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

搜索文档
弦歌不辍为家国
人民日报· 2025-09-16 15:55
音乐是最活跃、最动人、最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在传播知识、思想和进行社会动 员方面,不受时空、文化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可以直抵人心。那么,抗战歌曲的力量从何而来?歌 声中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密码? 弦歌何以不辍?因为,铭刻在旋律里的精神内核——不屈、团结、牺牲、奉献、乐观等因子,从未过 时、永远不会过时。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关税战、贸易战甚嚣尘 上,"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的歌声依然可以洞穿迷雾;无论是向着美好愿景奋进,还是抗御自然灾害 突袭,"团结就是力量"总能汇聚人心和物力。今天我们重温抗战歌曲,既是为了捍卫历史记忆、守护历 史真实,也是为了弘扬蕴藏其中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好"从哪里来"的基因,看清 楚"走向何方"的路标。 "声声"不息的抗战歌曲,唤起了生生不息的民族魂,凝聚起不屈不挠的救国志。《黄河大合唱》唱出了 黄河的奔腾豪迈,也唱出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势不可挡。《松花江上》倾诉着对东北家乡的怀念,也 表达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激愤。多数抗战歌曲都诞生于条件艰苦的岁月,却以活泼欢快的曲调、乐观向上 的歌词,昂扬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如磐决心、坚定了把侵略 ...
弦歌不辍为家国(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今天我们重温抗战歌曲,既是为了捍卫历史记忆、守护历史真实,也是为了弘扬蕴藏其中的伟大爱国主 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好"从哪里来"的基因,看清楚"走向何方"的路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6日 05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歌声的力量,是团结的力量。歌声描画了"家国",也塑造了"我们"。当抗战的歌声响起,江南的绣女听 见了塞北牧羊人的呐喊,南洋的侨胞触摸到黑土地的血泪,卖菜大娘与学堂先生在同一旋律中读懂彼此 眼中的火光。千万人同唱"中华民族不会亡",个体命运不约而同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在民 族危亡之际,音乐家们正是以歌声为武器,用简单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助力形成广泛的抗战动员。 歌声的力量,亦是信仰的力量。"日本鬼子靠垒窝,国民党靠吃喝,八路军靠唱歌。"作家铁流新创作的 中篇小说《八路军唱歌》里,开篇引用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根据地广泛流传的一句民谣。这句民谣, 道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我们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引领夺取抗战胜利的正 确方向,吸引爱国青年如洪流般加入抗日队伍里。从第一期到第六期,仅抗大学员就从1065人发展到 13390人。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
文化之约丨触摸峥嵘岁月的精神密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2 08:56
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与精神价值 -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悲壮的精神史诗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保持对个体生命与民族命运的同步观照[5] - 抗战文学是浸染硝烟与血泪的不朽文字 既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申诉状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建书 更是革命理想主义的宣言稿[6] - 抗战文学价值超越文学本身 是对日本侵略者的血泪控诉 也是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徽志[8] 抗战文学的主题内涵 - 作品包含家国命运的追问与求索 如《四世同堂》中祁家四合院崩塌象征传统宗法社会解体 知识分子实现精神突围[7] - 作品包含民族苦难的书写与记录 如《八月的乡村》描绘抗日游击队浴血奋战 《生死场》展现被战争撕裂的东北乡土社会[7] - 作品包含对战争暴力的强烈指控 如《南京血祭》以纪实文学形式直击南京大屠杀 白描式记录成为重要文学证词[8] 抗战文学与民族意识觉醒 - 通过艺术形象和情感叙事唤醒凝聚民族意识 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植入民众心中 如《吕梁英雄传》展现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血肉交融[10] - 模糊前线与后方界限让每个中国人成为战争主角 如《荷花淀》中织席妇女的日常劳作与全民抗战达成诗意统一[10] - 个体成长史与革命发展史紧密缝合 如《青春之歌》揭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0] 文学形式的精神动员功能 - 诗歌作品激发民族情感共鸣 如《向太阳》将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命运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以残酷假设惊醒民众[11] - 散文与歌词创造精神符号 如《白杨礼赞》将树木转化为民族精神符号 《黄河大合唱》将自然地貌升华为文化地标[11] -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气象一新 赵树理创造"山药蛋派"文体 使文学成为动员大众参与抗战的精神武器[12] 抗战文学的传播与影响 - 街头剧打破传统观演关系 如《放下你的鞭子》演出时观众与演员高呼抗日口号 艺术与现实界限消弭[13] - 秧歌剧具有开放式文本结构 如《兄妹开荒》经民间艺人改编衍生多种版本 观众反应成为文本组成部分[13] - 抗战记忆通过仪式化传播融入民族基因 如《义勇军进行曲》唤醒家国情怀 《地道战》重映时观众自发合唱[14]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阿拉木图举行
