创作 “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
解放日报· 2025-05-23 09:41
"62位演员评出17位进入梅花奖终评,初评担子非常沉重。"梅花奖评委宋官林回顾,"传统经典剧 目、传统折子戏命中率非常高。为什么演新编戏得梅花奖很难?因为很多新剧本主题先行,立意太满, 演员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看舞剧,剧本、舞美创作滞后,突然到了某个节点,舞剧起来了,到今天, 舞剧呈井喷式爆发。"昨天,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济济一堂,围绕"重视一剧之本,突 出表演中心"探讨创作,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朱洁静直言,"有些地方吃到舞剧红利,都想做舞剧,让 其作为自己的成绩,快速求成的心态严重影响艺术创作规律。" 在朱洁静看来,艺术需要时间打磨,需要精力去沉淀,作为演员,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面对快 速发展的舞剧市场能对一个角色和一部作品十年磨一剑。"从舞蹈演员、舞剧演员到演员,是非常漫长 的路。"朱洁静认为,《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角色,"今天,40岁的我 已经尝到表演的快感,也拍了舞剧电影。表演两个字,真的非常美妙。" "很多演员台词背得特别溜,唱段特别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断句、为什么在这个地方 甩腔。"国家话剧院演员秦海璐 ...
朱洁静:舞蹈就像一双巨大的手托着我(人物)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舞剧《朱鹮》剧照。 朱洁静供图 但人生怎么可能没选择呢? 最早的路口,出现在1995年。自6岁接触舞蹈起,嘉兴姑娘朱洁静一头扎进舞蹈的世界。父母希望她安 稳,她却不惧挑战。1995年,不到10岁的朱洁静独自与少年宫的小伙伴们前往上海,报考上海市舞蹈学 校,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30个幸运儿之一。自此,她踏上一条属于舞者的路。 朱鹮,被称为"吉祥之鸟",是一种曾经繁盛、又曾宣告灭绝的鸟类。迄今全世界的朱鹮,均是20世纪后 期中国发现的7只朱鹮的后裔。 朱洁静,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舞台上,她脚步轻盈、舞姿灵动,演绎着朱鹮"涉""栖""翔"等姿 态,矜持、典雅、高贵,呈现并升华着万物的灵与美。 舞剧《朱鹮》,亮相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舞台。此前,朱洁静已有8个月没演舞剧,她迫切 地想把自己浓烈的情感和盘托出给观众。 生活中的朱洁静善于表达。舞台上,不发一言,她能做到表达力更强。现实生活琐碎,舞台世界完美, 她说,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存在的印记。这些印记,"我没有刻意选择过,生命中从来都是这一条 路。"朱洁静说。 这条路,一开始就是倒计时。舞蹈是青春饭,黄金时期多不过10年。绝大多数舞蹈演员, ...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