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争标图》

搜索文档
AI再现金明池上赛龙舟 现代游客呐喊与千年前欢呼声隔空和鸣共振
央视网· 2025-06-01 13:39
央视网消息:河南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东京等,是八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当地许多端午民俗、非遗技艺传 承了千百年。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就描绘了北宋汴梁城内金明池上,龙舟竞渡的盛大场景。千年时光流转,如 今,当地通过沉浸式场景的持续打造,重现了《金明池争标图》。 AI复原《金明池争标图》 再现宋代龙舟竞渡 这是复制的《金明池争标图》,它展现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在端午节这天,带领群臣在金明池边与百姓一起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借助现代AI技术,在画家的妙笔生花中来一场穿越之旅,看看千年之前开封城里的热闹景象。 画中,两岸各色旗帜迎风飘扬,临水殿及四周彩伞环绕,好不热闹。"争标"是龙舟竞渡的高潮,画中,大龙船的龙头处有一人正在 指挥状,龙船两旁小舟排列整齐。正在等待大龙船上发出比赛号令,水面上竖起一根醒目的标杆,上面裹有彩绣,这就是赛手们争 夺的锦标。一声令下,赛手们挥动船桨奋力前行、争先夺标,站在池畔的人们则呐喊助威,气氛紧张而热烈。 回到当下,对比眼前的场景,清明上河园的这处水域复原的就是画中的场景,这处就是画中的正殿——临水殿。现场,龙舟手们正 劈波斩浪,在游客眼前再现了画中胜事。通过文 ...
笔绘龙舟启新智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 - 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融合民间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屈原的纪念[2] - 北宋时期演变为竞技性水上运动,宋代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是最早表现宫廷龙舟竞渡的画作[2] - 元代王振鹏《龙池竞渡图》采用白描法,构图更具动感,现存相关题材画卷约10件[3] - 明清时期龙舟竞渡成为市民娱乐活动,明代郑重《龙舟竞渡图》突出世俗趣味[3] 龙舟文化的艺术表现 - 南宋李嵩《天中水戏图》聚焦巨型龙舟,为研究宋代宫廷龙舟活动提供视觉资料[2] - 元代吴廷晖《龙舟夺标图》仅描绘3艘龙舟却展现非凡气势,人物刻画生动[3] - 明代龙舟题材绘画简化岸边景色,突出竞渡场景,如4条龙舟和1条凤舟同场竞技[3] 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 - 龙舟竞渡从传统民俗发展为全民健身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3] - 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亲子活动、训练营和锦标赛参与龙舟运动[3] - 龙舟运动强调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3]
端午文物看天博
人民日报· 2025-05-31 06:22
清咸丰三年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 楼台亭榭、宏伟拱桥、龙舟小艇及众多人物聚于图上,界画严整,笔触细致;虽人小如蚁,细看比例恰 当,且姿态各异;龙舟左突右进的空间安排,营造出争标的激烈紧张气氛……这幅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 国家一级文物《金明池争标图》,传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是一幅绢本设色风俗画,展现了北宋年间 端午龙舟竞渡的场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 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脉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据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介绍,天津博物馆 馆藏丰富,与端午相关的文物主要集中在书画、玉器、青铜器、玺印、瓷器等类别。 其中相关的字画较多。这幅纵61.2厘米、横29.8厘米,清人陈撰所作的《屈原图轴》,用水墨勾勒出屈 原仰首向天的孤影,衣袂飘逸间尽显"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坚贞气节,正是端午节人文精神的艺术化表 达,饱含对屈原的追慕之情。画作落款"己酉午日玉几写",点明创作于端午。 《斗草图》,作者为清代包栋。 以上图片均为天津博物馆提供 清人包栋的《斗草图》,描绘女子文斗花草的雅趣,画面中草木繁盛,衣纹细腻,生动再现端午"斗百 草"的游戏。清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