新华网· 2025-09-05 10:08
文化活动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冼星海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立江布尔音乐厅举行 近600人出席包括阿市政府 外交领事机构 老兵协会 当地华侨华人 中资机构和留学生等各界人士 [1] - 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和阿布德拉舍夫国立模范交响乐队共同演绎《黄河大合唱》和《阿曼盖尔德》等作品 观众自发挥舞中哈两国国旗并齐声高唱歌曲 [1] -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向两位哈萨克斯坦老战士后代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表彰哈萨克斯坦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作重要贡献 [1] 双边关系 -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驻阿拉木图代表处负责人扎尼别克·阿布德拉绍夫表示冼星海作品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传达坚韧不拔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 称晚会是哈中两国友谊的生动展现 相信两国友谊将永不动摇 [1] -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强调中哈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并肩战斗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世界和平 指出冼星海与阿拉木图有深厚渊源 与哈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患难与共的情谊成为两国世代友好的象征与典范 [1]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壮丽画卷 恢弘史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5 08:06
文艺晚会延安时期的艺术呈现。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嘹亮歌声唱响胜利的华章,雄壮舞姿展现正义的力量。9月3日晚上的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万人大礼堂隆重举行。 嘹亮歌声唱响胜利的华章,雄壮舞姿展现正义的力量。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仪式仪仗表演《守护正义》。 新华社记 者 翟健岚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 这场大型演出如同一部史诗,深情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表现 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唱响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英雄凯歌。晚会上呈现的延安、黄河等 象征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标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风 貌。 "延安像一只崇高的名曲的开端" 西北天空下的黄土高原总是令人神往,宝塔山下延水河畔的延安是中国人心中的革命圣地,也是一片精神高 地。 晚会上对延安时期的艺术呈现,让我们想到诗人何其芳的一首诗:"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 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 ...
《黄河大合唱》专场音乐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7:49
《黄河大合唱》专场音乐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新社莫斯科9月4日电 (记者 田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冼星海诞辰120周年,《黄河 大合唱》专场音乐会当地时间3日晚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常旭红,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出席音乐会并致辞。来自俄政府、 企业、高校、智库、文化机构、民间团体代表以及在俄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和企业代表近1500 人参加,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深切缅怀中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音乐会以《红旗颂》深情而庄严的旋律开场,随后由中俄音乐家共同用中文完整演绎《黄河大合唱》八 个乐章,写下了两国音乐交流史上新的一页。同期,音乐厅内还设有"中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纪念图片 展",向观众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生平。 音乐会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主办,俄中友好协会、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格涅辛音乐学院俄中音乐学 术创作交流中心协办。著名俄籍华裔作曲家、冼星海研究专家左贞观担任制作人。俄罗斯国立模范交响 合唱团、广州艺铭合唱团、著名旅俄男中音歌唱家姜尚荣及优秀中国青年独唱演员、独奏演员等200余 位中俄演员联袂参演。(完) 来源:中国新闻 ...
