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韩愈柳宗元文》
搜索文档
国内艺拍市场新趋势:灵活 理性 成熟
证券日报· 2025-09-27 07:56
新鲜感与稀缺性 - 艺术品的稀缺性由历史决定,分为价值稀缺(艺术家代表作)和数量稀缺(存世量极少),兼具两种稀缺性会形成定价规模效应 [1] - 藏家手中沉淀的顶级珍品流动性下降,而首次现世的“生货”因其新鲜感和稀缺性带来溢价空间及新学术发现,能激活市场活力 [1] - 2025年春拍多件“生货”善价成交,如元末书家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501亿港币成交,超拍前估价逾20倍,成为苏富比史上最高价中国书法作品 [1] 专业化与细分化 - 中国书画市场在2024至2025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展现强劲增长和抗周期能力,成为市场“压舱石” [2] - 市场转向中低估价、可玩性高的拍品,细分化、体系化高质量藏品受青睐,学术化专题反响热烈,如嘉德“欣然初见”专题和苏富比“小万柳堂”专场均实现100%成交率 [2] - 拍卖行业通过专业化、细分化转型,以扎实服务、学术专题探索“有新意、有厚度”的变革路径,体现市场生态调节韧性和增长潜力 [2] 拍卖市场表现 - 2025年全球拍卖市场中部位价和经典作品保持韧性,低端和高端市场疲软,中国内地书画市场总成交额超63亿元,同比下降30% [3] - 2025年春拍中国书画板块成交总额33.2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微降3.06%,古代书画市场趋于成熟稳健 [3] - 近现代书画市场中张大千、齐白石等艺术家延续主力地位,总成交额占2024年度中国书画总成交额的26% [3] 市场策略调整 - 拍卖行实行“精品”路线,通过提升拍品质量、差异化定价和集中投放吸引客群 [4] - 市场复苏更注重品质与内涵,拍卖行积极求变,买方热情关注,基调稳中求进、质重于量 [4] - 新版《文物保护法》于2025年3月施行,政策利好下中国书画市场将迎来新阶段增长 [3] 收藏趋势转变 - 2025年春拍信号显示市场从天价神话转向学术价值,从资本游戏转向文化认同,从追逐单品转为建立体系 [5] - 成熟藏家建立多收藏体系,中国书画和西方古典大师作品成为必备门类,卖方“精品”策略深化,历史、学术、艺术价值成为定价核心 [5] - 未来艺术市场需买卖双方价值共建,传统与当代价值逻辑需比照借鉴、融合发展 [5] 新生代藏家影响 - 年轻藏家更重视文化认同、社会影响力与个体身份表达,推动市场迈向多元化、价值导向新阶段 [6] - 年轻藏家对街头艺术、潮玩等兴趣推动拍卖品类结构性变革,香港苏富比客户中40岁以下藏家占比达32%,偏好转向当代、潮流、数字艺术等新兴领域 [6] - 新生代藏家教育水平高,促使拍行精深化专场主题、压缩常规拍品规模、提升学术认证作品占比,促进市场双向共建和价值驱动转变 [6]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迸发
深圳商报· 2025-06-03 06:39
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 - 元代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在香港苏富比2025年春拍以2.135亿港元落槌,创下该拍卖行史上最长竞投记录[1] - 巴斯奎特的《星期六的夜晚》在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以1.126亿港元成交,成为本年度亚洲市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类别最高价拍品[1] - 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6大现场拍卖总成交额超7.2亿港元,成交率95%,落槌总额为低估价的111%[1] - 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春拍总成交额达4.1亿港元,同比增长22%,平均成交率76%,总成交价为低估价的166%[1] 香港艺术品市场地位 -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占据独特枢纽地位[1] -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吸引越来越多国际艺术机构和收藏家[1] - 香港成为展示亚洲古典、现代及当代艺术以及雅逸精品的核心平台,也是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国际舞台[2] 艺术展会情况 -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42个国家和地区240家艺廊参展,其中23家为首次参展[2] - 展会预展首日部分中型画廊三分之二展品迅速售出[2] - 香港艺术月期间国际艺术盛事和展览以亚洲首屈一指的规模和参与人数成为市场亮丽名片[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际画廊不仅保持每年参展热情,更将香港选定为亚洲总部落脚地[2] - 香港在亚洲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与强大吸引力进一步彰显[2]
财经观察|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迸发
新华社· 2025-06-02 22:02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表现 - 元代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在香港苏富比2025年春拍以2.135亿港元落槌,创下该拍卖行史上最长竞投记录[1] - 巴斯奎特的《星期六的夜晚》在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以1.126亿港元成交,成为本年度亚洲市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类别最高价拍品[1] -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实力[1] 拍卖市场数据 - 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6大现场拍卖总成交额超7.2亿港元,成交率95%,落槌总额为低估价的111%[2] - 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春拍总成交额达4.1亿港元,同比增长22%,平均成交率76%,总成交价为低估价的166%[2] -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42个国家240家艺廊参展,其中23间为首次参展[2] 市场地位与吸引力 - 香港被视为展示亚洲古典、现代及当代艺术的核心平台,也是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国际舞台[2] - 许多国际画廊将香港选定为亚洲总部所在地,进一步彰显其在亚洲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3] - 2024年梵高《停泊的船只》以2.5亿港元刷新该艺术家在亚洲拍卖纪录,莫奈《睡莲》以逾2.33亿港元成交[4] 市场发展支撑因素 - 香港具备商品、资本、人才自由流动和完善法治环境等优势[4] - 自由港贸易、零税率及外汇货币流通便利性等条件构成市场长盛不衰的基石[4] - 西九文化区汇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等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项目[5] 政策与生态建设 - 香港特区政府推行政策措施巩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5] - 计划建立完整艺术品交易生态圈,包括高端私人艺术藏品储存、修复和展览设施[5] - 国际拍卖行"四大巨头"将香港作为亚洲业务核心支点,富艺斯、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均在港设立或扩建总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