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火焰》
搜索文档
另一种形式的燃烧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书籍核心信息 - 书籍名称为《绿色的火焰》,作者张庆国,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2] - 该书是一部以抗战大后方为背景,全景式叙述文化抗战活动的非虚构作品 [2] - 书名灵感来源于诗人穆旦(西南联大步行团成员)在途中创作的诗歌《春》中的诗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5] 内容与叙事手法 - 作者严谨挑选了建筑、教育、文学、戏剧、出版及文物保护等不同领域和地域的内容作为书写对象 [2] - 通过刻画个体的经历与选择,由点及面地串联起事件与时代背景,书中涉及的文化活动当事人近百名 [2][3] - 叙事结构包含两条河流:一条是历史事件的宽阔记忆之河,另一条是作者行走中国的涌动现实之流,两者相互交织 [4] 创作过程与研究 - 作者进行了大量实地寻访,以宛平城为起点,足迹遍及15省25地 [4] - 创作基于100多天的田野调查,作者写下15万字的调查日记,并整理出50万字的采访录音 [4] - 创作方法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构建作品骨架,并以克制的文学想象填充作品血肉 [4] 书中描绘的具体人物与事例 - 描绘了梁思成在应县木塔68米塔尖进行测绘的场景 [3] - 记录了《大公报》编辑王芸生从茶叶铺伙计蜕变,并在山洞中坚持办报的事迹 [3] - 提及故宫文物南迁至乐山时,安谷乡乡长刘钊主动腾出当地庙宇祠堂及自家住宅用于文物存放 [3] - 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在铁皮顶教室培养学生,以及竺可桢带领浙江大学进行5次迁移的历史 [2] - 记述了冼星海在延安指挥《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时,创新使用煤油桶、铁勺等物品充当乐器的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