多种舞台艺术汇聚史诗气质
北京晚报· 2025-09-04 15:09
晚会核心特点 - 突出剧的特点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史诗气质 [1] - 以倒计时开篇 包含5个篇章:怒吼吧黄河 红星照耀中国 不可战胜的力量 共同的黎明 正义永恒 [1] - 总时长约90分钟 [1] - 起用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 00后演员占比超过50% [1] 音乐创作特色 - 经典与新作比例约为7:3 [3] - 包含《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经典曲目 [3] - 包含《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游击队歌》《地道战》等抗战歌曲 [3] - 以新作《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作为落幕曲目 [3] - 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 糅合对白台词动效等元素 [3] 文学创作特点 - 聚焦人物群像和普通人塑造 [5]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讲述刘老庄连82人全部牺牲的事迹 [5] - 采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叙事 [5] - 现场600名战士参与演出 营造强烈情感冲击 [5] 视觉特效设计 - 使用6条可移动冰屏 4个左右移动轨道平台 4个360度旋转自由移动小平台 [6] - 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 形成视觉纵深感 [6] - 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干涸大地和炮火撕裂效果 [6] - 利用移动平台创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场景 [6] 表演艺术特色 - 舞蹈《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讲述战火中失散少年兄妹故事 [7] - 创作团队观看大量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 追求情感真实表达 [7] - 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 舞台技术作为叙事手段 [6]
《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莫斯科举行
新华网· 2025-09-04 11:10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说,今天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在中俄音乐家在莫斯科合作演绎《黄河大合唱》,这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提醒 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音乐会期间,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内还举行了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图片展。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常旭红在致辞时说,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等不朽 乐章,激励了无数抗战志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 海,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音乐会在曲调激昂的《红旗颂》中开场。随后,中俄两国音乐家联袂演绎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 《黄河大合唱》,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新华社莫斯科9月3日电(记者刘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3日晚,《黄河大合唱》 音乐会在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 音乐会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主办,俄中友好协会、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格涅辛音乐学院俄中音 乐学术创作交流中心协办,旨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
(同心抗战)探访澳门冼星海纪念馆:这里藏有《黄河大合唱》手稿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3:01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同心抗战)探访澳门冼星海纪念馆:这里藏有《黄河大合唱》手稿 学生时代音乐课本上的《黄河大合唱》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它的曲作者就是被誉为"澳门之子"的人民 音乐家冼星海。在澳门冼星海纪念馆内,收藏着《黄河大合唱》手稿,泛黄书页、灵动音符,好似在诉 说往昔。(记者 郑嘉伟 孙悦) ...
从濠江流向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家国乐章”
新华社· 2025-08-29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投身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 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成为最具民族气概的艺术精品 86年来持续激发中华儿女爱国情怀 [1][6][11] 冼星海生平与创作背景 - 1905年出生于澳门疍家渔船 童年受母亲咸水歌谣和劳动者歌声启蒙 [4] - 1935年从法国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创作《救国军歌》等革命歌曲 [6] - 1938年奔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1939年用六个日夜完成《黄河大合唱》60多页手稿 [7][8][9] - 一生创作600余首歌曲及300余部大型音乐作品 1945年病逝于苏联 [10] 《黄河大合唱》艺术成就与影响 - 1939年4月13日首演后迅速传遍全国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演出超100场 [9] - 1944年被译成英文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东方号角" 1957年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 [9][11] -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2019年随嫦娥一号卫星响彻宇宙 [11] - 全球有华人处即有该作品 近年在美国纽约 澳大利亚悉尼 泰国曼谷等地持续演出 [1][11] 当代纪念活动与精神传承 - 2024年澳门举办系列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市民自发在冼星海铜像前献花合唱 [2][3] - 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第十四届"莫斯科之春"音乐会 中俄学生共同唱响《黄河颂》 [10] - 中国多地开展纪念活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快闪表演 山西海峡两岸音乐家壶口瀑布合奏 内蒙古9省区"同心颂黄河"等 [11] - 冼星海纪念馆在延安原貌复建 澳门俾利喇街纪念馆持续举办展览报告会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