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集

搜索文档
无根兰与断卷图
齐鲁晚报· 2025-08-20 05:37
□薛原 这些天一直在阅读巫鸿的三卷本《中国绘画》。这三卷书是陆续出版的,第三卷于2025年3月新出,而我阅 读最细的也是这第三卷。第三卷涵盖元、明、清绘画史。元代初期江南文人的生存与选择是文人生存困 境的很好例证。例如后人对擅长画"无根兰"的郑思肖的解读与误读——郑思肖生长于一个士人家庭,父 亲是南宋平江(今苏州)书院山长,他年少时秉承父学,曾任和靖书院山长。宋亡后他自称孤臣并改名为思 肖(即思赵),自号忆翁、所南,均隐含着对赵宋王朝的怀念。在日常生活中他"所居萧然,坐必南向,遇岁时 伏腊,辄野哭,南向拜而返"。他所画的兰花无根无土,也被视为隐含了国土沦丧、无从扎根之意。 郑思肖的无根兰最典型的作品当数收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墨兰图》。这幅小品以淡墨在画面中间画 了一株兰草,兰叶挺拔刚劲,左右对称向两旁伸展,下端则突兀打住,显示出无根无土的特征,寓意对前朝的 怀念和不与当下妥协的南宋遗民情结。不过,巫鸿引述了近年来学者对这一传统解释的质疑——因为有 学者仔细检验兰草左方的印款,从中发现这幅无根兰是批量作品中的一幅。巫鸿说,这幅画创作于南宋覆 亡27年后,郑思肖此时的生活并非穷困潦倒,而是在苏州拥有大约三十亩田 ...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大暑,消夏宜赏画
央视新闻· 2025-07-22 16:26
古代文人雅集文化 - 描绘盛夏雅集场景的《消夏图页》呈现八人参与的"低密度社交"活动 核心画面包含赏画、寒暄、侍童等细节 人物互动自然生动[4][6][8][12] - 画作采用"界画"技法 通过界尺引线精准绘制建筑构件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同为该技法代表作[20][23][25] 艺术表现手法 - 画面细节丰富:荷花缸冰裂纹、衣纹褶皱线条、石青点染树叶等元素共同营造夏日氛围[13][15][17] - 人物动态刻画细腻:"赏画四人组"中有人指点画卷 有人捋须凝视 另有小童持胡琴张望等场景[6][8][10] 历史雅集案例 - 兰亭雅集以"少长咸集 群贤毕至"著称 王羲之描述其"极视听之娱"[27][29] - 竹林七贤体现清雅高逸风格 宋徽宗《听琴图》记录宫廷雅集场景[30][32][33] 现代文化启示 - 古代雅集形式多样 涵盖园林庙堂与山野村舍不同场景 现代仍可借鉴其松弛轻快的社交模式[27][33]
真实的苏东坡,让人头皮发麻!
凤凰网财经· 2025-06-14 19:04
苏东坡生平与成就 - 22岁名列"千年龙虎榜",文采获欧阳修盛赞"老夫当避路"[2] - 27岁成为北宋开国百年制科第一名,被宋仁宗誉为"宰相之才"[3] - 37岁出版《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奠定文坛领袖地位[5] - 40岁诗、词、文冠绝一时,书法绘画当世翘楚[6] 人生逆境与精神境界 - 30岁丧妻,42岁被冤下狱130天,44岁贬黄州幼子夭折,57岁贬惠州,60岁流放海南[8][9] - 贬谪期间开垦东坡田地,创作"竹杖芒鞋轻胜马"等旷达诗词[12][13] - 惠州贬所写下《洞庭春色赋》,使"天下不敢小惠州"[15][17] - 儋州流放时教民挖井、种植、办学,将"人生死地"活成奇迹[19] 《苏东坡全书》核心价值 - **内容架构**:双目录+时空图谱,覆盖四大人生阶段、52个关键节点、102位友人、36处地理足迹[44][47][49] - **艺术集成**:收录近20件苏轼墨宝如《寒食帖》,70多位名家作品包括李白《蜀道难》、李清照《如梦令》[51][53] - **历史维度**:40个主题延展,从科举制度到新旧党争,串联北宋300年兴衰[59][61][126] - **视觉呈现**:600余幅馆藏插图,8开巨幕开本,三面刷边设计灵感源自《西园雅集图》[63][64][68] 产品定位与市场差异化 - **功能复合体**:传记+艺术品+北宋百科,含51万字传记与400幅传世墨宝[32][42][132] - **情感共鸣点**:通过诗词解析如"此心安处是吾乡",构建逆境治愈价值[37][38][111] - **稀缺性设计**:限量100套刷边款,附加AI还原苏轼生命轨迹的赠品画册[71][81][152] - **价格策略**:定价998元,促销价269元(降幅73%),顺丰包邮+5重赠品[72][74][150] 文化符号的多维诠释 - **生活美学**:记载苏轼发明东坡肉、品荔枝、烤生蚝等"美食家"轶事[95][96] - **社交图谱**:揭秘与王安石"乌台诗案"后和解、"河东狮吼"典故来源[100][105] - **时代镜像**:通过科举糊名制、"千年龙虎榜"9位宰相等细节还原北宋社会[122][124] - **跨界影响**:林语堂、余秋雨等名家推崇,当代读者视作精神领袖[21][23][29]